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42篇“ 构造-沉积演化“的相关文章
西非陆缘中段含盐盆地盐下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2025年
西非陆缘中段深水盐下勘探程度较低,已钻井揭示具有较大勘探潜力。本文在结合勘探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系统分析总结了西非陆缘加蓬、下刚果和宽扎3个主要含盐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伸展构造作用控制西非陆缘中段含盐盆地盐下经历了断陷I期、断陷II期和拗陷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并形成了“两坳夹一隆”的构造格局,自东向西依次为内坳陷带、中部隆起带和外坳陷带。断陷I期为分隔性弱的断陷湖盆,以东西向短轴物源供给为主;至断陷II期由于中部隆起带的对物源输入的遮挡作用,在外坳陷带形成了大规模南北向物源体系,使得外坳陷带具有“北砂南灰”的沉积特征;拗陷期基本继承了断陷II期的沉积特点。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指示出西非陆缘中段加蓬、下刚果和宽扎3个主要含盐盆地在盐下烃源岩和沉积储层既存在共性,又存在显著差异性,对后续在该区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阳怀忠刘新颖黄健良
关键词:含盐盆地
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意义序
2024年
构造作用、构造变形是控制沉积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因素,或者说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本身就是构造作用的表现型式。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又是沉积岩层相关各种矿产资源形成的主控地质条件。受古亚洲洋、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构造域大地构造演化的影响,中国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且复杂叠合的特征,相应地,盆地中沉积矿产成藏、成矿作用也呈现多期次和复杂性。随着油气勘探领域不断向深层、超深层、复杂而隐蔽的油气藏拓展,对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发育演化的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油气及多种资源能源成藏(矿)基础地质研究的前缘与热点。
何碧竹何登发刘池洋侯明才漆家福郑孟林
关键词:基础地质研究沉积盆地特提斯洋发育演化古亚洲洋
四川广元羊木-岩洞地区震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序列及构造-沉积演化被引量:1
2024年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形成机制及时间尚存在巨大争议,严重制约了灯影组油气勘探的部署。为更好地对拉张槽深水地层提供时代约束,深化拉张槽构造-沉积演化认识,基于露头描述、薄片观察、碳同位素测试,对广元地区4个露头剖面开展综合地层对比和沉积环境分析。岩石学及碳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实测4条野外露头剖面从下到上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Ⅰ~Ⅳ):岩性段Ⅰ为薄层泥质灰岩夹泥质白云岩条带,对应陡山沱组三段Shuram-Wonoka负偏段地层;岩性段Ⅱ以黑色页岩为代表,可对比陡山沱组四段;岩性段Ⅲ为块状白云岩-硅质岩序列,属于灯影组同期地层;岩性段Ⅳ以薄板状硅质岩为特征,相当于麦地坪组。其中,灯影组二段早期—麦地坪期,研究区从块状白云岩逐步过渡为薄板状硅质岩,见垮塌体及滑塌揉皱,指示台地转换为斜坡-盆地沉积环境。这种加深的沉积趋势与中上扬子台地相区变浅至暴露的过程完全相反,指示断裂活动影响下快速沉降的过程。
王林康文龙李智武刘树根陈代钊陈代钊宋金民王瀚杨钹唐攀陈荣庆丁一
关键词:灯影组地层对比构造-沉积演化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纪盆地属性与构造-沉积演化被引量:1
2024年
阜康凹陷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富烃凹陷,利用阜康凹陷东部及周缘深钻井、测井及深反射地震剖面,结合大地构造背景,以地震剖面精细解析、平衡剖面恢复和沉积充填分析等手段,识别出阜康凹陷晚石炭世—晚二叠世3个区域性不整合面,系统恢复了阜康凹陷二叠纪3期演化过程,分别是:(1)早二叠世伸展断陷阶段,盆地西部断陷最明显,在阜康凹陷南缘和西部见同沉积断陷,盆地周缘的伸展构造应力由盆缘向盆内传递过程中减弱,伸展应力对阜康凹陷施加的影响较小,沉积相以扇三角洲—滨浅湖为主;(2)中二叠世弱伸展坳陷阶段,盆地内发生了广泛的湖侵,阜康凹陷内地层沉积范围扩大,由于构造环境稳定,中二叠统发育以灰色、灰黑色泥页岩沉积为主要特征的滨浅湖—半深湖相。末期,进入挤压环境,阜康凹陷东侧的北三台凸起发生了隆升,造成了其上沉积的中二叠统发生剥蚀,阜康凹陷可能已经开始进入前陆盆地的演化阶段;(3)晚二叠世,阜康凹陷进入前陆盆地的演化阶段。该时期处于挤压的构造环境,前期的正断层发生反转,造成北三台凸起之上沉积的中二叠统继续发生剥蚀,阜康凹陷以半深湖—滨浅湖相沉积为主。阜康凹陷二叠纪的盆地属性决定了其源-储发育与配置关系。中二叠世发育的规模烃源岩和晚二叠世的储集体可以形成源-储配置。莫南凸起和北三台凸起的斜坡区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凹陷南缘的前陆冲断带为重要的油气区。
