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9篇“ 板块构造理论“的相关文章
板块构造理论的进展和应用
2023年
Human interest in geolog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Neolithic and Bronze Ages,but modern geology as a research subject is more recent following the influential volumes of Principles of Geology by Lyell[1]in the 1830s,which emphasized processes that may have caused geological observations.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al processes controlling Earth evolution underwent a paradigm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plate tectonics.As noted by Frankel[2],the plate tectonics theory can be considered alongside the theories of evolution in the Life Sciences and of quantum mechanics in Physics in terms of its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our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However,like evolution and quantum mechanics,much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Earth processes remains to be resolved.For example,the Earth's present-day surface motions are well known.
牛耀龄
关键词:板块构造理论GEOLOGYEARTH
问题驱动:板块构造理论“登陆”与中国学界的回应
2022年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灵魂,科学史就是提出与解决问题的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基于海洋研究提出板块构造理论,掀起一场科学革命,导致地学研究范式发生根本转变。同时,板块构造理论在大陆地区的适用性,即“登陆”问题,成为新常规科学阶段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该问题,板块构造理论的研究焦点从海洋转向大陆,并传入中国。中国从批判性地学习、应用到发展该理论,为求解其“登陆”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考察中美地震学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理论验证活动,再现科学问题的由来、传播和求解过程,展示科学问题如何决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何获得科学共同体的认可、如何驱动科学的传播与进步,并以实证彰显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张井飞张九辰
关键词: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先行者——William R.Dickinson教授成就解读
2018年
美国科学院院士William R. Dickinson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地质学家.他被誉为板块构造理论的先行者,开创了沉积大地构造学科,推动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他架起了地质学与考古学的桥梁,为恢复大洋洲岛屿人类的迁徙过程提供了关键证据.文章通过对Dickinson教授的生平介绍及其主要学术成就解读,探讨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冀望为中国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成长提供借鉴和启示.
胡修棉
关键词:WILLIAM地质学沉积盆地
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洋内与陆缘微地块研究的启示被引量:31
2018年
任何板块都存在一个由小长大的过程。微地块(微板块)有时是大板块的前身,微地块的起源、生长、夭折、消亡和残留过程对研究板块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据其组成,微地块可划分为微陆块、微洋块、微幔块。本文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的微地块为例,系统总结了洋脊增生系统、俯冲消减系统、深海板内系统、伸展裂解系统、碰撞造山系统5种构造环境下的微地块特征,并据此首次进行了成因分类,提出拆离微地块、裂生微地块、转换微地块、延生微地块、跃生微地块、残生微地块、增生微地块、碰生微地块和拆沉微幔块9种类型。对不同类型微地块边界进行了系统界定,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系统讨论。这些微地块边界类型,包括活动的或死亡的拆离断层、俯冲带、洋中脊、转换断层、破碎带、切割岩石圈的断裂、假断层、洋内汇聚带、叠接扩张中心、非叠接扩张中心、洋脊断错等,其成因的关键研究在于对三节点稳定性进行分析。洋内或洋缘微地块研究,不仅为开展深海大洋精细化构造分析和板块重建工作提供参考,而且对解释大陆内部一些微地块成因具有启发性,可丰富大陆造山带、陆内、板内、幔内和陆缘构造的研究内容,使得造山带演化、板内变形和地幔过程研究更为精细化,甚至推广到早前寒武纪的前板块构造机制研究。
李三忠索艳慧索艳慧刘永江刘博赵淑娟朱俊江王光增赵淑娟
关键词:微板块板内陆缘洋中脊俯冲带前寒武纪
发展板块构造理论:从洋壳俯冲带到碰撞造山带被引量:89
2015年
地壳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而认识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是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关键.根据俯冲地壳的性质,业已认识到不同类型的板块俯冲带.根据碰撞块体的性质及其衍生岩石的成分,已经认识到大陆碰撞形成了两种类型的造山带.弧陆碰撞造山带既含有古老地壳物质,也含有新生地壳物质,它们在碰撞后阶段的再造就能够产生不同地球化学成分的岩浆岩.而对于两个相对古老大陆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造山带来说,碰撞后岩浆作用只是俯冲带古老地壳的再造.碰撞造山带在岩石圈拉张作用下发生活化再造,不仅再造作用在构造体制上具有继承性,而且再造产物岩浆岩在地球化学成分上也具有继承性.因此,研究碰撞后体制下的造山带再造,认识大陆碰撞造山带深部物理化学差异、俯冲地壳性质与碰撞后岩浆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建立碰撞后阶段大陆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是构建大陆动力学体系、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关键.
郑永飞陈伊翔戴立群赵子福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
板块构造理论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20世纪中叶,随着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地质学的发展,以"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俯冲"为起点,逐渐发展起来一种新的地质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这一理论的诞生改变了人们对地质体的一些传统认识,开阔了人们探寻油气资源的思路。本文介绍了半个世纪以来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情况、有关全球性板块的划分、板块构造和油气聚集的关系以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特别强调在运用某种理论去指导实践时,必须把握理论的实质,搞清其基本概念,不可盲目地去实践。在油气勘探领域"只有真正知道规避风险、懂得如何进行选择的地质学家,才可能成为成功者"。
甘克文高正原
关键词:油气聚集油气勘探海洋地质学
板块构造理论
2008年
丁立福
关键词:板块构造理论地幔柱地幔对流地球火山海平面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黑龙江亚板块地震活动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根据黑龙江亚板块所处的地震动力学环境和构造物理条件,结合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分析研究总结出的地震活动特征,着手建立了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历史和新近地震活动的检验,证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圆满的解释区域内绝大多数显著地震活动现象,对未来地震趋势研究工作有较大参考价值。
林存东戴昕志朱伟平
关键词:地震
板块构造理论发现的真实故事
2003年
董明星
关键词:板块构造理论地图
板块构造理论简介:抗震系列之2
1999年
张孔修
关键词: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转换断层

相关作者

莫杰
作品数:73被引量:290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洋地质 油气资源 海洋地学 油气勘探开发 油气勘探
朱日祥
作品数:284被引量:4,040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地磁 古地磁学 岩石磁学 地球磁场 磁性地层学
郑永飞
作品数:474被引量:6,774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氧同位素 榴辉岩 锆石 地球化学 超高压变质
郭正堂
作品数:190被引量:2,793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 古气候 风尘堆积 古土壤 古环境
吴凤鸣
作品数:19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研究主题:石油地质学 地球科学 地质事业 石油地质学家 油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