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篇“ 林周盆地“的相关文章
- 西藏林周盆地中侏罗统却桑温泉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 2023年
- 林周盆地位于冈底斯板块中部,对其进行盆地分析将为理解冈底斯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沉积学证据。本文以林周盆地中侏罗统却桑温泉组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却桑温泉组岩屑石英砂岩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169Ma,存在620~540Ma,1220~1055Ma等年龄峰值,其中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是对特提斯洋壳俯冲引发的岩浆事件的响应。碎屑锆石区域对比研究表明却桑温泉组物源主要来自冈底斯中部唐加-松多造山带,为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向南增生过程的沉积记录。
- 周豫杨文光朱利东密文天解龙钟摇麦源君张洪亮李楠
- 关键词:林周盆地中侏罗统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下白垩统塔克那组:新特提斯洋活动陆缘伸展阶段沉积记录
- 2022年
-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下白垩统塔克那组沉积于新特提斯洋壳向拉萨地块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对重构该时期古地理格局、理解活动陆缘伸展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描述和薄片观察,总结塔克那组岩石地层、岩石学和古生物特征,对比同期新特提斯被动陆缘阿拉伯板块Shu’aiba组,讨论塔克那组沉积演化和活动陆缘沉积特征。塔克那组发育碎屑岩、硅质碎屑-碳酸盐混积岩、碳酸盐岩三大类沉积岩十种岩石类型,纵向上划分为四个岩性段,是一个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的沉积层系。塔一段砂岩—混积岩—灰岩岩性变化、沉积构造和生物类型均指示潮间-潮下带潟湖环境;塔二段沉积于海平面快速上升期,主要为风暴浪基面之下厚层泥灰岩;塔三段在玛行西剖面首次识别出代表风暴浪基面之上的风暴成因生物富集层,往西南在甲绒东剖面相变为浅滩相生屑/鲕粒颗粒灰岩;塔四段沉积期海平面持续下降,海水逐渐退出盆地,沉积滨岸和泛滥平原环境的泥页岩夹粉砂岩。与阿拉伯板块同期生物种属对比表明,塔克那组沉积期,南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与新特提斯洋沟通性好。活动陆缘伸展背景下,具有基底快速差异沉降、陆源沉积物持续输入的特征,导致纵、横向相变快,混积岩发育,厚壳蛤、Lithocodium-Bacinella等浅海喜净水生物和深水浮游生物欠发育。
- 刘航宇石开波刘波宋本彪刘卓
- 关键词:混积岩海平面变化
- 西藏拉萨晚白垩世林周盆地沉积记录及意义 ——以“设兴组”为例
-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及文化资源。自研究青藏高原伊始,就一直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地质研究的热门地点。林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山脉东段,北邻念青唐古拉山脉,南依冈底斯山脉,拉萨河上游地区,行政区划分属于西藏...
- 陈小龙
- 西藏林周盆地下白垩统楚木龙组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
- 目前,对于冈底斯地块南缘中生代地层的构造演化缺乏足够认识,通过研究冈底斯南缘白垩系盆地属性可对中生代的构造和地壳生长机制产生更好的理解。前人在此问题上出现多种声音,是冈底斯-羌塘碰撞成因的周缘前陆盆地,还是新特提斯洋北向...
- 苏鑫
- 关键词:冈底斯南缘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西藏中生代羌塘及马乡—林周盆地形成演化与剥露过程
- 沉积盆地的沉降、埋藏和剥露过程可以直接用于探讨盆地充填、油气成藏以及构造演化历史。西藏中生代羌塘盆地和马乡-林周盆地蕴含了大量关于高原早期演化、气候变化和油气成藏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尽管科学意义重大,有关盆地性质及地层沉积...
- 张佳伟
- 关键词:羌塘盆地低温热年代学油气成藏
- 西藏拉萨市林周盆地海相白垩系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在地质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西藏地区留下了相当完整的海相白垩纪地层。对该时期海相沉积演化特征的研究,能够为该地区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前的演化信息提供可靠的依据。文章以西藏拉萨市林周盆地为研究区域,以沉积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为研究方法,对林周盆地地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采集到的古生物化石进行分类以及对比分析。认为,西藏拉萨市林周盆地具有温暖湿润的古环境信息,且该区域白垩纪时期古地理环境是浅海环境,地史演化具有明显的海陆变迁特征。文章研究对林周盆地在白垩纪时期基本地理环境的推断和青藏高原在这一时期海进海退的地质构造演变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 土登次仁李兴鹏朱卫翁央珍边片
- 关键词:林周盆地海相白垩系化石
- 林周盆地晚白垩世—早始新世关键地质事件对青藏高原南部构造演化的制约
- 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拉萨地块南部的构造演化包括三个关键的地质事件,分别是:晚白垩世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换过程;K-T界线附近陆相沉积层强烈的褶皱变形及不整合事件;早始新世强烈的岩浆喷发所夹持的火山活动休眠期事件。这些关键...
- 陈贝贝
- 关键词:林周盆地锆石U-PB定年
- 印欧大陆碰撞前亚洲大陆南缘古位置再研究:林周盆地上白垩统红层的古地磁新结果被引量:8
- 2017年
