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篇“ 核桃楸皮“的相关文章
- 一种核桃楸皮抗肿瘤药效部位三维加乘指认方法
- 本发明属于中药有效提取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桃楸皮抗肿瘤药效部位三维加乘相关性评价指认方法。本发明以各极性部位与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三维加乘计算,以坐标下体积的大小指认核桃楸皮抗肿瘤药效部位...
- 孟宪生张强王诗蒙王帅包永睿李天娇
- 基于PPARα靶向垂钓研究核桃楸皮黄酮中干预酒精性脂肪肝的活性成分
- 牛天梅
- 基于谱效关系的核桃楸皮治疗肝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基于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抗肝癌作用的谱效关系,筛选出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揭示其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CCK-8法开展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治疗肝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将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与药效学数据相关联,建立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治疗肝癌体外谱效关系,筛选出其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并进行体外药效验证。结果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中共24个共有峰,其中有8个峰与药效呈正相关且变量投影(VIP)值大于1,确认这8种成分为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出4号峰为丁香酸、9号峰为鞣花酸、10号峰为槲皮苷、16号峰为山柰酚。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谱效关系筛选出了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揭示了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
- 王诗蒙王帅李天骄李天骄包永睿孟宪生
- 关键词:核桃楸皮指纹图谱肝癌谱效关系药效物质
- 基于酶抑制实验与网络药理学探讨核桃楸皮总黄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 2023年
- 目的:通过酶抑制实验考察核桃楸皮总黄酮的降糖作用,并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核桃楸皮总黄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提取纯化核桃楸皮总黄酮部位后采用DNS法测定核桃楸皮总黄酮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将文献报道的核桃楸皮的27种黄酮类成分输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活性成分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将核桃楸皮黄酮类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并筛选主要活性成分。在Genecards、TTD、DisGeNET数据库中搜集2型糖尿病相关的靶点,利用在线工具Venny 2.1得到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并绘制Venn图。在STRING数据库中输入交集靶点得到网络关系,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通过Metascape分析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 1.2.0对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核桃楸皮总黄酮粉末纯度为93.85%,核桃楸皮总黄酮对α-淀粉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IC_(50)值为0.776 g·L^(-1)。从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9种活性成分,获得223个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化合物-靶点”网络分析得到山柰酚、木犀草素、杨梅素、柚皮素、槲皮素可能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Genecards、TTD、DisGeNET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1 360个。利用在线工具Venny 2.1进行取交集处理,得到交集靶点99个。PPI网络分析得到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表皮生长
- 贾凯杰韩翔宇于慧赵盼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核桃楸皮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树皮、枝皮和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核桃楸皮90%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萃取,各萃取部位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半制备HPLC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结合ESI-MS和1D,2D-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S)-4-羟基-α-四氢萘酮-4-O-β-D-(6′-O-4″-羟基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1)、(4S)-4,5-二羟基-α-四氢萘酮-4-O-β-D-(6′-O-4″-羟基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2)、(4S)-4,5,8-三羟基-α-四氢萘酮-5-O-β-D-(6′-O-4″-羟基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3)、(4R)-4-羟基-5-甲氧基-α-四氢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4)、(4S)-4,5,8-三羟基-α-四氢萘酮-5-O-(6′-O-α-L-阿拉伯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4(S)-4,5,8-三羟基-α-四氢萘酮-5-O-(6′-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胡桃醌(7)、5,8-二羟基-1,4-萘醌(8)、核桃酮(9)、没食子酸(10)、香草酸(11)和丁香酸(12)。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核桃楸皮药用部位中分离得到。
- 付起凤魏砚君方振兴刘艳刘源张晓娟罗雨萌周媛媛
- 关键词:核桃楸皮化学成分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核桃楸皮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探讨核桃楸皮治疗胃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挖掘得到核桃楸皮成分,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获取对应成分参数,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DisGeNET数据库收集胃癌的基因靶点,将其与活性成分的预测靶点进行重复性筛选,交集靶点记为核桃楸皮治疗胃癌的潜在作用靶点。然后利用Cytoscape3.8.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根据拓扑分析筛选核桃楸皮治疗胃癌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利用Sybyl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应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核桃楸皮12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107个胃癌相关的疾病靶点,产生了333对活性成分-靶点关系,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cellular process等生物过程,干预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橙皮素、木犀草素等黄酮可与PTGS2等靶点成功对接,验证其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系统揭示了核桃楸皮治疗胃癌“活性成分-靶点”的复杂关系,以期更好地利用核桃楸皮资源并应用于癌症治疗与预防。