殷树铮何登发郭文建
关键词:构造-沉积演化二叠纪准噶尔盆地
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及其对铀成矿地控制作用被引量:2
2024年
松辽盆地为大型断-坳复合型沉积盆地,复杂的盆地演化和充填作用形成了盆地有利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控制了盆地大规模铀成矿作用,开展盆地构造-充填特征研究是深化盆地铀成矿机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文章通过对松辽盆地构造-充填特征研究,总结了成盆动力学机制,初步恢复了原形盆地形态与特征,查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与盖层建造类型。研究表明,松辽盆地主要经历早白垩世裂谷(断陷)与晚白垩世坳陷两个主要成盆阶段,形成下断上坳的充填结构,在垂向上发育三套上红下黑的成矿建造组合。将盆地中-新生代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其中古新统—始新统(E1—E2),盆地在挤压背景下发育全区隆升剥蚀,深部成矿流体大规模渗出改造成矿,是盆地的主成矿期。
贾立城李真真黄笑邢作昌田明明
关键词: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背斜狮子沟组与七个泉组构造-沉积演化及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启示被引量:4
2024年
构造-沉积演化角度分析矿体的形成和发育过程是砂岩型铀矿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作者基于文献调研、野外地质调查和井震解释,对柴达木盆地七个泉背斜狮子沟组与七个泉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及其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联系开展研究。研究认为:(1)狮子沟组富泥质砂,呈现退积旋回;七个泉组富砾,呈现进积旋回,底部与狮子沟组间发育新近系—第四系角度不整合,内部发育规模稍小的第四系内部角度不整合;狮子沟组—七个泉组发育由泥石流、下切沟道—充填和片流沉积构成的大型冲积扇,其中砂质层中密集发育地震变形构造。(2)新近纪以来最剧烈的构造抬剥事件发生在新近纪—第四纪之交,由此形成了新近系—第四系不整合并奠定了七个泉背斜构造格局。(3)推测七个泉背斜狮子沟组砂岩型铀矿潜在铀矿化段主要形成于新近纪—第四纪构造抬剥事件中,该事件催生出含矿构造,并加大了源区铀通量,最终控制了潜在铀矿化段形成发育和空间展布。新近系—第四系不整合则可作为预测潜在铀矿化段空间展布的关键构造控矿标志。同时,冲积扇扇中/扇缘中砂砾岩百分含量介于20%~50%之间的砂(砾)泥互层带可作为关键沉积控矿标志。研究成果可以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地分析提供沉积学和地层学证据,对理解柴达木盆地其他背斜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施源刘卫红邱隆伟高雪峰董道涛王宇喆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砂岩型铀矿
渝东南正阳盆地晚白垩世构造沉积演化
2024年
重庆黔江正阳盆地位于川东南—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中,发育上白垩统正阳组,其1段为冲、洪积相砾岩,2段为河、湖相砂岩、粉砂岩,含丰富的恐龙化石。该盆地是燕山运动在川东南—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中形成的典型山间盆地,研究该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对探讨晚白垩世渝东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针对该盆地的研究较少。笔者等通过测量和分析正阳组中的沉积构造特征,探讨了盆地的控盆断裂、古水流方向、沉积物来源以及构造演化史。对正阳组古流向恢复的研究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燕山期,北西—南东向的区域挤压作用在川东南地区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节理系及逆冲断层,这些断层随着挤压应力的持续将各滑脱层连通,岩层在断坡附近堆叠,背斜扩展,逐渐形成隔槽式褶皱。燕山末期,渝东南地区在局部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正断层——“阿蓬江断裂”,其控制了正阳盆地的形成,并形成“东断西超、东低西高”的古地理格局,西侧地质体为盆地提供物源,沉积了正阳组。此后,局部挤压使得该地区抬升,遭受剥蚀,南侧抬升剥蚀较北侧明显。
