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3篇“ 株行距“的相关文章
行距配置对塑料大棚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了探索适宜辣椒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模式,以苏椒5号为供试品种,在45000/hm^(2)的栽培密度下,以传统大小行栽培(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距37 cm)为对照,研究T1(一畦双行,大行距100 cm,小行距40 cm,距32 cm)、T2(一畦双行,大行距120 cm,小行距40 cm,距28 cm)、T3(一畦双行,大行距140 cm,小行距40 cm,距25 cm)、T4(一畦四行,大行距100 cm,小行距40 cm,距40 cm)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辣椒植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的增大和距的减小,辣椒高、叶面积和干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粗随行距的增大和距的减小呈下降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片色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先升高后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以T2处理综合表现最优。因此,大棚辣椒推荐采用大行距120 cm、小行距40 cm、距28 cm的栽培模式。
杨明郑雅杰张大龙万建新黄国东魏珉
关键词:辣椒株行距配置
一种黄连幼苗移植的行距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黄连幼苗移植的行距控制装置,该黄连幼苗移植的行距控制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连接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
吴潇周源李娟邹沂岑李昆仑
一种自动打塘移栽复合机移栽行距定距装置
一种自动打塘移栽复合机移栽行距定距装置,包括:驱动箱、设备架、齿轮传动轮一、齿轮传动轮二、传动带、偏心转盘、移栽连板、深度调节臂和鸭嘴放苗器;所述驱动箱上方端面设有电机,所述设备架后方端面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蔡成旺张雪峰董建军董建成莫莎莎李易霖
一种农作物行距标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农作物行距标识领域的一种农作物行距标识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标识组件,所述标识组件包括标尺,所述标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扭簧,所述标尺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板,所述扭簧上安装有转动杆,本实...
崔志刚杨婷
不同行距配置对南疆棉花生长效应研究
2024年
以新陆中82号和塔河2号为材料,设置一膜3行(76 cm+86 cm+66 cm,平均行距76 cm,距9.1 cm),一膜4行(76 cm+10 cm+76 cm+66 cm,平均行距57 cm,距12.2 cm),一膜6行(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66 cm,平均行距38 cm,距12.5 cm)3种模式,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南疆优化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个品种均在一膜3行配置下的棉花蕾铃数最多;干物质积累增长速度最大;籽棉单产最高,且与其他配置差异显著,其中新陆中82号为6355.75 kg·hm^(-2),塔河2号为6585.07 kg·hm^(-2);衣分在行距配置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一膜3行的种植模式更适合南疆的棉花主栽品种。
张玉博彭浩源周苗苗罗新宁
关键词:陆地棉株行距配置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
一种作物行方向及行距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本发明属于作物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物行方向及行距信息自动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识别无人机平台采集图像中的作物;按顺序逐个处理各田块的作物矢量点,查找当前田块作物矢量点旋转的最优角度;根据最优角度对当前田块的作...
黄启厅何新洁林煜杨绍锷谢国雪梁永检马灿达苏秋群张秀龙
中棉113适宜行距配置和种植密度研究
‘中棉113’通过甘肃省审定后引入新疆大规模种植,型紧凑适宜机采。在新疆全面推行机采棉模式下,对机采棉适宜行距配置和种植密度,还尚未明确。本试验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的‘中棉113’为供试品种,设置双因素裂区...
杨泽
关键词:种植密度行距
一种农作物行距标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作物行距标识装置,包括U形固定块,所述U形固定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推把,所述滚轮的内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小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大齿轮,所述卷尺的端部内侧安装有定位钉,将装置移动到田地起始位置后,将卷尺...
周景春殷晗刘璐殷修刚王苏瑶
行距配置对小麦茎秆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
生产中,常通过增加一定的种植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来提升小麦产量,然而,种植密度增大会导致小麦冠层结构不合理、冠层光环境变差,茎秆易发生倒伏,产量稳定性降低。改变种植行距是调节个体空间分布、构建合理群体、协调产量构成因素...
王超
关键词:小麦株行距配置碳水化合物抗倒伏
行距配置对玉米密植群体根系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玉米行距配置为重点,设置高(100050/hm^(2))和中(67500/hm^(2))两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下设置40cm、60cm两种行距处理,探究不同密度下行距配置对产量、根系分布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产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中密度种植相比,高密度下玉米产量增加13.9%。在中密度下减小行距玉米产量提高1.0%,高密度下减小行距玉米产量显著提高26.1%。在高密度条件下,减小行距在水平、垂直方向均增加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并使植地上部氮、磷、钾和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提高4.9%、8.1%、25.8%和4.5%。根系性状、植养分含量、植干重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高密度下通过适当减小行距、增大距,减小间根系竞争,提高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对玉米密植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王鸿宇张英俊姜兴芳雷鸣黄收兵陶洪斌王璞廖树华
关键词:玉米株行距配置根系养分吸收

相关作者

糜林
作品数:144被引量:461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草莓 无花果 高架 草莓新品种 砂梨
万春雁
作品数:126被引量:349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草莓 果实品质 高架 高架栽培 猕猴桃
肖化顺
作品数:181被引量:87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次生林 林火 青冈栎 防火林带 山脊线
张巨松
作品数:340被引量:2,448H指数:26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棉花 海岛棉 机采棉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邹应斌
作品数:385被引量:4,368H指数:34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栽培 超级杂交稻 超级稻 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