- 韩翔宇罗光凯贾凯杰徐祥浩李冬雪王天煜赵盼
- 关键词:核桃楸皮胃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核桃楸皮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为了研究核桃楸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总还原能力,采用质量分数70%的乙醇回流提取核桃楸皮总黄酮,并用HPD-750型大孔树脂纯化核桃楸皮总黄酮;利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测定核桃楸皮总黄酮的质量浓度;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和还原力实验研究核桃楸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提取物经HPD-750型大孔树脂纯化后所得的总黄酮粉末纯度为(72.02±4.01)%;核桃楸皮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2.068μg·mL-1,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273.253μg·mL-1;还原力实验中,核桃楸皮总黄酮质量浓度为1 mg·mL-1时吸光度为2.0944;经统计学分析,核桃楸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核桃楸皮总黄酮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期为食品工业新型抗氧化剂、抗氧化食品以及抗氧化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闫明雪王倩倩杨铭哲薛文静史磊赵盼
- 关键词:核桃楸皮总黄酮提取纯化抗氧化
- 核桃楸皮多糖的抗氧化及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DPPH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核桃楸皮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用琼脂平板打孔法研究核桃楸皮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弧菌、白色念珠菌5种致病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浓度梯度中,核桃楸皮多糖溶液对3种自由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该清除能力随着核桃楸皮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2.00 mg/mL的核桃楸皮多糖溶液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0.59%、75.82%、68.65%;50 mg/mL的核桃楸皮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弧菌、白色念珠菌都不具有抑菌活性。
- 金黎明陈苛蒙包艳春王晓彤胡文忠
- 关键词:抗氧化性抗菌性
- 基于DEN致肝癌模型大鼠的核桃楸皮黄酮成分解析及药理药效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对核桃楸皮黄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在初步明确其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的基础上,为其可能成为抗肝肿瘤候选药物的研发工作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质谱解析及对照品比对的方法,开展核桃楸皮黄酮化学成分初步指认研究,同时采用DEN致SD大鼠体内肝癌模型,开展核桃楸皮黄酮防治肝肿瘤药理药效研究。结果:通过相关方法,初步确认了核桃楸皮黄酮中的8种成分,推测了6种成分。同时药效学研究表明,核桃楸皮黄酮具有明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作用。在病理切片及甲胎蛋白病理指标上,核桃楸皮黄酮组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死亡率、活动能力等生理指标上,核桃楸皮黄酮组明显优于环磷酰胺组。结论:核桃楸皮黄酮具有明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活性,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有明确的死亡率低、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为核桃楸皮黄酮可能成为抗肝肿瘤候选药物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 王晓娟包永睿孟宪生孟宪生李天娇
- 关键词:药理药效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核桃楸皮成分分析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核桃楸皮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化学组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Peakview 2.0/masterview1.0及Markerview1.2.1软件进行目标及非目标筛查化合物,依据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峰度比确定化合物分子式,通过对照品及数据库的二级谱图比对、裂解规律分析,结合已有文献报道,确定化合物结构式。结果鉴定或推断了核桃楸皮中44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包括13个萘醌类化合物,3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15个黄酮类化合物及13个其他类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为核桃楸皮的化学成分鉴定提供一种新的策略,主要化学成分的确定为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及药理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孙国东霍金海王改丽王伟明
- 关键词:核桃楸皮萘醌黄酮
相关作者
- 吴宜艳

- 作品数:127被引量:520H指数:10
-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
- 研究主题:核桃楸皮 小鼠 多糖 焦虑 酒精戒断
- 雷涛

- 作品数:45被引量:231H指数:7
-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
- 研究主题:核桃楸皮 粗多糖 小鼠 SMMC-7721 急性毒性
- 包永睿

- 作品数:420被引量:1,833H指数:20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微流控芯片 指纹图谱 气滞胃痛颗粒 对照药材 无机元素
- 孟宪生

- 作品数:499被引量:2,290H指数:21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指纹图谱 微流控芯片 气滞胃痛颗粒 对照药材 中药
- 王帅

- 作品数:400被引量:1,736H指数:19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微流控芯片 气滞胃痛颗粒 指纹图谱 对照药材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