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962篇“ 根治性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一种降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切缘阳的治疗设备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切缘阳的治疗设备,包括向体内注射PSMA探针的注射装置、PET/CT显像装置、近红外荧光显像装置和手机器人,近红外荧光显像装置显示注射有探针的患者前列腺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荧光水...
李学松谌诚杨兴张建华陈思鹭徐红闯陈雪祺
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困扰的质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活面临的困难和需求,为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14个亚主题:困扰症状明显(功能障碍、生活中断);负情绪困境(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焦虑和抑郁、对生活恐惧和回避);婚姻关系发生多重改变(亲密关系减少、沟通障碍、夫妻角色转变、伴侣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应对方式与康复需求(主动寻求医疗帮助、尝试替代方式、心理调适、与伴侣共同面对、期待康复专业指导)。结论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活面临多方面困扰,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个体化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杨婷杨帆
关键词: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性功能障碍性生活负性情绪
一种预防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压力尿失禁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压力尿失禁装置,包括:腰带、腹股沟束带和裆带,腰带和腹股沟束带均呈环状,两个腹股沟束带呈倒三角形斜向设置;装置穿戴在患者身上时,腰带环绕在患者腰部,腹股沟束带环绕在腹股沟和臀...
王心菀
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前CAR与后骨转移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前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与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前瞻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拟行根治性切除术的P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检测CRP和ALB等相关指标水平并计算CAR,后随访1年,根据骨转移发生情况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骨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立方样条(RCS)分析P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骨转移和CAR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80例患者剔除6例,174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骨转移69例,发生率为39.66%。转移组Gleason评分、T2期占比、前列腺特异抗原(PSA)、CRP、CAR均高于未转移组,ALB低于未转移组(P<0.05)。P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骨转移与T分期、Gleason评分、PSA、CRP、ALB、CAR有关(P<0.05)。前CAR与P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骨转移呈非线曲线型剂量反应关系(P<0.05),当前CAR>1.075时,随着CAR升高,患者骨转移发生风险增加。结论P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骨转移与前CAR上调有关,当前CAR>1.075时,后骨转移发生风险更高。
武俊平马琳马文波杨国栋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骨转移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延迟肠麻痹发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5年
目的分析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原发肝癌(PLC)患者后延迟肠麻痹(DPOI)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和验证。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0月我科收治的PLC患者135例,51例接受开腹,84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肝癌切除术治疗。计算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常规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水平,计算CRP/白蛋白比值(CAR)。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POI发生的因素,构建Nomogram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本组135例PLC患者中,肝癌切除术后发生DPOI者38例(28.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中国PLC分期方案(CNLC)分期、手方式、应用阿片类药物、SII水平和CAR均显著影响DPOI的发生(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NLC分期(OR=5.273,95%CI:2.195~12.663)、手方式(OR=3.046,95%CI:1.721~5.388)、应用阿片类药物(OR=4.457,95%CI:2.166~9.168)和CAR水平(OR=5.856,95%CI:3.177~10.793)均是后发生DPO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后DPOI发生的AUC为0.894(95%CI:0.813~0.974,P<0.05),其敏感度为89.5%,特异为90.7%。结论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发生DPOI,熟悉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做到早期干预和预防,对提高后康复有帮助。
申磊胡晓露张青和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列线图
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早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早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郓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据其后肝转移发生情况将其分为转移组、未转移组。收集患者的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手时间、癌胚抗原(CEA)水平、后辅助化疗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肝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82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有19例发生肝转移,发生率为23.17%。两组的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时间、高血压、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理T(pT)分期、病理N(pN)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CEA水平、后辅助化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分期T3~T4、pN分期N1~N2、肿瘤≥5cm、低分化、CEA≥5 ng/mL、后未辅助化疗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转移的发生与癌症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CEA水平、后辅助化疗情况均相关,临床需加以重视。
马修栋
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
