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53篇“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膀胱癌的对比
2025年
对比分析浸润膀胱癌应用保留膀胱的综合疗法与根治性膀胱切除的疗效差异。方法 以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我院的浸润膀胱癌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借助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设为参考组(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实验组(接受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各有3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参考组相比,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更优(P<0.05),且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显著更优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但两组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在治疗浸润膀胱癌中表现出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及应用。
蒋永超杜宏张学峰
关键词: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生活质量生存率
循证护理指导下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围期护理
2025年
总结循证护理指导下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围期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前多学科医护团队共同提出会诊意见,使用合理的评估工具进行跌倒、压力损伤、自理能力、非计划拔管、深静脉血栓、疼痛、焦虑抑郁、营养状况评估;密切观察患者围期的病情变化,查阅文献制定个化的护理方案;口服成品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输注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改善贫血,制定活动计划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动态评估疼痛程度并给予镇痛护理;使用二件式凸面底盘、可塑贴环透明造口袋进行造口护理;开展踝泵运动,使用梯度压力袜、达肝素钠联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形成;通过多模式健康教育预防跌倒;应用赋能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于后第16天顺利出院。
韩佳希张东马宏文
关键词:膀胱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保留前列腺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膀胱癌:2例报告
2025年
目的探讨保留前列腺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prostate-sparing radical cystectomy,PSRC)治疗极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及肌层浸润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可行,旨在保留中青年(<60岁)患者的生育及功能。方法回顾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行PSRC+回肠原位新膀胱治疗的2例MIBC和极高危NMIBC患者的疗效,年龄分别为39岁和53岁,分别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下经腹腔入路。后随访均超过3.5年,结合近期相关文献评估其功能预后及肿瘤学结局。结果2例患者手时间分别为210 min和420 min,中出血量分别为200 mL和150 mL,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 d和17 d,盆腔引流管、输尿管支架、导尿管分别留置6 d和11 d、23 d和16 d、30 d和31 d。后第3 d 1例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2例患者后3个月均能正常勃起射精,尿控良好。后第3年1例患者发现前列腺尿道部局部复发,遂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及辅助放化疗(包括24次放疗和2个周期奈达铂化疗),随访至今5.8年,未见肿瘤再次复发及转移。另1例患者随访至今3.8年,未见膀胱癌复发、转移及前列腺癌。结论对于严格筛选的中青年MIBC及部分极高危NMIBC患者,在确保肿瘤学安全的前提下行PSRC,不失为一种可行选择;确保手操作的准确是保证手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后应积极随访,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应及时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唐金矿肖泽涛肖礼松曾繁畅周家权王阳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新辅助治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新辅助治疗[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新辅助化疗+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MIBC)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6例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例均为男;年龄53~70岁,中位年龄62岁;肿瘤临床分期:T2N0M03例,T3N0M03例。第1天给予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第1和第8天给予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给予注射用顺铂70 mg/m^(2),分1~2 d静脉滴注;21 d为1个疗程,共3~4个疗程。新辅助治疗后6周内,完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包括淋巴结清扫)。采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吸烟史、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发病次数等。评估患者新辅助治疗效果,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新辅助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0~4级)。记录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完成情况,以及后病理降期例数。后随访8~26个月,记录患者肿瘤复发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MIBC患者均完成新辅助治疗,完全缓解1例(16.67%),部分缓解2例(33.33%),疾病稳定3例(50.00%),客观缓解率为50.00%(3/6),疾病控制率为100.00%(6/6)。治疗有效与无效MIB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0%(6/6),其中3~4级白细胞减少2例、3~4级恶心呕吐1例、3~4级血小板减少1例。6例MIBC患者均完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病理降期1例(术后随访8~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新辅助治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MIBC效果良好,安全较高。
郭桂军刘佛林
关键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治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患者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要素,并制定相应优化措施。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RARC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后90d内是否出现早期并发症分为并发组(55例)和无并发组(85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病情相关资料、手相关资料。行Logistic回归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患者后早期并发症风险要素,评估相关危险因素预测后早期并发症效能,提出针对的管理策略。结果:与无并发组相比,并发组患者前SCr水平更高,前白蛋白水平更低,中出血量更多,后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更短,合并糖尿病史人数占比更多(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SCr水平高、前白蛋白水平低、中出血量大、后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过短是RARC患者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前SCr、前白蛋白、中出血量、后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的预测曲线AUC值分别为0.851、0.789、0.742、0.823,提示上述因素均对早期并发症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前SCr水平高、前白蛋白水平低、中出血量大、后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过短均会增加RARC患者后早期并发症发生风险,需针对给予临床管理措施,预防后早期并发症。
费媛媛陈慧张银庄君龙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早期并发症
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NMIBC患者癌症特异生存期预测诺莫图的构建和验证
2025年
目的:探索改良淋巴结比率(mLNR)的预后价值,并构建模型用以预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后非肌肉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的癌症特异生存期(CSS)。方法:将符合条件的NMIBC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队列(n=651)和验证队列(n=280)。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通过逐步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检查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然后创建并验证预测CSS的诺莫图。通过Kaplan-Meyer生存分析和对数秩检验对所开发的风险分类系统进行检验。结果:年龄、婚姻状况、N分期、放疗和mLNR是NMBIC患者CSS的独立预后因素。训练队列的诺莫图C指数为0.706(95%CI:0.661~0.751)。在训练队列中,预测1年、5年和10年CS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736和0.732;在验证队列中,预测1年、5年和10年CSS的AUC分别为0.543、0.703和0.668。结论:mLNR是一个新的独立预后指标,基于该指标开发的预后模型对1、5、10年CSS的预测结果略优于AJCC分期系统,有利于丰富癌症的预后指标。
