搜索到1274篇“ 根系特征“的相关文章
川西大渡河干热河谷优势灌草植物根系特征及固土能力
2025年
研究选取川西泸定大渡河干热河谷区的6种优势乡土植物,草本有鬼针草(Bidens pilosa)、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艾草(Artemisia argyi)和两头毛(Incarvillea arguta),灌木有假杜鹃(Barleria cristata)和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在生长期(雨季)和衰老期(旱季)分别研究其根系形态和分布特征及含水率变化,通过拉伸实验计算根系的抗拉强度(P)从而计算其根系的黏聚力(C_(r)),厘清影响其固土能力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1)从根系的分布来看,6种植物的根面积比(RAR)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在生长期和衰老期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灌木和草本的RAR均值差异不显著。(2)从根系形态来看,黄茅的根长密度和根数显著地超过其他物种,且根系在不同状态下含水率变化最小、持水能力最稳定,在旱季中的生存能力最佳。(3)6种优势植物在衰老期的C_(r)值均显著地高于生长期,表明根系的固土能力在旱季强于雨季。无论在生长期还是衰老期,黄茅根系的P值及C_(r)值均显著地高于其他植物,两头毛则最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根径和根系含水率是影响P值的关键因子,根径是影响C_(r)值的关键因子。总体而言,黄茅根系的固土能力最优,可在川西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过程中优先推广。
姚怡宁宗桦周璐李荷冯旭环
关键词:干热河谷优势植物根系特征
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栽植年限康定柳根系特征
2025年
为摸清康定柳根系生长特征,本研究以川西北高寒沙地上栽植不同年限的康定柳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挖掘法获取康定柳根系生物量,分析了其根系形态、分布情况和生物量特征,也为康定柳对地下资源的利用情况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康定柳栽植年限的增加,根系的根尖数、分枝条数和体积均表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5年生相对于1年生和3年生而言,增长趋势更快。随着康定柳栽植年限的增加,其根系、根冠比也在不断生长,且呈现较明显的加速趋势。同时,也发现根系的生长比地上部分生长更快。
刘玉平班英邓东周鄢武先鄢武先贺丽陈德朝
关键词:川西北生物量分配根冠比主根须根
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根系特征特性对深耕增密响应的研究
在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受限的背景下,选用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成为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而根系作为玉米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受种植密度影响严重,为了提高玉米的根系抗逆能力,明确不同耐密性玉米增密种植后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理...
刘晓敏
关键词:种植密度根系形态特征根系生理特性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2024年
通过盆栽试验,以小麦(Tricum aestivum)和蚕豆(Vicia faba)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根系分隔[尼龙分隔(MB)、塑料分隔(PB)、无分隔(NB)]3种种植方式,系统探讨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小麦、蚕豆根系形态变化特征,为进一步探明间作体系作物的增产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小麦产量增加;蚕豆根系直径、表面积增加。低氮量条件(N/2)下,与塑料分隔(PB)和尼龙分隔(MB)相比,无分隔(NB)小麦根长分别增加0.66%和2.61%,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56.14%和52.75%,比根长分别增加18.55%和64.92%,比表面积分别增加64.04%和82.98%;无分隔(NB)蚕豆产量分别增加26.29%和34.84%,根系干重分别增加35.1%和45.4%,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72.66%和29.12%,根系直径分别增加66.67%和14.82%,根系体积分别增加9.55%和5.91%,比表面积分别增加165.62%和134.76%。小麦产量与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呈正相关,而蚕豆产量与根长呈负相关,与根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不同间作体系,作物之间根系形态变化是影响产量变化的表面驱动因子,低氮量环境下,根系间作程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刘英超刘英超万山平郑毅
关键词:小麦蚕豆根系分隔施氮量根系形态
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单株植物根系特征参数及其生物量无损估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单株植物根系特征参数及其生物量无损估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探地雷达对立木根系进行无损测量从而获取根系扫描原始数据;2)基于根系采样数据进行根系定位及深度矫正;3)选取与雷达波信号振幅...
