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7篇“ 枕骨大孔区“的相关文章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枕骨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枕骨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影像学特征以及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收治的1例枕骨孔区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0岁男性,因双下肢麻木及疼痛不适1个月入院。脊柱MRI显示延髓至颈5水平颈髓异常信号。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脉、右侧椎动脉造影未发现异常,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枕骨孔区DAVF,由脑膜后动脉多个分支供血,经小脑表面及数支硬脑膜迂曲扩张的皮质静脉引流汇入左侧横窦、岩上窦及基底窦,并可见迂曲的硬脊膜前、后静脉参与瘘口血液引流;左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靠近瘘口部位走行且迂曲。3D Slicer三维重建影像清晰显示DAVF的位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多模态重建显示瘘口位于枕部后正中枕骨孔上区域并靠近硬脑膜。采取枕颈部后正中入路手术,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确认DAVF消失。术后3个月,双下肢麻木及疼痛感均有减轻;复查MRI显示脑干和脊髓水肿消失,DSA显示DAVF完全闭塞。结论枕骨孔区DAVF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人预后,应用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对DAVF进行精准定位能够在很程度上节省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质量。
崔昊王奎重王小刚徐广振王伯栋朱伟杰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枕骨大孔区手术治疗
远外侧及其扩展入路切除枕骨孔区病变的手术策略
目的探讨远外侧及其扩展入路切除枕骨孔区病变的手术策略。方法首先对枕骨孔区脑膜瘤(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 FMM)的分型进行归类研究,并回顾性分析了从2013年3月到2023年3月在中国医...
吴鹏飞
关键词:手术入路
枕骨孔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附15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经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孔区脑膜瘤的手术要点及疗效,研究延髓神经及血管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2017年1月~2022年6月收治15例枕骨孔区脑膜瘤病例,采用后路正中入路显微切除肿瘤,术中结合神经导航及进行神经及血管保护,必要时应用神经内镜切除肿瘤并保护脑干腹侧血管及神经组织,分析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15例,全切11例,次全切4例。术前存在症状如颈肩部麻木、上肢无力、饮水呛咳及行走不稳等症状,其中完全缓解9例,好转2例,维持或加重4例,随访0.5~6年均未出现新发症状。本组无脑脊液漏及感染、死亡发生。结论 个体化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孔区脑膜瘤疗效确切,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辅助可有效防止脑干及血管神经损伤。
陆天宇俞天赋虞晨陈维涛倪红斌
关键词: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后正中入路
枕骨孔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2022年
目的探讨枕骨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枕骨孔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脑干腹侧肿瘤采用远外侧入路,5例脑干外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2例、远外侧入路3例,1例脑干背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肿瘤全切除12例(Simpson分级Ⅰ级1例,Ⅱ级11例),部分切除1例(Simpson分级Ⅳ级)。3脑干腹侧肿瘤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1例肢体肌力下降,治疗半年恢复正常;1例因脑脊液漏,引发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应激性溃疡而死亡。存活12例术后随访18~120个月,平均(77.31±38.25)个月;1例脑干外侧肿瘤出现脑积水,1例复发,其余10例无复发、正常生活。结论对枕骨孔区脑膜瘤,根据肿瘤位置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保护好椎动脉、脑干、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组织,显微手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邹宇辉战俣飞姚书敬白红民李天栋
关键词:脑膜瘤枕骨大孔区显微手术疗效
改良远外侧入路在枕骨孔区腹侧及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枕骨孔区及颈静脉孔区肿瘤位于颅底深部,该区域空间狭小、骨性结构复杂,手术切除肿瘤困难,易导致术后并发症。运用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切除枕骨孔腹侧区及颈静脉孔区肿瘤,分析术前,术后短期及术后远期的肿瘤切除程度、症...
