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篇“ 松鼠科“的相关文章
- 麦积山石窟松鼠科动物种群数量特征及其危害被引量:1
- 2024年
- 2021年9月-2022年9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松鼠科动物的种群密度、活动轨迹、昼夜节律及鼠害特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石窟及其周边活动的松鼠科动物为岩松鼠与复齿鼯鼠,均为文物致害种;通过Schnabel法与最小已知存活数估计法计算的岩松鼠种群密度分别为(3.64±0.26)、(3.64±0.24)只/hm^(2),与基于遇见率法测算的种群密度(3.08±0.19)只/hm^(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基于遇见率法测算的岩松鼠与复齿鼯鼠种群密度(7.33±1.26)只/hm^(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种致害物种分布范围广泛,能利用石窟栈道进行活动,可沿石窟崖体东西侧多方位、洞窟门窗以及露天大佛等位置进行攀爬.对石窟文物的破坏主要包括爬行过程造成的机械损伤、排泄物污染以及在洞窟内部与外围筑巢.在两种物种反复污染的栈道外围区域及靠近崖体的高频活动位置采取布设超声波驱避器、定期喷洒化学驱避剂等防护措施.
- 李隆贺东鹏陈章武发思朱非清胡军舰岳永强
- 关键词:种群密度
- 麦积山石窟松鼠科动物排泄物清洗及其驱避防治
- 2024年
- 动物在古代壁画及彩塑表面活动常造成极难清除的排泄物污染,影响文物美学价值并引起其他类型病害。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与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是常年活动于麦积山石窟及周边的两种松鼠科动物,其棕黑色的固液排泄物大量分布在石窟文物、喷锚崖体、栈道表面以及栿孔内部。本研究通过生物酶及表面活性剂配以4%吸水性树脂(SAP)的方法对污染区域进行贴敷处理,以筛选最适清洗试剂及工艺。结果表明,人工唾液处理前后色差最大,与对照区差异显著(色差值为8.311±0.798 CIELab单位,P<0.05),且洗净率最大(59.6%),是理想的清洗试剂。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金属驱避刺、辣椒素(CAP)以及超声波驱避器开展致害物种现场驱避实验。监测发现,三种驱避措施有一定差异性:金属刺对岩松鼠具有很强的驱避性,布设后其无法在有刺范围内活动,而喷洒辣椒素可明显降低复齿鼯鼠单日最大活动时长和日平均活动次数,两种松鼠科动物均可快速适应超声波,驱避有效期仅有5d左右。因此,针对不同物种可复合多种措施综合驱避。本研究可对遗产地动物排泄物清洗及有害物种驱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 贺东鹏李隆武发思陈章胡军舰张金虎岳永强
- 关键词:排泄物
- 河南南太行山区松鼠科物种的新发现被引量:4
- 2021年
-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2018年以来,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和国有济源南山林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取食果实(种子)的松鼠科(Sciuridae)种类。通过对红外相机所拍摄影像资料的鉴定和文献核查,共记录到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松鼠(Sciurus vulgaris)4种取食橡子的松鼠科物种。其中,首次获得了赤腹松鼠在河南省太行山自然分布的影像凭证,确认其分布越过了秦岭北界,为目前该物种自然分布的最北界。同时,也首次以影像记录证实松鼠在河南南太行山区的自然分布。鉴于上述调查,建议加强对我国太行山区域野生动物资源的深入调查,以便更好地揭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 姬程鹏任迎丰贾长荣薛茂盛胡鹏飞范明亮肖治术
- 关键词:赤腹松鼠松鼠红外相机
- 松鼠科三种鼠体毛结构比较研究
- 2019年
- 为了对普通松鼠(Sciurus vulgari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的体毛结构进行比较研究,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种松鼠不同部位的体毛结构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普通松鼠的体毛鳞片类型主要以瓣状型为主,体毛鳞片类型排列比较紧密规则,边缘比较圆润;而赤腹松鼠和岩松鼠体毛鳞片类型无明显规律,其他部位体毛类型也不相同;同种松鼠不同部位间体毛结构也存在着差异。说明不同种间的松鼠体毛结构存在差异,体毛结构可以作为种间分类、识别与鉴定的依据。
- 金志民王喜伟张隽晟贾修歧
- 关键词:赤腹松鼠岩松鼠
- 松鼠科6种鼠体毛结构比较研究
- 哺乳动物体毛是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同时又是动物体本身基因末端的产物,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综合信息。本文以松鼠科6种鼠的体毛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测量了6种鼠身体不同部位体毛的鳞片类型等4项形态学指标,并...
- 张姝
- 关键词:哺乳动物形态学亲缘关系
- 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松鼠科系统演化分析及不同基因的表现力评估
- 松鼠科(Sciuridae)是啮齿目(Rodentia)34科中较大的科之一,形态和生活方式多样性高,是研究进化和系统演化的良好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系统发生理论的应用,松鼠科内部多个类群的系统发生研究有了较大进展,...
- 丛海燕