王捷赵栖刘贵喜蒋小雷李家兵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SEER
膀胱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Mainz PouchⅡ代膀胱后的预后风险回顾观察研究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包括年龄、别、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肿瘤发生频率、肿瘤数量等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参数在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dical cystectomy,RC)联合Mainz PouchⅡ代膀胱治疗的患者结局中的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04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接受RC联合Mainz PouchⅡ代膀胱而未接受化疗或放疗治疗的237例膀胱癌患者。本研究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了年龄、肿瘤分级、分期、肿瘤分化、LNM、肿瘤发生频率和肿瘤数量对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5年癌症特异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的影响。结果:患者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59.8岁,其中男198例,女39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7.8个月。在单变量分析中,年龄<65岁的患者5年OS和5年CSS显著高于年龄≥65岁的患者;且尿路上皮癌患者的5年OS高于非尿路上皮癌患者;5年OS、CSS与肿瘤分期、分级及LNM呈负相关关系。在多变量分析中,仅肿瘤分级和LNM仍然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肿瘤分级和LNM被认为是RC联合Mainz PouchⅡ代膀胱后与5年OS、CSS相关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此外,应用RC联合Mainz PouchⅡ代膀胱应考虑患者的意愿及身体状况。
莫淳皓陈传健张少龙董治春裴卓禧王志平侯子珍丁辉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采取中体温管理后围期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患者采取中体温管理后围期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39例行常规中护理的RARC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9月—2023年3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39例行中保温护理的RARC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体温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中1 h、3 h、5 h体温低于前,中5 h体温高于中3 h,观察组中1 h、3 h、5 h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BMI<24 kg/m^(2)、护理方式为常规中护理、腹腔冲洗液量>500 mL、中补液量>1500 mL及手时间、气腹时间和麻醉时间长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高于BMI≥24 kg/m^(2)、护理方式为中保温护理、腹腔冲洗液量≤500 mL、中补液量≤1500 mL及手、气腹、麻醉时间短的患者(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时间和气腹时间长、腹腔冲洗液量>500 mL、中补液量>1500 mL是RARC患者围期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采取中体温管理是RARC患者围期低体温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中体温管理能够有效稳定RARC患者中体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且手时间、气腹时间、腹腔冲洗液量、中补液量及护理方式是RARC患者围期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
杨芳蔺洁璐王黎萍王婷婷
关键词:膀胱癌影响因素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STAPB)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患者镇痛效果、应激反应、苏醒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于2023年8月—2024年2月行RARC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联合STAPB,35例)和研究组(给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STAPB,35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随着时间变化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前(T0)、手开始后10min(T1)、拔管后5 min(T2),两组DBP先降低后升高,T1、T2时研究组DBP高于对照组;研究组SBP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SBP先升高后降低,T1、T2时研究组SBP低于对照组;两组HR先升高后降低,T1、T2时研究组HR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相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后15 min、30 min的Steward苏醒评分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后3 d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RC患者使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STAPB,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缓解焦虑抑郁症状,苏醒质量较高,且有一定安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闫岸军陈治富马亚芳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GC方案辅助化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5年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辅助化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28例局部晚期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GC方案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4例,女44例;年龄(68.8±10.6)岁,体质量指数(24.2±3.6)kg/m^(2)。所有患者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出现肿瘤进展分为化疗耐药组(CR)和化疗非耐药组(NC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化疗过程中相关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线回归分析对GC方案化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两组TNM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228例中,CR组59例,NCR组169例,其中CR组中位化疗周期为3个周期,NCR组为4个周期。CR组较NCR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小[(66.3±9.4)岁与(69.7±10.9)岁],肾移植病史[6.8%(4/59)与0.6%(1/169)]、高血压病[50.8%(30/59)与36.1%(61/169)]、冠心病[23.7%(14/59)与9.5%(16/169)]及肾积水比例[13.6%(8/59)与4.1%(7/169)]更高(均P<0.05)。CR组较NCR组患者T 4期[20.3%(12/59)与5.9%(10/169)]、N_(2)期比例更高[42.4%(25/59)与8.3%(14/169)],初诊时多发病灶比例更高[59.3%(35/59)与26.6%(45/169)],肿瘤最大径更大[2.5(1.5,3.4)cm与1.6(1.2,2.5)cm](均P<0.05)。CR组与NCR组患者长期处于泌尿系感染状态的比例[90.1%(53/59)与7.7%(15/169)]、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991.6(451.0,1577.9)与462.8(309.0,766.7)]、中粒细胞绝对值[6.5(4.1,7.8)×10^(9)/L与3.9(2.9,5.1)×10^(9)/L]和血小板计数[(220.0±96.2)×10^(9)/L与(191.0±64.8)×10^(9)/L]均较高,白蛋白[(34.3±4.2)g/L与(39.9±3.8)g/L]和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1.2±0.3与1.3±0.2)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T�
岳瑞雨崔美娟常铭谕杨博宇吕竞成朱一辰胡新一
关键词:膀胱肿瘤化疗耐药泌尿系感染

相关作者

陈凌武
作品数:178被引量:74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膀胱肿瘤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 前列腺癌 肾肿瘤
王声政
作品数:67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 根治性膀胱切除 膀胱肿瘤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黄健
作品数:489被引量:1,82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腹腔镜 膀胱癌 前列腺癌 膀胱肿瘤 单孔腹腔镜
祁小龙
作品数:324被引量:656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机器人辅助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陈俊星
作品数:80被引量:31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膀胱肿瘤 腹腔镜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 后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