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1篇“ 核桃园组“的相关文章
- 陆相断陷淡水湖盆页岩油富集条件及勘探潜力--以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为例
- 2025年
-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获得峰值日产5.21~19.17 t工业油流,研究页岩油富集对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生排烃模拟和激光共聚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南襄盆地淡水湖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赋存特征、富集条件和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页岩主要发育在核三段晚期至核二段,最大累计厚度可达1400 m。页岩层有机质总有机碳含量(TOC)介于0.18%~1.58%,平均值为0.84%,游离烃含量(S1)介于0.15~1.23 mg/g,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0.5%~1.0%,处于中等热演化程度。岩相主要为纹层状-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和纹层状云灰质页岩3种类型。以纹层混合质页岩为主,页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基质孔隙和裂缝。基质孔隙主要为黏土矿物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同时发育少量有机质孔隙。页岩基质孔隙度介于0.2%~5.4%,平均值为3.1%,具有储集性中等可动性、可压性好的特点。采用容积法计算总资源量达2.01×10^(8) t。确定有利区勘探面积72.1 km²。
- 王良军李连生朱颜李艳然
- 关键词:页岩油南阳凹陷南襄盆地
-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页岩含油性及烃类赋存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发育优质湖相页岩层系,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前人针对该层系页岩含油性及烃类赋存状态的研究相对薄弱,可能是制约泌阳凹陷页岩油勘探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泌阳凹陷南部Y1井核三段Ⅲ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热解、多温阶热解、X射线衍射等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系统开展了页岩含油性、烃类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核三段Ⅲ亚段页岩岩相组合主要包括长英质页岩相、云灰质页岩相和混合质页岩相,纹层结构发育。烃源岩类型整体处于好—优质范围,热演化程度处于生油阶段。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泥型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页岩含油性随埋深增大呈递增趋势,烃类赋存特征由中上部以吸附烃为主,过渡至下部以游离烃为主。碎屑矿物及有机碳含量是控制游离烃和吸附烃含量的主要因素。总体认为,核桃园组下部页岩含油饱和度指数整体高于100 mg/g,游离烃含量平均高于3 mg/g,具备较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
- 金芸芸李楚雄王勇严永新罗曦黄帅博李志明周圆圆孙中良刘雅慧贾梦瑶冷筠滢
- 关键词:含油性核桃园组古近系泌阳凹陷南襄盆地
- 南襄盆地安棚东南区核桃园组三段深层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 2024年
- 为了探明深部致密油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东南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Ⅱ—Ⅵ油层组致密油藏为例,利用大量岩心、薄片、物性、成像及常规测井、注水压驱等资料,系统开展了致密油藏裂缝综合评价。该区目的层Ⅱ—Ⅵ油层组属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岩屑含量较高,为近源沉积;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对于不同岩性砂岩储层,裂缝主要发育于细砂岩中,其次为粉砂岩,而含砾砂岩中裂缝通常不发育。目的层主要发育高角度缝及直立缝,其占比可达87.8%,低角度斜交缝和水平缝分别占比7.3%及4.9%。目的层致密储层裂缝发育主控因素主要包括岩性、沉积微相及局部构造,厚度较薄、粒度较细的单砂体或复合砂体部位裂缝通常较为发育。裂缝主要发育于前缘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及其外缘远砂坝砂体部位,而席状砂及前缘三角洲微相中裂缝不发育。此外,裂缝还发育于构造转折端,且主要发育于正向构造的顶部及翼部。目的层裂缝主要沿着WE向、NE向分布,其次为NW向;裂缝主要形成于新近纪拗陷期(喜马拉雅晚期)。裂缝是导致致密油储层水窜的重要因素,因而要加强裂缝发育程度、扩展规模及方向的动、静态监测。
- 黄郑周永强贺子潇黎明杨滔王肃李强赵颖尹帅
- 关键词:核桃园组古近系泌阳凹陷南襄盆地
