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篇“ 构造旋回“的相关文章
- 塔里木盆地三大构造旋回油气成藏特征被引量:8
- 2024年
- 塔里木盆地形成经历了南华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其多旋回构造演化导致油气成藏和分布十分复杂。随着近年来盆地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的重点勘探领域,有必要对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最新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发现塔里木盆地油气规模成藏主力烃源岩为库车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及塔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陆相烃源岩、台盆区寒武系海相烃源岩。盆内烃源岩及储盖组合的发育均受控于盆地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烃源岩的发育位置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发育库车山前、北部坳陷、麦盖提斜坡及塔西南山前四大含油气系统。盆地在历经3大伸展-挤压旋回,其台盆区、库车前陆及塔西南前陆地区油气成藏组合差异大。台盆区发育石炭系膏泥岩与志留系—石炭系海相砂岩、奥陶系泥岩与灰岩、中寒武统膏盐岩与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储盖组合;库车地区发育新近系—第四系泥岩与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侏罗系泥岩与三叠系—侏罗系砂岩储盖组合;塔西南地区发育中新统泥岩-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石炭系—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储盖组合,分别组成了台盆区、库车及塔西南地区的上部、中部及下部组合。盆内烃源岩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印支期、喜山期发生排烃,形成三期油气充注,结合塔里木盆地关键变革期的岩性、断裂、不整合及隆起的发育特征,构建了盆地三期成藏模式。
- 杨宪彰能源徐振平李跨越黄少英段云江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构造旋回含油气系统储盖组合成藏模式
- 南海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深水油气成藏理论被引量:6
- 2023年
- 边缘海等非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是当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前缘领域。南海是全球著名的边缘海之一,其深水油气成藏机理是前缘研究的科学问题。基于地学断面及大洋钻探成果等资料分析,提出南海的形成具有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的特征,即新南海洋盆的SN向打开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表现为自东向西扩展,古南海洋盆的SN向闭合在渐新世—第四纪表现为自西向东扩展。南海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了盆地和油气成藏要素的有序发育。在新南海北部地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具有“东早西晚”的特征:东段珠江口盆地形成始于始新世,发育始新统和下渐新统两套烃源岩、始新统—下中新统储层、中新统—第四系厚层泥岩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潜山至中新统;西段琼东南盆地形成始于渐新世,发育下渐新统烃源岩、渐新统—上新统储层、上中新统—第四系厚层泥岩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潜山至上新统。在古南海地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西段曾母盆地形成于渐新世,发育渐新统和中新统两套烃源岩、渐新统—中中新统储层、上新统—第四系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渐新统至上新统;东段文莱—沙巴盆地形成始于中中新世,发育中新统烃源岩、下—中中新统储层、第四系泥岩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潜山至下—中中新统。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南海边缘海油气勘探的新方向。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的新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潜山,南海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的新勘探层系为渐新统—下中新统。
- 张功成
- 关键词:深水区边缘海油气成藏
- 滇西南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岩带早侏罗世火山岩的发现——兼论云南省境内印支构造旋回的上限被引量:7
- 2019年
- 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对滇西南南澜沧江火山岩带普洱市江桥—那澜一带的流纹岩进行了年代测定,获得了(196.7±2.3)Ma、(198.1±3.5)Ma的同位素年龄;表明该地区的流纹岩形成于早侏罗世,而非前人划分的晚三叠世,填补了该地区早侏罗世的火山-沉积记录。从岩石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资料分析,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岩带早侏罗世的火山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可能与西侧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盆关闭后,俯冲岩石圈板片或造山带山根的拆沉作用相关,属后碰撞—后造山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具有典型后造山花岗岩或“A”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指示了印支构造旋回在滇西南地区最终结束的时间上限。
- 吕留彦李静曾文涛俞赛赢孙载波王晓峰
- 关键词:南澜沧江带流纹岩
- 辽宁上麻屯地区构造层及构造旋回划分
- 2018年
- 辽宁1:5万上麻屯(K51E019014)等六幅区域地质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下达的基础地质调查任务。测区位于辽宁东部地区,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较好,地质矿产工作开展较早,研究历史悠久,研究程度较高。工作区位于华北板块中东部,郯庐断裂带东侧。诸多地质学者对本区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构造单元划分方面,各家观点不尽一致,方案众多。它体现了新构造观点形成过程,也体现了对区域地质构造认识不断深化过程。
- 陈垚鲁红峰孙海龙
- 关键词:旋回构造层
- 构造旋回与大地构造年表被引量:14
- 2016年