-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白垩系红层的古地磁数据一直都有较大争议.过去认为磁倾角变浅可能是造成这些分歧的主要原因.我们在林周盆地设兴组背斜两翼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采样,15个采样点的特征剩磁分量在倾斜校正和倾伏褶皱校正后平均方向为D=339.3°,I=22.9°(α_(95)=5.1°).特征剩磁分量在大约69%展开时获得最大集中,表明其为同褶皱重磁化;此时平均方向为D=339.1°,I=27.3°(α_(95)=4.1°),对应的古地磁极为65.4°N,327.5°E(A_(95)=3.5°),参考点29.3°N/88.5°E的古纬度为15.0°N±3.5°.薄片镜下分析显示赤铁矿为次生矿物,岩石磁组构(AMS)也表现为过渡型构造变形组构.样品的特征剩磁方向应为重磁化的结果,E/I(elongation vs inclination)校正法显示特征剩磁方向并没有发生倾角变浅.根据区域构造,重磁化时代约为72.4±1.8 Ma到64.4±0.6 Ma.综合考虑拉萨地块东西部的古地磁数据以及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后我们认为,碰撞前拉萨地块大约呈NW-SE向准线性分布,并处于~10°N-15.0°N;自~70 Ma以来,拉萨地块与稳定欧亚大陆之间至少存在1200±400 km(11.1°±3.5°)的南北向构造缩短量;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不应晚于55 Ma.
- 梁雅伦黄宝春易治宇张也闫永刚张东海
- 关键词:拉萨地块
- 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精细年代框架被引量:23
- 2016年
- 林子宗群火山岩是一套出露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冈底斯弧之上的未变形的新生代火山岩,是研究拉萨地块在新特提洋北向俯冲到印度一欧亚大陆碰撞的转换过程中古地磁位置、古高程变化及岩浆演化的窗口。位于拉萨市北部约30km的林周盆地是一个火山沉积盆地,因其火山岩剖面完整、岩组之间界限清晰而被视为研究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理想地区。本文选取林周盆地林周县典中村北和强噶乡北两条经典的林子宗群火山岩剖面进行详细的地层学及岩石学研究,并在剖面关键位置挑选18件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薄片镜下观察、锆石阴极发光及U-Pb年代学研究(LA—ICP-MS)。结果表明:厚约3500m的林子宗群火山岩是一套火山-沉积岩相的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典中组(E1d)、年波组(E2n)和帕那组(E2P)3个组,其中帕那组又可以分为帕那组一段(E2p^2)和帕那组二段(E2p^2)两个岩性段。典中组主要岩性为玄武安山质熔岩,年龄范围为66~59Ma;年波组主要为一套河湖相泥岩、砂岩及砾岩等碎屑沉积岩,夹有少量的湖相灰岩及薄层凝灰岩,并被后期基性岩墙切割,年龄范围为56~54Ma;帕那组一段由具柱状节理的流纹质安山岩及安山质熔结凝灰岩组成,年龄范围为54~50Ma;帕那组二段则主要由河流相沉积夹数层熔结凝灰岩组成,年龄范围为为49~47Ma。结合本区已有的年龄数据和地质资料,根据上覆典中组底部火山岩的年龄,进一步限定林周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与下伏白垩纪设兴组地层之间区域不整合的上限时代为66Ma。典中组与年波组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不整合,为3Ma的火山活动休眠期,而年波组和上覆帕那组之间为连续过渡。
- 陈贝贝丁林许强岳雅慧谢静
- 关键词: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
- 西藏林周盆地设兴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2
- 2015年
-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分布的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对了解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约束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时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的下伏晚白垩世设兴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玄武岩夹层,并系统开展了玄武岩的Ar-Ar年代学、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设兴组玄武岩呈夹层状产出于设兴组顶部的红色砂岩中,其斜长石Ar-Ar年龄为90.6±1.8Ma。玄武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具有明显的大陆边缘弧的火山岩成分特征。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成分比较均匀,(87Sr/86Sr)t为0.706568~0.706620,εNd(t)为+0.72^+4.75,(206Pb/204Pb)t比值为18.649~18.675,(207Pb/204Pb)t比值为15.640~15.666,(208Pb/204Pb)t比值为39.055~39.108,岩石总体表现出来自于亏损地幔的特征。综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设兴组玄武岩可能是晚白垩世(约90.6Ma)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的新特提斯洋壳在重力拖拉下发生板片回转,导致软流圈物质上升提供热量,从而诱发了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形成的。本文结果进一步证明,之前普遍认为缺少晚白垩世火山岩的拉萨地块南缘,存在新特提斯洋的俯冲作用及其岩浆作用产物。
- 李晓雄江万梁锦海赵志丹刘栋莫宣学
- 关键词:林周盆地玄武岩拉萨地体
相关作者
- 赵志丹

- 作品数:277被引量:3,903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青藏高原 拉萨地块 花岗岩
- 莫宣学

- 作品数:462被引量:7,588H指数:6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火山岩 花岗岩 岩石成因
- 董国臣

- 作品数:194被引量:2,516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自然重砂 年代学 岩石成因
- 朱弟成

- 作品数:202被引量:2,848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青藏高原 拉萨地块 岩浆作用
- 周肃

- 作品数:98被引量:2,410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地球化学 花岗岩 林子宗火山岩 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