- 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岩特征及沉积环境——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H3Ⅲ亚段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泌阳凹陷作为国内典型的陆相断陷咸化湖盆,在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广泛发育细粒沉积岩。文中利用长井段连续取心资料以及薄片观察、二维XRF扫描、XRD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以矿物组分、沉积构造和粒度作为主要依据,把泌阳凹陷H3Ⅲ亚段细粒沉积岩划分为9种岩相类型,其中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是发育类型最多的细粒沉积岩;通过Mg/Ca、Al含量、Ti含量、(Fe+Al)/(Ca+Mg)、P/Ti、Sr/Ba和V/(V+Ni)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及岩相组合来分析沉积环境的演化特征。泌阳凹陷H3Ⅲ亚段沉积环境是半深湖—深湖环境,水体盐度为半咸水—咸水,陆源输入总体较强,气候变化相对较大,从下到上经历了干旱、干湿交替、湿润以及干旱的气候变化。岩相的垂向变化受气候、陆源输入、水深、水体盐度的影响,气候、陆源输入、水深决定了长英质矿物和黏土矿物的含量,而碳酸盐矿物的含量主要受到水体盐度和气候的影响。
- 金芸芸李艳然李圯黄帅博罗曦余梦丽郑融
- 关键词:核桃园组泌阳凹陷
- 南襄盆地A区核桃园组致密储层裂缝精细表征
- 张泽
-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渐新统核桃园组三Ⅲ亚段页岩油富集模式——以中部深凹带YYY1井取心段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渐新统核桃园组核三段是我国陆相页岩油率先取得勘探突破的层系,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始终未能实现规模开发。为揭示泌阳凹陷中部深凹带核三段页岩油勘探开发目标层段,以页岩油风险探井YYY1井核三Ⅲ亚段系统取心段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系统取心段现场分析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剖析系统取心段岩相、页岩油富集层段特征基础上,明确了页岩油富集模式与首选勘探开发目标层。结果揭示:YYY1井核三Ⅲ中—下段主要发育含有机质纹层状混合质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混合质页岩、含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含有机质层状长英质页岩、含有机质块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有机质块状细砂岩7种岩相;依据游离烃S_1和油饱和指数OSI两个表征页岩油富集关键参数,结合核磁测井总孔隙度,共识别出8个页岩油富集层,单个页岩油富集层厚度介于5~20 m,累计厚度81 m。核三Ⅲ中段发育的富集层段均受原位滞留烃和高TOC邻层运移烃贡献共同控制,具源储一体和源储共存双重富集模式;核三Ⅲ下段发育的富集层段均受原位滞留富集控制,属源储一体的富集模式。核三Ⅲ中段第二个页岩油富集层是泌阳凹陷中部深凹带核三Ⅲ亚段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首选目标层段,这一认识为泌阳凹陷页岩油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 李志明金芸芸李楚雄黄帅博周圆圆贾梦瑶冷筠滢余梦丽徐二社徐二社刘鹏何晋译
- 关键词:页岩油渐新统泌阳凹陷南襄盆地
-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区分析
- 2023年
- 为了深化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研究,利用ICP-AES对下二门及其周缘核桃园组砂岩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并探讨物源区砂岩成分的相似程度、母岩类型和风化强度。结果表明,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沉积时期,元素聚类分析结果存在明显南北差异;化学组分变化指标(ICV)和化学蚀变作用指标(CIA)均反映区内砂岩的碎屑成分未受到强烈风化作用,为低等风化条件下的初次沉积;区内北部受侯庄物源影响,为中远源沉积,母岩是酸性岩浆岩,而南部主要为梨树凹物源,母岩为变质岩。
- 刘蕊
-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聚类分析
-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被引量:4
- 2022年
