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69篇“ 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相关文章
- 评估应用NLR、PLR、LMR及FAR预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在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学...
- 阮哲宇
- 关键词:胰腺癌
- 根治性手术切除罕见的巨大胃肠间质瘤一例
- 2023年
- 患者,男,67岁,因“腹胀伴进食后呕吐10d”人院,病程中无腹痛等其他不适。查体见腹部隆起,可触及一巨大肿物占据整个腹腔。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控制良好。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等指标正常。
- 郑泽坤戴勇陈卓吴巍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
- 基于炎性指标建立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
- 目的: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肿瘤性疾病,死亡率位居全球第四位。我国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进展期,远处转移率高,预后差。新辅助化学治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联合根治性手术切除已成为局部进...
- 马小莉
- 关键词:胃癌局部进展期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切除术炎性指标
- 扩大根治性手术切除复发性巨大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
- 2023年
- 患者男,62岁,上腹部不适伴进食梗阻1个月,1个月内体重下降5kg,无其他不适。既往无任何病史及家族遗传史。体格检查发现腹部隆起,可触及一巨大肿物占据了大部分腹腔。患者除血红蛋白为87g/L异常外,全血、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全腹部CT(图1)发现腹腔内右前部一巨大肿块,边界较清晰,大小约26.8cmx 25.5cm×12.2cm,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移位明显。根据影像学特点考虑脂肪肉瘤,予以手术治疗。
- 郑泽坤刘卓恒邹浩胡会元李妲吴巍
- 关键词:去分化脂肪肉瘤复发
- 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肺转移灶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肺转移灶患者使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价值及预后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5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肺转移灶患者研究,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选用化疗)和观察组(选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各25例,统计两组临床疗效、预后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6.00%)高于对照组(68.00%),经检验P<0.05。观察组术后1年(80.00%)、2年(56.00%)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9-9、CA242、CA724等对比无统计差异;治疗后1年观察组CEA、CA19-9、CA242、CA724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显著(t_(1)=22.081,P_(1)<0.001;t_(2)=23.769,P_(2)<0.001;t_(3)=34.238,P_(3)<0.001;t 4=8.413,P_(4)<0.001);治疗后2年观察组CEA、CA19-9、CA242、CA724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显著(t_(1)=30.239,P_(1)<0.001;t_(2)=33.416,P_(2)<0.001;t_(3)=23.569,P_(3)<0.001;t 4=12.203,P_(4)<0.001)。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肺转移灶中应用中效果确切,既可提高其生存率,亦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借鉴及参考。
- 杨常利杨晓伟张向东
- 关键词: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肺转移灶临床疗效预后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
- 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肺转移灶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21年
- 目的探讨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肺转移灶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肺转移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5例,女28例;年龄为(57±12)岁。病人均行原发灶和结直肠癌肺转移灶根治性R 0切除术。观察指标:(1)诊断及治疗情况。(2)随访及生存情况。(3)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诊断及治疗情况:63例结直肠癌肺转移病人中,同时性肺转移6例,异时性肺转移57例。18例病人胸部X线片检查初始发现肺部可疑转移灶,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进一步证实为肺转移灶,45例病人胸部CT检查初始发现肺转移灶。63例病人均行原发灶和肺转移灶根治性R 0切除术。22例病人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其中2例各有1枚纵隔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63例病人中,57例接受>6个月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主的术后辅助化疗及靶向治疗。(2)随访及生存情况:63例病人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1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63例病人中,19例死亡,24例出现二次复发,5年复发率为38.1%(24/63),复发时间为18个月(3~58个月)。24例二次复发病人中,19例发生肺转移,3例发生脑转移,2例发生骨转移,2例发生肝转移。同1例病人可同时发生多处转移。24例二次复发病人中,5例行再次手术治疗,19例行化疗和放化疗。63例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为62.7%。(3)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原发灶部位、肺转移灶�
- 陈鹏举孙婷婷姚云峰彭亦凡赵军武爱文
- 关键词:结肠肿瘤直肠肿瘤肺切除术
- 根治性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对降低结肠癌患者死亡率与减少并发症的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对降低结肠癌患者死亡率与减少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根治性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差异。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复发率、恶性肿瘤的治疗有效率、肿瘤控制率以及血清炎症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腔积液、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死亡率、腹膜种植复发率、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肿瘤控制率、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PR)、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各项指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改善转归,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李锡丁
- 关键词:结肠癌死亡率并发症根治性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 FoxM1对肝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TACE治疗反应性及预后的关系
- 2021年
- 目的:分析叉头盒转录基因M1(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M1,FoxM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HCC患者114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中和癌旁组织FoxM1的表达情况,根据FoxM1的表达水平分为FoxM1高表达组和FoxM1低/不表达组。将FoxM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及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oxM1高表达组癌中FoxM1表达值/癌旁FoxM1表达值显著高于FoxM1低/不表达组(P<0.001)。FoxM1高表达与肝内肿瘤数目(χ2=8.050,P=0.005)相关。患者5年DFS与肝内肿瘤数目(HR=0.373,P=0.015)、FoxM1高表达(HR=2.540,P=0.003)间有统计学意义。FoxM1高表达组的DFS显著低于FoxM1低/不表达组(Log-rank test=4.949,P=0.026)。结论:FoxM1在HCC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内肿瘤的数目密切相关,FoxM1可作为评估HCC患者TACE预后疗效判断的独立分子指标,是一个新的判断HCC患者术后辅助性介入治疗效果的预后因子。
- 薛秋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无病生存率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第一部分 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远端胆管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研究;第二部分 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是根治性手术后壶腹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第一部分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远端胆管癌患者预后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1)LODDS是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远端胆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研究背景: 对于阳性淋巴结数量与阴性淋巴结数的比值的对数(LODDS)是否可...
- 王文钦
- 关键词:远端胆管癌预后不良
- TACE联合选择性PVE对临界肝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对临界肝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就诊的45例仅行临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TACE联合选择性PVE使患者能完成二期根治性手术,并记录患者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ACE术与选择性PVE。30例完成二期肝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6.67%。TACE联合选择性PVE治疗后4周,30例行二期肝切除术的患者患侧肝脏体积和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残余肝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大[(601.35±80.13)cm^3 vs(399.67±60.36)cm^3,t=11.01,P<0.01],残肝比符合手术标准。伴有肝硬化的患者(n=19)治疗后残余肝体积[(576.97±49.11)cm^3]、残肝比[(46.35±2.53)%]明显低于无肝硬化者(n=26)[(609.89±50.35)cm^3、(48.37±2.64)%,t=2.19、2.58,均P<0.05)]。30例行二期肝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33%、56.67%、43.33%。结论TACE联合选择性PVE可有效控制临界肝癌患者的肿瘤生长,使得切除侧肝体积明显缩小,残余肝体积增加,有助于患者顺利行二期根治性肝切除术,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 范维许芝林汪大伟王鑫
-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门静脉栓塞术
相关作者
- 梁廷波

- 作品数:525被引量:2,879H指数:2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胰腺癌 肝移植术后 肝癌 肝脏移植
- 傅卫

- 作品数:65被引量:7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腹腔镜手术
- 胡瑛

- 作品数:63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清VEGF
- 刘颖斌

- 作品数:529被引量:3,405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胆囊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癌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外科手术
- 宋长兴

- 作品数:75被引量:40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肺结核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患者 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