- 关键词:松鼠科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划分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啮齿目松鼠科种类鉴别与分类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掌握内蒙古啮齿目松鼠科的种类,以便合理利用松鼠科的动物资源。方法通过检视标本和查阅文献的方法,确定松鼠科的种类并编制检索表。结果内蒙古啮齿目松鼠科有8种,其中旱獭属Marmota有蒙古旱獭Marmo-ta sibirica、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黄鼠属Spermophilus有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淡尾黄鼠Sper-mophilus pallidicauda和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alashanicus;松鼠属Sciurus有松鼠Sciurus vulgaris(别名:灰鼠);岩松鼠属Sciurotamias有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花鼠属Eutarnias有花鼠Eutarnias sibiricus。结论内蒙古松鼠科动物在部分种的分类上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其分类地位。
- 李国军石杲李保荣
- 关键词:啮齿目松鼠科
- 海南岛三种松鼠科物种的分子分类学厘定及mtDNA全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
- 松鼠科(Sciuridae)隶属于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全世界共计51属约278种。松鼠科物种系统演化关系尚不够清晰,科内部分物种分类学地位存在诸多争议,如海南鼯鼠(...
- 王燕鲁
- 关键词:松鼠科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
- 文献传递
- 陕西蓝田晚中新世灞河组松鼠科和林跳鼠科化石(英文)被引量:7
- 2008年
- 描述了陕西蓝田晚中新世灞河组的松鼠类和林跳鼠类。松鼠科化石包括3个种:骊山花鼠(新种)Eutamias lishanemis sp.nov.,细小岩松鼠(新种)Sciurotamias pusillus sp.nov.和松鼠属(未定种)Sciurus sp.;林跳鼠科有两个种:西安脊仓跳鼠(新种)Lophocricetus xianensis sp.nov.和脊仓跳鼠(未定种)Lophocricetus sp.。在牙齿的形态上,蓝田松鼠科的新种分别与现生花鼠(Eutamias sibiricus)和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很相似,但特征原始。其中Sciurotamias pusillus新种代表了该属最早的地史记录;Lophocricetus xianensis新种比内蒙古最晚中新世常见的葛氏脊仓跳鼠(Lophocricetus grabaui)原始得多,为中国现知较为原始的一种。这些新种的特征如下:骊山花鼠(Eutamias listmnensis):个体比现生花鼠(Eutamias sibiricus)稍大,前臼齿和第三臼齿的尺寸比现生种的相对大。P4具完整的前边脊,明显臼齿化;上臼齿的原尖较收缩,中附尖不发育;M3无后脊;下臼齿的下内尖几乎融汇于后边脊,下中尖很小。细小岩松鼠(Sciurotamias pusillus):岩松鼠属中个体较小的一种,齿尖和齿脊比Sciurota- mias wangi和S.leilaoensis的高且较强壮。P4似三角形,前附尖膨大;M1/2的原尖收缩,时见小的后小尖和中附尖;m1/2的下内尖界限模糊,唇侧谷窄浅;m3明显向后扩展。西安脊仓跳鼠(Lophocricetus xianensts):Lophocricetus属中个体较小的一种,M1和M2具小或脊状的原附尖,m1和m2的外附尖和齿带不甚发育。M1的中尖通常弱,中脊短,内脊连接前尖或原脊,后边脊连接后脊;M2常见双前边脊,中脊伸达齿缘;m1下外脊的后部低、弱甚至断开,下次尖与下内尖或下中尖与下内尖间的脊连接;m2的下原尖连接下后尖或前边脊。脊仓跳鼠是中亚和北亚特有的一属啮齿动物,被认为从异蹶鼠属(Heterosminthus)演化而来,近10余年来有较多的发现和研究。本文特别对其系统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属种的区分作了进一步�
- 邱铸鼎郑绍华张兆群
- 关键词:晚中新世灞河组松鼠科
- 松鼠科的古地理演化与几何形态研究
- 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包括适应及分布格局的变迁,在动物演化史中探寻环境变化遗留的痕迹是古生物地理学重要的研究课题。经历过漫长演化历程、分布广泛且丰富度高的松鼠是探讨动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理想对象之一。本文通过整理松鼠科种...
- 吕雪霏
- 关键词:松鼠科化石记录古生物
相关作者
- 邱铸鼎

- 作品数:41被引量:35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研究主题:晚中新世 英文 化石 中新世 哺乳动物
- 王伴月

- 作品数:63被引量:20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研究主题:化石 哺乳动物群 渐新世 晚始新世 晚中新世
- 武发思

- 作品数:98被引量:28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
- 研究主题:文物保护 壁画 古代壁画 群落组成 文化遗产
- 贺东鹏

- 作品数:38被引量:121H指数:8
-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
- 研究主题:文物保护 壁画 古代壁画 土遗址 群落组成
- 石杲

- 作品数:112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赤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鼠疫 蚤类 布鲁氏菌病 鼠疫防治 啮齿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