- 构造旋回的划分是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之一。但板块学说兴起以来,一些学者基于均变论的哲学思想,却试图抛弃构造旋回的概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系统科学的提出,大规模、多学科地学观测,人们已认识到突变与灾变的重要性,认识到渐变与突变相结合的螺旋式向前发展的旋回演化论,才是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地质规律的有力武器。在大地构造研究中,一些学者常用地层年表,而不用构造旋回。然而,以生物地层学为主要依据的显生宙地层年表与构造旋回和构造岩浆事件并不完全耦合。这是因为,地层年表是在研究地球表生作用,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构造旋回则是地球内生作用,即壳、幔、核以及壳、幔、核不同层次间多层圈相互作用的历史记录。一些学者在研究大地构造时,只用同位素年龄表示的构造事件,不使用构造旋回。然而,"事件"只是单个现象的呈现,只是构造发展的片段,旋回则阐明过程,反映事物发展中各"事件"(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演化的本质。事实上,威尔逊旋回的建立,已为构造旋回和构造事件之间的联系赋予了全新的科学内涵,这也是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一个光辉范例。一些学者由于对全球造山运动是否是同时性的质疑,认为建立全球统一构造年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可是,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其动态活动应该基本上同时的,在受同一地球动力系统控制的一个大区域内,构造运动在各地虽然不是完全同时,但却大致是同时的。北美、欧洲、亚洲加里东、华力西旋回的各次构造运动基本上可以互相对比,就是证明。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按照优先原则,将早古生代的构造旋回称为加里东旋回,将晚古生代的构造旋回称为华力西(海西)旋回。超大�
- 任纪舜徐芹芹邓平肖黎微
- 关键词:构造旋回超大陆旋回角度不整合造山运动
-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深水区烃源岩有序分布被引量:19
- 2016年
- 南海演化经历了古南海形成与发育、新南海扩张与古南海消减、新南海快速沉降与萎缩等3个阶段,其主要地质事件是古南海与新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了深水区烃源岩有序分布,使不同盆地类型具有不同的烃源岩特征。研究表明,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了南海深水区主力烃源岩发育时期和类型。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发育3套烃源岩,在古南海消亡构造旋回影响下发育始新世断陷期的湖相烃源岩和早渐新世断拗期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在新南海构造旋回影响下发育晚渐新世拗陷期的海相烃源岩;南沙地块漂移裂谷盆地受古南海构造旋回控制,发育始新世和渐新世断拗期陆源海相2套烃源岩;南海南部活动大陆边缘挤压盆地主要受新南海扩张影响,发育渐新统和中新统海陆过渡相和陆源海相3套烃源岩。
- 张功成李友川谢晓军王一博
- 关键词:盆地类型深水区湖相烃源岩海相烃源岩
- 南海构造旋回对曾母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1
- 2016年
- 曾母盆地是在南海构造旋回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始新世—早中新世前陆断坳、中中新世走滑改造和晚中新世至今区域沉降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南海构造旋回不仅控制了曾母盆地的构造演化,而且还控制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对油气聚集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前陆断坳期主要控制盆地主力烃源岩发育,形成了三角洲煤系烃源岩和陆源海相烃源岩,并控制盆地南侧砂岩储层和构造圈闭形成;走滑改造期控制盆地中北部碳酸盐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建造的形成;区域沉降期控制盆地区域盖层的发育与分布。
- 刘世翔张功成赵志刚谢晓军王龙宋双郭佳王升兰毕研坤王一博
- 关键词:曾母盆地油气成藏
-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以礼乐盆地新生代沉积为例被引量:19
- 2016年
- 礼乐盆地是在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受古南海消亡与新南海扩张影响,盆地自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晚白垩世—早渐新世漂移前、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漂移和晚中新世—现今漂移后共3期区域演化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礼乐盆地以滨浅海沉积为主,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盆底扇-滨海-浅海沉积体系;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沉积物源供给缺乏,以滨浅海和半深海沉积为主,盆地北部发育大型碳酸盐台地;晚中新世以来,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南侧及内部火山,发育水下扇-浅海-半深海-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以浅海和半深海沉积为主。礼乐盆地具有相对较好的烃源岩、有利的储集相带和良好的区域盖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
- 王一博张功成赵志刚谢晓军刘世翔管红董伟宋双
- 关键词:礼乐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
- 冀京津地区燕山构造旋回岩石圈演化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冀京津地区燕山构造旋回岩石圈的演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演化旋回,岩石圈经历了晚三叠世早期拉张裂解(非造山)、晚三叠世晚期稳定过渡(前造山)、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板内造山(同造山)、早白垩世晚期至古新世稳定过渡(后造山)的发展演化阶段。在燕山构造旋回板内造山过程中,原有克拉通型岩石圈被强烈改造与再造,形成新的造山型岩石圈,这是燕山构造旋回最为重要的内容和板内造山的实质性结果。
- 张振利张鑫全魏文通潘志龙刘策徐焱焱田粉英赵玮莹
- 关键词:岩石圈演化板内造山
- 边缘海构造旋回:南海演化的新模式被引量:83
- 2015年
-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包括古南海形成与萎缩及新南海形成与萎缩两个构造旋回,形成中央洋壳、大陆坡和大陆架。古南海扩张前南海具有统一拼合基底"古南海陆块",古南海白垩纪末—始新世为扩张期,渐新世—第四纪为萎缩期,现今洋壳已基本消减殆尽。新南海古—始新世为陆内裂谷期,渐新世晚期—中中新世为洋壳扩张期,中中新世至今为萎缩期,表现为南北向扩张停滞,菲律宾岛弧向西仰冲,但处于萎缩期早期。上述两个旋回叠加控制了南海区域构造格局的形成。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了南海各大陆边缘及地块性质。北部大陆边缘为被动大陆边缘;南沙地块具有漂移性质;南部大陆边缘为多期叠加型活动大陆边缘,西部具有转换特征,东部为挤压岛架型大陆边缘。
- 张功成王璞珺吴景富刘世翔谢晓军
- 关键词:海底扩张
相关作者
- 何登发

- 作品数:433被引量:6,539H指数:5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地质结构 几何学
- 汤良杰

- 作品数:267被引量:3,422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油气成藏 盐构造 柴达木盆地 叠合盆地
- 张恺

- 作品数:21被引量:13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含油气盆地 油气 盆地 油气藏 构造旋回
- 杨巍然

- 作品数:110被引量:92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造山带 开合构造 榴辉岩 大别造山带 构造年代学
- 张抗

- 作品数:243被引量:1,447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天然气 油气 石油 储量 非常规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