原发肝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脑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原发肝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脑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纳入68例原发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并统计后3个月内肝脑病发生情况。比较发生肝脑病与未发生肝脑病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原发肝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脑病发生的因素。结果68例原发肝癌患者后发生肝脑病11例(16.18%),未发生肝肝病57例(83.82%)。发生肝脑病组别、年龄、病灶数量、肝硬化史、饮酒史与未发生肝脑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肝脑病组前Child-Pugh分级、手时间、中出血量、前血清甲胎蛋白(AFP)、血氨、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未发生肝脑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Child-Pugh分级、手时间、中出血量、前血清AFP、血氨、TBil水平是原发肝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原发肝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脑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前Child-Pugh分级、手时间、中出血量、前血清AFP、血氨、TBil水平。
邱少佳谢会丽王艳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
前定量CT分析身体组分对根治性切除术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定量CT(QCT)前身体组分参数对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42例PDAC患者的病例资料,搜集年龄、别、前CA19-9、糖尿病史、腰背痛、后有无化疗、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等信息,QCT测量身体组分参数包括L3水平的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并计算VFA/SFA比值(VSR),以及门静脉右支层面的肝脏脂肪分数(Fat%-QCT)。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VFA、SFA、VSR、Fat%-QCT的临界值,分别进行高、低水平分组。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身体组分参数组间预后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总生存期(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VSR、Fat%-QCT高、低水平组的O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SR、Fat%-QCT、肿瘤长径≥3 cm、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OS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SR、Fat%-QCT、神经侵犯、TNM分期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6、1.51、2.91、1.68,P=0.006、0.039、0.008、0.012)。结论:前VSR及肝脏脂肪含量可作为根治性切除术PDA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分析前QCT身体组分参数对根治性切除术PDA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鹿佩瑶翟建李云成李培武彤魏逸
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胰腺肿瘤预后根治性切除术
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OG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6例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后是否发生POGD分为发生POGD组和未发生POG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OG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POGD的患者34例(35.42%),未发生POGD的患者62例(64.58%)。未发生POGD组与发生POGD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肿瘤直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手时间、拔出胃管时间、后白细胞计数、CO_(2)气腹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时间延长、CO_(2)气腹压力升高及后白细胞计数增多均为后发生POG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时间、CO_(2)气腹压力及后白细胞计数均是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POGD发生的影响因素,合理控制这些因素有助于减少POGD发生,促进患者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刘耀刚凃成志赵锦华曹雅丁圣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肠功能紊乱
围手期输血对不同分期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围手期输血(PBT)对不同分期肝门部胆管癌(p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pCCA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是否接受PBT分成两组,即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本研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平衡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OS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将所有患者分为早期亚组(AJCCⅠ期)和非早期亚组(AJCCⅡ~Ⅳ期)。在不同亚组中探讨PBT对p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OS和RFS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306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输血组132例,未输血组174例。PSM后,两组患者的OS率和R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患者70例,其中输血组23例,未输血组47例。PSM后,输血组患者的OS率和RFS率均显著低于未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早期患者236例,其中输血组109例,未输血组127例。PSM后,两组患者的OS率和R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提示,PBT是影响早期pCCA患者OS和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接受根治性切除治疗的早期pCCA患者中,PBT被证明与更差的长期生存率独立相关,但在非早期阶段的患者中未见这种影响。
姚劼靖车晓宇潘宇罗宇乐赵小林刘洁张进刘兴超庞书杰张庆仪
关键词:围手术期输血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远期生存

相关作者

马潞林
作品数:1,051被引量:3,847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后腹腔镜 腹腔镜 肾癌 肾移植 肾移植术后
张旭
作品数:1,286被引量:6,432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肾肿瘤 后腹腔镜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膀胱肿瘤
黄毅
作品数:339被引量:1,589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后腹腔镜 前列腺癌 前列腺肿瘤 肾癌
张帆
作品数:141被引量:549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 前列腺癌 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朱清毅
作品数:237被引量:353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单孔腹腔镜 前列腺癌 尿道 单孔腹腔镜技术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