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9篇“ 极化角“的相关文章
- 对入射角、极化角不敏感的理想隐形天线罩和天线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入射角、极化角不敏感的理想隐形天线罩和天线系统。本发明主要由多个次波长谐振单元周期排列而成,各个次波长谐振单元均为三棱柱,且均由依次层叠的第一介质层、第一金属线路层、第二介质层、第二金属线路层和第三介质...
- 黄正杰黄雅晴胡晓俊叶德信
- 一种极化角连续可调的极化跟踪器
-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化角连续可调的极化跟踪器,其包括波导壳体以及于波导壳体内开设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的第一定向耦合器,与第一定向耦合器耦接的第一反射式移相器和第二反射式移相器,第二定向耦合器...
- 唐海军李年波李海忠吴科松彭连辉李松林蒋呈阅
- 电磁成像极化角用于目标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电磁成像极化角用于目标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遥感与探测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用于各种场景的目标检测的方法中,极化度不仅与目标材质有关,目标形状和入射角也会影响极化度,从而导致某些条件下基于极化度检测...
- 程亚运吴怀新任鑫洋祁嘉然邱景辉
- 新型变极化角反射器设计及散射特性分析
- 2023年
- 面向无源干扰灵活可调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栅加载的新型变极化角反射器,通过在金属角反射器内壁加载极化栅,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角反射器散射回波极化状态的灵活调控.以方形三面角反射器底面内壁加载圆形极化栅为例开展了仿真工作,分别对电磁波正入射以及宽角度入射两种不同场景下散射回波的极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变极化角反射器随着极化栅的旋转,回波出现显著的变极化响应,在Poincaré球上呈近似“8”字形,极化状态依次经历垂直线极化、左旋椭圆极化、水平线极化和右旋椭圆极化.此外,特定旋转角度下,经变极化角反射器调制的电磁回波在口面内呈现空域差异性.为验证所设计的新型角反射器的极化调控能力,利用PCB工艺加工制作了极化栅,并将其加载至角反射器内壁,开展了暗室测试,测试数据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变极化角反射器在时间维和空间维上具备极化调控能力.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变极化角反射器在雷达对抗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陈焱王占领肖科庞晨计一飞李永祯王雪松
- 关键词:角反射器电磁散射
- 极化角依赖的铯原子魔术波长光阱理论分析
- 2023年
- 在对经激光预冷却的原子进行俘获的光学偶极阱中,魔术波长光学偶极阱可以消除所关心的两原子态间跃迁的差分光频移,使得光子在原子态间的跃迁频率与自由空间相同,对于提高实验重复率、减弱原子的退相干具有重要意义,使其在冷原子物理、量子光学、精密测量等领域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基于多能级模型理论计算了耦合铯原子D2线的6S_(1/2)基态和6P_(3/2)激发态对光阱激光波长(800-1000 nm)依赖的动态电极化率,得到了俘获基态和激发态的光阱激光的魔术波长.由于角动量大于0.5的原子态的极化率对极化角非常敏感,本文以线偏振光阱激光为例,讨论并分析了魔术波长与相应的魔术极化率对极化角的依赖关系,得到了魔术极化角为54.7°以及该角度下的魔术波长分别为886.4315 nm与934.0641 nm,进一步分析了这两种情况下魔术条件的鲁棒性与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 白建东白建东刘硕颉琦王军民
- 关键词:极化角
- 到达测量系统的圆极化角
- 方法和系统被公开并且包括以多个方位角经由第一通信信道接收信号以及经由第二通信信道接收第二信号。该方法包括确定天线系统的各自对应于多个方位角之一的多个第一和第二通信信道相位角差。该方法包括分别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通信信道...
- J·维德蒂克雷蒙德·迈克尔·斯蒂特
- 文献传递
- 一种多频段全极化角反射器设计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频段全极化角反射器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Ⅰ.设计等边三角形状的频率选择表面介质板;Ⅱ.确定频率选择表面介质板的边长;Ⅲ.设计极化调节器的结构参数;Ⅳ.将频率选择表面介质板安装在角反射器内,并使频率表面介...
- 朱超颖李焕敏李胜崔闪车永星李浩彤闫华王超
- 文献传递
- 一种垂直地震剖面剩余极化角能量补偿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地震剖面剩余极化角能量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地下任意反射点位置的剩余极化角,实现了对上行P波的剩余极化角能量补偿,有效提高了波场分离后上行P波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其技术方案是:(1)选取地下反射点...
- 赵茂强孙卫国孔庆丰王延光魏国华魏洪泉
- 文献传递
- 阵列侧向测井曲线极化角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侧向类测井电阻率曲线的极化角对地质构造的解释、地层界面的判断有很大帮助,但也会导致电阻率曲线失真且产生假薄层特征,因此通过正演计算明确影响极化角的因素可以提高油气层评价的准确性。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了层状介质模型,探讨了围岩电阻率、钻井液电阻率、侵入带特性、仪器特性、层厚、井径和井斜角等因素对阵列侧向测井曲线极化角的影响。正演计算表明,目的层电阻率与围岩电阻率的比值大于4时,极化角更加尖锐且幅值急剧增加;钻井液电阻率主要影响极化角的形态,钻井液电阻率越大极化角越尖锐;侵入带对极化角的影响较复杂,要综合考虑侵入带电阻率与侵入深度来判断;仪器探测深度对极化角形态的影响不大,仪器纵向分辨率越高,极化角越平缓且幅值越小;井径越大,极化角越不明显;当地层厚度小于仪器纵向分辨率时,阵列侧向测井曲线极化角消失,随着层厚增大,极化角幅值变大但趋于平缓;当井斜角大于60°时,极化角基本消失,且井斜角越小,极化角越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围岩电阻率、仪器纵向分辨率和层厚对极化角的影响尤其明显,这可为现场正确利用极化角进行油气储层解释提供指导。
- 倪小威徐观佑敖旋峰冯加明艾林刘迪仁
- 关键词:阵列侧向测井极化角正演有限元法
- 地层界面处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极化角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常规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在地层界面处常会出现极化角现象,造成视电阻率曲线畸变并产生"伪薄层"现象,对准确划分地层及准确求取地层真电阻率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双侧向测井数理模型,研究围岩电阻率、地层厚度、储层各向异性、井径以及井斜角对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极化角形态及幅值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与围岩电阻率对比度越大,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极化角现象越明显;地层厚度对极化角的影响比较复杂,当地层厚度小于仪器纵向分辨率时,极化角现象消失;储层各向异性会造成极化角幅值发生变化,但对极化角形态的影响较小;随着井径增大,极化角现象趋于消失;井斜角越大,极化角越平缓。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极化角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极化角校正工作时应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 倪小威徐观佑徐思慧冯加明别康刘迪仁
- 关键词:有限元数值模拟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极化角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 贾维敏

- 作品数:77被引量:21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动中通 移动卫星通信 平板天线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 沈晓卫

- 作品数:20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动中通 平板天线 极化 极化角 极化匹配
- 姚敏立

- 作品数:69被引量:266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动中通 波达方向估计 平板天线 极化 卫星通信系统
- 冯春燕

- 作品数:207被引量:31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
- 研究主题:极化 认知无线电 极化调制 自干扰 频谱
- 赵乾宏

- 作品数:7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卫星通信天线 船载 航天测控 极化角 卫星通信地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