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3篇“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 术后胃瘫综合征
- 胃手术后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对胃排空的调控,引起胃排空障碍.本文探讨各种手术方式和次数,神经因素,激素CCK活性成分等对胃瘫综合征的影响以及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 秦新裕
- 关键词:术后胃瘫综合征胃排空障碍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浅析热敏灸调治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
- 2025年
-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患者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该文拟对消化系统肿瘤PGS的基本认识进行阐述,并从中医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探讨热敏灸调治PGS的优势和现代研究,旨在为中医治疗PGS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思路。
- 肖晗红祝敬燕周圣君
- 关键词:术后胃瘫综合征消化系统肿瘤热敏灸
- 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双盲法将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8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胃肠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P<0.05);观察组的血清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殷琪郑晓殷巧珍
- 关键词:呕吐术后胃瘫综合征针灸疗法中医外治法
- 针灸防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一种由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症状包括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进食困难、排气排便障碍等,是消化道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病率为0.6%~8.4%[2],长期胃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刘雨琳张全爱
- 关键词:针灸术后胃瘫综合征
- 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性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3年5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RCTs,患者1072例,其中针刺组545例,对照组527例。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RR=1.17,95%CI1.08~1.27,P<0.01),术后胃泌素(SMD=1.86,95%CI 1.40~2.32,P<0.01)、胃动素(SMD=1.53,95%CI 0.99~2.06,P<0.0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MD=-4.53 d,95%CI-6.51~-2.55 d,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升高术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促进术后胃动力恢复。
- 马丽陈丽萍徐紫清薛建军
- 关键词:针刺术后胃瘫综合征胃泌素胃动素META分析
- 揿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100例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PG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禁食水、予以胃肠减压、静脉营养、促进胃肠道蠕动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动力恢复时间、胃液引流量变化、痞满症状改善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减少、胃液引流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痞满症状分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71/100),明显低于治疗组的89.0%(8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常规疗法与揿针疗法结合的方案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胃动力恢复时间,减少胃液引流量,缓解患者的痞满症状,增强临床疗效。
- 郭晨旭时良慧吴胜兵万迁迁万旭英
- 关键词:反胃术后胃瘫综合征
-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谈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
- 2024年
-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属于“痞满”“呕吐”等范畴,多由脾胃阳虚、气机不利所致,恶性肿瘤、手术及药物治疗、术后足能量营养支持均会诱发或加重PGS。“阳化气,阴成形”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意即机体发挥正常的的生理功能依赖于“阳化气”与“阴成形”的相对平衡。因此,若“阳化气”不足,则气血津液升降失常,瘀血、痰浊、寒湿等病理产物积聚于胃肠,即“阴成形”有余,发为PGS。故对于PGS的中西医治疗当以温阳化气治本,辅以祛痰除湿、软坚通便等治标,补虚泻实,祛邪扶正,内外同治,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愈后。
- 卜文璐梁秋然刘传波周琴左明焕
- 关键词: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阳化气阴成形
- 腹腔镜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探究腹腔镜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发生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旨在术后早期鉴别胃瘫,及早提出预防与治疗措施,降低胃肠道术后胃瘫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6月-2023年6月胃肠外科在腹腔镜下行胃肠道肿瘤根治的患者病例...
- 江昌
-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加速康复外科回顾性分析
- 中医外治法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网状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中医外治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进行网络荟萃分析,寻找改善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最佳方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1月21日的有关中医外治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4.0及Revman 5.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1项,总样本量1468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术后胃瘫治疗有效率方面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值排首位的是中药灌肠联合针刺(76.7%);在改善术后胃瘫患者胃液引流量方面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值排首位的是温针灸(97.1%)。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加用中医外治法效果整体上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联合针刺、穴位敷贴、针灸、温针灸或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患者获得最优治疗效果的可能性最高。
- 杨越凡蒋谷芬赵晨李小玉罗瑜吴闻何花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中医外治法
- 耳针和体针联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耳针和体针联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功能和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PGS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两组术后均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胃肠降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次,2次/d,肌肉注射,5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针(取穴:耳中、胃)和体针(取穴:合谷、梁门、足三里、中脘、解溪、阴陵泉、内关、太冲、期门、曲池、巨虚、天枢)治疗,1次/d,5次/周。两组均持续治疗21 d判定疗效。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排空时间、修订版胃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revised 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GCSI-R)评分、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愈4例,好转3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37%(37/38);对照组治愈2例,好转2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3.68%(28/38)。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正常进食、腹胀感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GCSI-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和体针联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胃癌PGS有较好疗效,可减轻胃瘫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调节胃肠激素,安全可靠。
- 王颖飞刘迎迎王全林
- 关键词:胃瘫综合征耳针体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相关作者
- 胡凯文

- 作品数:397被引量:2,714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恶性肿瘤 肿瘤 氩氦刀 肺癌 中医
- 左明焕

- 作品数:151被引量:1,052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华蟾素注射液 恶性肿瘤 肿瘤 氩氦刀 肺癌
- 周琴

- 作品数:63被引量:33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华蟾素注射液 氩氦刀 术后胃瘫 术后胃瘫综合征 腹腔灌注治疗
- 董万斌

- 作品数:36被引量:247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术后胃瘫综合征 临床生物学行为 胃癌 微创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秦新裕

- 作品数:448被引量:5,576H指数:3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肠外科 外科手术 结直肠肿瘤 胃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