林雨王俊罗亮东李德亮熊璨肖明张赛柯方瑞泽杨代峰
关键词:古水流山间盆地沉积物源
二连盆地腾格尔坳陷南部构造-沉积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约束
杨舒琪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构造-沉积演化、古地理重建及有利成藏区带划分被引量:17
2023年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层位,相继发现了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古隆起周缘中组合和马家沟组盐下等多套含气层系,证明了盆地下古生界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也揭示出深化古地理重建工作的急迫性。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对早古生代重点时期的古地理进行了重建,进而提出了成藏区带划分的新思路。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裂陷沉积、寒武纪—奥陶纪沉积-剥蚀、石炭纪—三叠纪拗陷稳定沉积、侏罗纪—白垩纪挤压成藏和晚白垩纪—现今调整定型等5大阶段。盆地下古生界古地理格局经历了早-中寒武世的古陆消减、沉积增长、边缘裂陷阶段和早奥陶世的隆-坳相间阶段,并控制了优质成藏区带的分布。结合近期勘探研究进展,依据源-储组合和空间分布,划分出了基于主控因素的4类成藏区带:潮缘滩白云岩成藏区、奥陶系盐下台内丘滩成藏区、西部双滩带白云岩和页岩成藏区以及岩溶-滩相白云岩成藏区。不同区带显示出了不同的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需要选择针对性的勘探策略。
周雁付斯一张涛张涛陈洪德苏中堂张军涛刘子铭张成弓
关键词:油气勘探古地理重建构造-沉积演化下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南海南部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区域成藏模式
2023年
南安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盆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出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5个主要的二级层序界面和4套地震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下,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南安盆地楔形、S型(丘状)等5类地震相类型;砂包泥岩、砂泥岩互层等7类地震岩相类型以及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等8类主要沉积相。综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分为4个阶段:初始裂陷阶段、主裂陷阶段、断拗转换阶段和拗陷热沉降阶段。其中,中中新世以前为盆地裂陷阶段,发育陆源碎屑沉积,早期为湖相沉积,晚期为滨浅海相沉积;中中新世以后为拗陷阶段,发育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通过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南安盆地烃源岩发育且品质较好,有利储集相带纵向厚度大且横向范围广,区域盖层覆盖整个盆地,并形成了早期的自生自储和晚期的下生上储两类油气成藏系统。
骆帅兵张莉王笑雪余秋华雷振宇帅庆伟
关键词:层序地层地震相成藏模式

相关作者

刘波
作品数:538被引量:2,800H指数:2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闪烁体 光子晶体 碳酸盐岩 塑料闪烁体 储层
何碧竹
作品数:70被引量:84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共和盆地 新元古代 干热岩 结构构造
石开波
作品数:40被引量:385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白云岩 碳酸盐岩 隔夹层 生物扰动
许德如
作品数:164被引量:1,07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矿床 湘东北 地质意义 多金属矿床 石碌铁矿
刘艳蕊
作品数:8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新生代 沉积相 构造-沉积演化 青藏高原隆升 易溶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