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0篇“ 有色溶解有机物“的相关文章
秋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分布及河口混合行为
2024年
【目的】探究秋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的分布特征与河口混合行为及影响CDOM分布的因素,以深入了解本研究区域CDOM动态变化机制。【方法】测定研究海域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质量浓度、吸收系数a(350)等参数,分析CDOM含量水平;使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技术鉴别研究海域CDOM荧光组分。运用理稀释模型分析CDOM河口混合行为。【结果】研究海域b-a4断面DOC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92~2.36 mg·L^(-1),c-a6断面DOC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00~2.40 mg·L^(-1)。b-a4断面a(350)的变化范围为0.22~1.60 m^(-1),c-a6断面a(350)的变化范围为0.15~1.42 m^(-1)。b-a4断面光谱斜率S275-295的变化范围为0.014~0.022 nm^(-1),c-a6断面S275-295的变化范围为0.016~0.024 nm^(-1)。鉴定出4个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激发波长265 nm、发射波长445 nm)、类蛋白质组分C2(275、325 nm)、类腐殖质组分C3(245、390 nm)和类蛋白质组分C4(235、340 nm)。【结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DOC质量浓度和a(350)均呈现出由长江口内向口外逐渐减小的趋势,陆源输入是影响CDOM分布的主要因素;远岸S275-295值高于近岸,主要受浮游生生产活动的影响,陆源输入影响小;4个荧光组分的高值都出现在河口处,且随离岸距离增加而降低,这是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两个断面的4个荧光组分均符合理论稀释线,CDOM整体呈现保守混合行为。
王贤纪璇张婧
关键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溶解有机碳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秋季洪泽湖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2024年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秋季洪泽湖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了其来源。三维荧光光谱共解析出3种类腐殖质和2种类蛋白质组分,其中类腐殖质为主要组分。波长254 nm处的吸收系数(A_(254))及其与溶解有机碳的比(SUVA)和3种类腐殖质组分均表现出入湖河口区高于其他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河流输入是秋季洪泽湖CDOM的主要来源,自生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也佐证了这一结论。人工调蓄对洪泽湖CDOM的组成和来源影响显著。
张楠楠胡斌包天力
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洪泽湖
桑沟湾春季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2024年
为探究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光学性质如何示踪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动态信息,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区域测定了桑沟湾春季水体及表层沉积间隙水中CDOM的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CDOM的来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养殖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1)波长为355 nm的吸收系数[a(355)]范围为0.23~9.09/m,不同水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层和底层均从近岸区向贝藻区逐渐降低,在海带区升高后向外海逐渐降低;海带区从表层向底层先降低后升高,高密度、规模化的海带养殖释放了大量的CDOM,各区域沉积间隙水a(355)是其表层、中层和底层之和的1.3~2.5倍,CDOM在沉积间隙水中富集并逐渐累积。(2)光谱斜率(S_(275~295))范围为0.013~0.036,外海区和海带区S_(275~295)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区,海带区和外海区CDOM中海源有机质占主要成分,而近岸区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近岸区CDOM中的腐殖酸类质含量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沉积中积累的富里酸类质含量较高,海带区和外海区呈相反趋势。(3)比紫外吸光度(SUVA_(254))范围为4.60~14.10 L/(mg·m),贝类区、贝藻区和藻类区SUVA_(254)均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的趋势,CDOM的芳香性逐渐增强并在沉积间隙水中达到最大;海带区和外海区沉积间隙水中的SUVA_(254)显著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海带区的规模化养殖活动向养殖海区及邻近海域贡献了较多的惰性溶解有机物,暗示着海带养殖活动有较强的碳汇效应,并通过海流作用向外海输送。本研究对桑沟湾海域不同养殖区域的CDOM的吸收特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为全面了解海水养殖的碳源汇效应提供基础数据。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新萌杨珺冯旭康秦梓
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海水养殖
莱州湾南岸陆海交互地层间隙水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谱特征研究
2024年
陆海交互区较高的固碳效率和较大的固碳潜力是在自然条件下长期解决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方案。为揭示莱州湾南岸陆海交互层中溶解有机物的来源和赋存形式,丰富对陆海交互区的碳源和碳汇的认识,于2021年11~12月采集钻孔岩心间隙水,分析其有色溶解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有机碳与a(320)均呈现出第二次海侵后变化大、浓度高的特征,陆相间隙水溶解有机物组成和性质差别大于海相间隙水。经平行因子分析法鉴别和OpenFlour匹配的5种荧光组分中,除底层外,类腐殖质组分贡献为总荧光强度的77%。荧光指数和自生源指数表明岩心间隙水有色溶解有机物由微生再生产活动贡献为主,埋藏越久,微生贡献越为显著,陆相层和海相层没有明显差别。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沉积阶段溶解有机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别,但随着沉积过程的发生,间隙水溶解有机物组成和性质逐渐趋同。长时间尺度下腐殖质高度成熟。
祝唐刘刘智丹邹立钟希煌奚嘉鸿江雪艳
关键词:莱州湾南岸间隙水有色溶解有机物
海水有色溶解有机物荧光检测系统研制
张得杰
乌梁素海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浓度遥感反演及驱动因素分析
贾晓雪
浒苔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化学活性和生可利用性研究
方凯俐
北冰洋有色溶解有机物溶解有机碳遥感监测
2023年
借助MODIS卫星数据,利用准分析算法(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QAA)反演得到2010年与2011年夏季北冰洋表层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吸收系数,并依据实测反射率数据将CDOM与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分类,研究不同波段(412、443、490、532、555、667 nm)、不同类别的CDOM与DOC的相关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增强回归树模型,分析影响DOC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使用QAA反演北冰洋表层水体CDOM吸收系数具有较高的精度;反射波峰位于555 nm时,CDOM与DOC相关性(R^(2)=0.95)高于整体相关性(R^(2)=0.94),CDOM的反演精度更高(R^(2)=0.88,MRE=28.6%);反射峰位于490或465 nm时,CDOM与DOC相关性较弱(R^(2)=0.76),CDOM的反演精度较低(R^(2)=0.37,MRE=36.4%)。影响因素分析表明,CDOM、悬浮颗粒以及叶绿素a是影响北冰洋夏季DOC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李正茂黄珏张珂
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物溶解有机碳遥感反演
雷州半岛近海有色溶解有机物的遥感监测与污染示踪研究
有色溶解有机物(ColoredDissolvedOrganicMatter,CDOM)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光学活性质,是影响近海生光合过程及水质的重要组分,其生化保守性使其成为近海污染过程的重要指示剂。开展CDOM含量...
卫诗韵
关键词:雷州半岛有色溶解有机物遥感监测
府河和孝义河有色溶解有机物时空分布及组成来源分析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水体溶解有机物(DOM)的主要成分,利用其自身的光学特性,可以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CDOM表征和来源追踪。本文以白洋淀两条主要入淀河流——府河和孝义河作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5月、7月和10月...
岳龙飞
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污染源解析

相关作者

郭卫东
作品数:57被引量:854H指数:1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有色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CDOM 溶解有机物 平行因子分析
苏荣国
作品数:114被引量:62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三维荧光光谱 浮游植物 有色溶解有机物 微流控芯片 CDOM
程远月
作品数:21被引量:17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有色溶解有机物 CDOM 微藻 三维荧光光谱 光化学降解
张婧
作品数:27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有色溶解有机物 CDOM 秋季 海域 光学
杨桂朋
作品数:303被引量:1,271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二甲基硫 海-气通量 挥发性卤代烃 内盐 D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