钱升
关键词: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肿瘤术后管理显微外科手术
枕下正中入路手术切除枕骨孔区腹侧肿瘤的疗效
2022年
目的探讨枕下正中入路手术切除枕骨孔区腹侧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枕下正中入路手术切除的10例枕骨孔区腹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显示脑膜瘤9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1例有副神经牵拉损伤,1个月后逐渐恢复;1例瘤体减压后出现脑干再灌注损伤,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3个月后拔除气管导管,顺利康复。术后随访2~28个月,平均(16.1±5.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枕下正中入路是治疗枕骨孔区腹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戴宇翔周璐倪红斌
关键词:颅内肿瘤显微手术疗效
枕骨孔区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2例被引量:3
2021年
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 cyst,BC)是胚胎时期支气管树异常出芽形成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囊肿,其特征是囊壁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覆盖[1]。支气管源性囊肿主要见于成人,多位于肺实质或纵隔,少部分可发生在颈部、膈肌、腹部、椎管及颅内等部位[2]。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intraspinal bronchogenic cyst,SBC)约占椎管内囊性病变的0.5%[3]。
吴虹林杨佳杨李轩
关键词:支气管源性囊肿脊髓枕骨大孔
MRI和3D-CTA在枕骨孔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三维计算机血管造影(3D-CTA)在枕骨孔区肿瘤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邢台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0例枕骨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并与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枕骨孔区肿瘤中,恶性3例,其中转移瘤、软骨瘤样脊索瘤、黑色素瘤各1例。良性27例,其中脑膜瘤12例,神经鞘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脂肪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室管膜瘤3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其中8例为髓内肿瘤,22例为髓外肿瘤,3D-CTA对血管评估准确率为100%(30/30),MRI诊断准确率为96.67%(29/30)。结论枕骨孔区各种肿瘤MRI和3D-CTA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准确评估枕骨孔区肿瘤的部位及范围,为临床处理重要血管、选择手术人路、确定切除范围提供依据。
马贵华
关键词:枕骨大孔区肿瘤3D-CTAMRI术前评估
枕骨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与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枕骨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2例枕骨孔区DAVF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7~61岁(平均43.1岁)。11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1例因枕部巨皮下血肿及杂音就诊。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检查,仅3例发现枕骨孔区异常血管影,最终确诊依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病变位于右侧9例,左侧3例。9例为单纯椎动脉脑膜后支供血,2例为多支脑膜动脉供血,分别来自椎动脉、咽升动脉和枕动脉,1例为椎动脉直接供血伴颈外动脉和枕动脉供血。均采用改良的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病变。分析DAVF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11例患者直接行瘘口电凝烧灼及粗的回流静脉切除,1例复杂DAVF行复合手术,借助于血管内球囊封堵技术,切除畸形血管。术后出院前常规造影复查示瘘口完全消失,无异常回流静脉显影。11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结论枕下远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枕骨孔区DAVF及畸形血管,电凝切断瘘口及畸形团简单易行,效果好,但要注意保护脑干周围的穿支血管,防止脑干缺血。
李伟杨咏波戴嵬张庆荣那世杰刘涛陶涛杭春华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枕骨大孔颅颈交界外科治疗
枕骨孔区神经鞘瘤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枕骨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枕骨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部位分为单纯腹侧型(3例)、单纯背外侧型(15例)和哑铃型(5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不同分型肿瘤采用不同操作方法切除肿瘤。术中行电生理监测保护神经功能。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神经损害症状完全缓解者16例,部分缓解5例,无缓解或加重2例,随访0.5~10年(平均5.4年)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均无出现感染、脑脊液漏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孔区神经鞘瘤的疗效良好。枕骨孔区骨质磨除、肿瘤包膜合理松解、充分瘤内减压及神经血管零牵拉的操作方法可提高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陆天宇俞天赋刘浩陈维涛金伟梁维邦倪红斌
关键词:枕骨大孔显微外科治疗神经鞘瘤

相关作者

徐启武
作品数:204被引量:885H指数:1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脊髓肿瘤 运动诱发电位 显微手术治疗
倪红斌
作品数:192被引量:584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疗效分析
潘云曦
作品数:187被引量:629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癫痫 显微手术 显微外科治疗
杭春华
作品数:351被引量:1,205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创伤性脑损伤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手术治疗
徐国本
作品数:120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膜瘤 颅内肿瘤 外科手术 星形细胞瘤 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