- 为厘清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简称“核三段”)油气成藏期次,基于流体包裹体测试资料,利用包裹体岩相学、荧光观测及显微测温技术,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热史、生烃史模拟,综合分析核三段油气成藏期次及时间。结果表明:①核三段储层发育2期油气包裹体:第Ⅰ期丰度较高,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微裂隙、次生加大边中,以灰褐色、淡黄色液烃包裹体为主,发黄色、黄绿色荧光,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区间为75~100℃,反映低成熟—成熟油(0.5%1%)充注。②核三段烃源岩存在2个主力生烃期:第一期为核一段沉积早期—廖庄组沉积末期,因地层持续沉降烃源岩进入低成熟—成熟阶段并不断生烃,在廖庄组沉积末期因地层抬升剥蚀,生烃作用减缓;第二期为新近纪抬升剥蚀后地层再度沉降期,烃源岩进入高成熟阶段并再度生烃,第二期生烃量低于第一期。③核三段储层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形成于核一段沉积中期—廖庄组沉积末期(29.1~23 Ma),为低成熟—成熟油充注,该期是核三段储层主成藏期;第二期形成于新近纪中期—现今(10~0 Ma),为高成熟油充注。④应用Basinmod软件对成藏关键时刻(23 Ma)核三段顶界油气运移路径进行模拟,显示南阳凹陷核三段存在6个有利勘探目标区,其中Ⅰ—Ⅲ号为现有勘探区;Ⅳ—Ⅵ号是潜力勘探区。
- 郭飞飞
- 关键词:成藏期次核桃园组南阳凹陷
-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油气成藏再认识被引量:3
- 2022年
-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部,区内已发现下二门油田。该油田在核三上段至核二段下部为纯油藏,核二段上部为具气顶的油藏,核一段和廖庄组为纯气藏。经过40多年勘探开发,在下二门地区油气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油气勘探陷入瓶颈期。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区勘探规模,取得新的油气发现,需要对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再认识进而决定其下一步勘探方向。利用最新勘探和油藏资料,通过烃源条件分析、油源对比、天然气成分分析及油藏精细解剖,重新认识了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泌阳凹陷深凹区的核二段泥页岩发育广,生烃指标较好,已进入低成熟阶段,具备较好的生油条件;下二门地区各层系油气与深凹区的源岩关系明确,表明油气以顺层运移为主,即核二段低熟油应该来自深凹区核二段低熟烃源岩,核三上段和核三下段原油分别来自深凹区核三上段和核三下段的成熟烃源岩;下二门地区核二段产出的天然气为低成熟伴生气,明显不同于深层凝析气,并非深层油气沿断层调整而来;下二门地区深层油气资源量大,但目前已发现储量规模有限,这预示着该区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因此,总结下二门地区的油气成藏特点及成藏模式,不仅可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指导,而且可为我国东部类似断陷湖盆含油构造的进一步勘探提供借鉴。
- 罗家群张永华谢春安张磊
- 关键词:油源对比成藏模式泌阳凹陷
-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油气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确定被引量:1
- 2021年
- 前人研究认为南襄盆地的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但针对油藏确切的形成时间及其与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一直不明确。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利用埋藏史投影法,明确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油气充注幕次和成藏期次,确定其成藏年代。泌阳凹陷共有“四幕两期油、一幕天然气”充注,第一期为泌阳凹陷的主要成藏期,主要发生在断陷—抬升阶段,包括第一幕(36.1~23.5 Ma)、第二幕(34.1~21.2 Ma)和第三幕(30.9~16.2 Ma)成藏,具有多阶连续性充注特点;第二期发生在拗陷沉降阶段,即第四幕(7.9~0.2 Ma)油和一幕(3.0~0.8 Ma)天然气成藏。泌阳凹陷内部的不同构造区带的油气充注时间存在差异,中部深凹区和南部陡坡带距离生烃中心较近,优先充注早期成藏;而北部斜坡带成藏时期相对较晚。泌阳凹陷南部应加强纵向多层位、多期次立体勘探,中部加强隐蔽岩性勘探的攻关力度,北部重点加强次生或调整的构造油藏勘探。
- 朱颜李风勋陈红汉赵莹彬李丽娟郑融卜旭强
- 关键词:核桃园组泌阳凹陷南襄盆地
相关作者
- 罗家群

- 作品数:61被引量:42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泌阳凹陷 南阳凹陷 核桃园组 南襄盆地 油源对比
- 鲜本忠

- 作品数:124被引量:1,043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重力流 准噶尔盆地 东营凹陷 断陷湖盆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 罗顺社

- 作品数:266被引量:1,383H指数:23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相 沉积环境 泌阳凹陷 碳酸盐岩
- 姜在兴

- 作品数:567被引量:4,932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东营凹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 沙四上亚段 滩坝
- 朱筱敏

- 作品数:552被引量:6,981H指数:5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古近系 成岩作用 层序地层 地震沉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