梁浩樊国秋赵燕东李颖航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根系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4年
水稻(Oryza sativa)根系在氮素吸收和利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水稻氮素吸收和同化过程及根系特征,综述了水稻根系特征对氮素吸收的影响和氮素供应对根系特征的调控,从氮肥吸收利用、根系特征与氮肥互作的角度讨论了今后水稻根系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提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基础,为氮素高效吸收利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齐晓丽刘磊崔克辉
关键词:水稻根系形态特征氮素吸收利用氮素同化
水稻根系特征与稻田甲烷排放的关系研究进展
2024年
稻田是甲烷(CH_(4))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减少稻田CH_(4)排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稻田CH_(4)多在淹水的厌氧条件下产生,与水稻根系生长特征密切相关。主要介绍了稻田CH_(4)的排放机理,阐述了水稻根系结构、形态和生理特性与CH_(4)排放的关系以及内在机理,分析了水分管理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田CH_(4)减排及水稻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张瑛顾嘉怡张旻昊刘彬彬王琛张耗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水稻根系水分管理
保护播种对苜蓿当年生产性能及根系特征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适宜于阿旗地区种植的燕麦与苜蓿最佳混播比例,以单播苜蓿(CK)为对照,研究了5、6、7 kg(YM5、YM6、YM7)燕麦亩播量与苜蓿保护播种对苜蓿当年生产性能及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二茬牧草中,CK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CK干草产量显著高于YM6(P<0.05),YM7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K(P<0.05),YM7中性洗涤纤维显著低于CK(P<0.05),YM5酸性洗涤纤维显著低于CK(P<0.05),YM7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CK(P<0.05)。不同处理下越冬前YM5苜蓿主根长最长,YM7第一侧根位置最深,CK主根直径、根颈直径与0~10 cm侧根数量最大。除YM7处理下10~20 cm与>20 cm土层之间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同一处理不同土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下0~1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最大的为CK,10~20 cm、>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最大的均为YM5。综合评价表明,保护播种可有效提高苜蓿生产性能,改善苜蓿根系特征,从第二茬苜蓿生产性能来看,保护播种组合以YM7最佳;从苜蓿根系特征来看,保护播种组合以燕麦YM5最佳,因此,为考虑新播苜蓿高效返青与可持续利用,最适宜于阿旗地区推广种植的组合为YM5。
郭天斗常生龙杨正荣陈永岗柴锦隆马晓东王飞李东琴郭长辉朱帆李刚
关键词:苜蓿燕麦根系特征综合评价
植物根系特征与根区土壤水分高通量监测管道机器人研制
2024年
研究水分胁迫下的根系特征对于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有根系观测与土壤水分监测方法难以满足野外条件下根系和根区水分的同步、原位、高通量监测的不足,该研究研制了一种基于STM32芯片的管道机器人系统。系统由管道机器人、数据基站与PVC透明管道组成,通过在土壤中埋设管道机器人系统,控制机器人搭载的微距相机与土壤水分传感器在巡航时拍摄根系图像,并获取土壤水分数据。由根系图像识别分割与提取程序对图像进行畸变校正与根系识别,获取管道方向上植株的根系面积、长度与密度等特征参数。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相机拍摄效果、图像畸变校正、识别与分割误差及里程轮测距误差测试,以及土壤水分传感器标定试验。测试结果表明:1)管道机器人能够清晰地拍摄到根系图像,图像畸变校正效果较好,单个像素点长度和面积分别为44μm和0.002 mm^(2),单张根系图像的拍摄范围为14.17 mm×10.60 mm;2)土壤水分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土壤体积含水率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90;3)自主巡航定位准确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1.47%。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的根系生长动态监测、根系信息提取、土壤水分监测与电池续航试验表明:1)管道机器人系统能够在田间环境下高通量地拍摄根系图像,监测根系的生长动态,并进一步提取出根系长度、面积、根面积密度等特征参数;2)根区土壤水分监测较为准确,测量结果与烘干法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2.23%;3)在系统初始满电量状态下,管道机器人系统独立运行时长不少于7 d,最大巡航监测距离约为48 m。本文研制的管道机器人系统可在田间条件下实现根系特征以及根区土壤水分的原位、高通量测量,为节水灌溉与根系生长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颜小飞王韵博宋晓波向梓薇杜太生程强
关键词:机器人土壤水分图像识别根系特征高通量
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根系特征对土壤抗剪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20年以来,退耕地植物根系特征对土壤抗剪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新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演替阶段6个典型草地和2个人工草地,采集土壤表层(0—5 cm)土样120个,测定土壤抗剪特性、土壤性质和根系特征指标。[结果](1)各样地土壤容重无显著的差异(p>0.05),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人工草地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相对较小,白羊草样地土壤含水量最低。(2)不同演替阶段须根系植物根长密度和表面积密度较大在不同演替阶段均大于直根系植物,须根系植物根体积密度除演替初期外均小于直根系植物,人工草地沙打旺上述根系特征参数均不同程度小于自然撂荒草地。(3)各样地平均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相较于素土增加了22.11%~46.22%,但自然撂荒草地平均抗剪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草地黏聚力整体低于自然撂荒草地,不同演替阶段内摩擦角均表现为须根系植物大于直根系植物(1.07,1.25,1.23倍)。(4)黏聚力随总孔隙度(R^(2)=0.82)或根体积密度(R^(2)=0.47)的增加呈线性增大,内摩擦角随土壤容重的增加呈线性减少(R^(2)=0.39)。[结论]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状、根系特征根系构型对土壤抗剪特性有一定影响。
田愉琴王兵汪建芳白洁
关键词:土壤性状根系特征黏聚力内摩擦角

相关作者

李永梅
作品数:161被引量:1,425H指数:21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间作 坡耕地 烤烟 氮 团聚体稳定性
范茂攀
作品数:126被引量:806H指数:16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间作 坡耕地 土壤团聚体 玉米 团聚体稳定性
李吉跃
作品数:337被引量:4,313H指数:38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干旱胁迫 水分利用效率 楸树 耗水速率 油松
杨恒山
作品数:388被引量:2,699H指数:26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春玉米 玉米 紫花苜蓿 浅埋 滴灌
张吉旺
作品数:402被引量:5,683H指数:45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夏玉米 玉米 夏玉米产量 根系 遮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