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13篇“ 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文章
肝细胞癌术后辅助治疗的进展与挑战
2025年
手术切除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5年复发率为50%~70%。术后辅助治疗是提升手术疗效的重要方式,但由于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术后辅助治疗能否为肝癌患者带来获益尚未达成共识,且未确立标准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随着对肝癌背景治疗、局部治疗、系统治疗方式的不断丰富,以及对各种辅助治疗方式认知的不断深入,来自我国的多项研究表明,针对肝癌复发高危人群行术后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但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也面临以下挑战,精准选择辅助治疗人群,精准分层复发风险,挖掘分子病理学特征的治疗指导价值以及制订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方案。
王琳高远
关键词:肝肿瘤复发术后辅助治疗预后
伊马替尼在胃肠间质瘤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2025年
探讨伊马替尼在胃肠间质瘤(GIST)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60例GIS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伊马替尼400mg口服,每日一次,连续12个月;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肿瘤标志物水平、肝功能、血液学参数和营养状态评估。结果 观察组在肿瘤标志物水平、肝功能、血液学参数和营养状态评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伊马替尼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微症状。结论 伊马替尼在GIST术后辅助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副作用,为GIST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更全面评估伊马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
官斌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术后辅助治疗疗效评估
乌苯美司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在胃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在胃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以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乌苯美司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178,P=0.041;χ^(2)=4.013,P=0.045)。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功能、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987,P=0.004;t=2.899,P<0.004;t=3.548,P<0.001;t=3.567,P<0.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723)。结论乌苯美司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可提升胃癌患者术后疾病控制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门中俊刘赟贾会文
关键词:胃癌手术治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养阴扶正固本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分析养阴扶正固本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辅助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化疗与养阴扶正固本汤辅助治疗,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等多个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疗效分别为96.67%、80.00%,观察组NSE等肿瘤标志物、CD3+等免疫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治疗中同步应用养阴扶正固本汤进行治疗可实现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有效调节,可提升患者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陈贵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
BCLC 0/A期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后早期复发风险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2025年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后辅助经动脉化疗栓塞(PA-TACE)或肝切除术后辅助放疗(PA-RT)的巴塞罗那分期(BCLC)早期肝癌(HCC)患者的复发风险,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3月接受肝切除术及术后辅助PA-TACE或PA-RT治疗的HCC患者202例作为模型组构建预后评分系统。以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肝切除术及术后辅助PA-TACE或PA-RT治疗的50例HCC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构建的评分系统进行验证。使用SPSS 23.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模型的最佳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结果,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来确定独立预测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血管浸润(MVI)、Edmondson分级、HBV-DNA水平、肿瘤直径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评分系统,以2.177分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高评分组(>2.177分)和低分组(≤2.177分)。高评分组患者出现早期复发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MVI、Edmondson分级、HBV-DNA水平和肿瘤直径评分系统可以预测PA-TACE或PA-RT治疗的早期HCC患者的早期复发。PA-TACE和PA-RT对评分较低(≤2.177分)的早期HCC患者可能有帮助。
韦洋赵远权王小波黄海陈洁
关键词:肝切除术复发
不同方法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TCRA治疗的262例中重度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采取不同的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治疗,分为A组(120例,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永磁旋振治疗治疗)和B组(142例,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后内膜厚度、超声指标、治疗有效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CRA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诊时,A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B组[(11.41±2.00)mm vs.(8.69±2.63)mm,P<0.05],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1.02±0.15)vs.(1.24±0.16)]、搏动指数(PI)[(1.39±0.17)vs.(1.69±0.25)]及美国生育协会(AFS)总分[(2.85±1.19)vs.(3.22±1.34)]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85.00%vs.74.65%,P<0.05)。术后12个月时随访A组的临床妊娠率(47.50%)有高于B组(40.85%)的趋势,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UA患者TCRA术后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宫腔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永磁旋振治疗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促进内膜生长及月经恢复,对于改善术后再粘连情况有较好效果。
楚光华胡春艳单莉邓齐
关键词:宫腔粘连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00例)和预后不良组(52例)。两组均采用紫杉醇+卡铂化疗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前,两组糖类抗原125、甲壳质酶蛋白-40、血清人附睾蛋白4、骨桥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预后不良组糖类抗原125、甲壳质酶蛋白-40、血清人附睾蛋白4、骨桥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年龄≥50岁(OR=4.637,95%CI:3.625~5.649)、肥胖(OR=3.080,95%CI:2.058~4.102)、已绝经(OR=1.713,95%CI:0.255~3.171)、肌层浸润深度≥1/2(OR=5.171,95%CI:4.047~6.295)、脉管浸润(OR=5.048,95%CI:1.810~8.286)、病理分化程度(低分化)(OR=6.379,95%CI:5.187~7.571)、病理类型(腺鳞癌及其他)(OR=5.749,95%CI:4.513~6.985)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治疗后,预后不良组复发率为28.85%(15例),预后良好组复发率为5.00%(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5,P<0.05)。结论紫杉醇+卡铂化疗方式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肌层浸润深度、绝经情况、脉管浸润、病理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
金丽芳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因素血清指标
归脾汤加逍遥散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逍遥散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0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归脾汤加逍遥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癌因性疲乏程度[Piper疲乏量表(PFS)]、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主症、次症积分和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gA、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CgA、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逍遥散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中医证候,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降低血清CgA、TNF-α、IL-1β水平。
杨银成李贺王玉玺张明政
关键词:归脾汤逍遥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癌因性疲乏嗜铬粒蛋白A
术后辅助治疗对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辅助治疗能否给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筛选符合研究目的的研究,从中提取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结局指标。通过RevMan 5.4与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计1340例患者。与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NS)组相比,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术后辅助治疗(NS+A)组在OS上无显著获益[HR=0.88,95%CI(0.75,1.02),P=0.09],而在RFS上有显著获益[HR=0.75,95%CI(0.58,0.97),P=0.03]。按术后淋巴结状态进行亚组分析表明,辅助治疗可延长淋巴结阳性患者的RFS。术后淋巴结包含阳性与阴性的患者有OS获益,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未见OS获益。针对辅助治疗用药方案的亚组分析中,三联用药的术后用药方案仅在延长RFS上具有优势,未能改善OS。而二联用药方案对患者生存无显著改善。对于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亚组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放化疗与术后辅助化疗均未改善OS,仅术后辅助放化疗可延长RFS。结论术后辅助治疗对于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有所改善。
胡子豪宋佩东陈东来徐塑凯谭黎杰桑永华陈勇兵
关键词:新辅助治疗系统评价/META分析
肝细胞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为其首选治疗方法,但仅适用于少数患者,且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开发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手段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近年来,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如肝动脉灌注化疗、放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在晚期HCC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这为HCC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更多策略。本文概述了现有HCC术后辅助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
张海婧朱红飞程玉强程树群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复发术后辅助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相关作者

徐兵河
作品数:417被引量:2,889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晚期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江泽飞
作品数:358被引量:2,744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晚期乳腺癌 药物疗法
吴一龙
作品数:712被引量:5,649H指数:30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肺肿瘤 循证医学 非小细胞
王哲海
作品数:146被引量:878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 化疗 晚期胃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孙燕
作品数:659被引量:10,280H指数:5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肿瘤 药物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临床肿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