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88 篇“ 晚更新世晚期 “的相关文章
苏北盆地晚 更新世 晚期 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 被引量:4 2021年 通过对苏北盆地周奋剖面沉积物进行粒度、地球化学元素比值、磁化率等指标的分析,结合年代数据,重建了苏北盆地晚 更新世 晚期 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序列。结果表明,晚 更新世 晚期 苏北盆地的古气候环境演变经历了2个阶段:阶段Ⅰ:39.6~30.3 cal ka BP期间,气候整体相对湿润,同时也存在冷干波动;阶段Ⅱ:30.3~18.6 cal ka BP,气候相对比较稳定,以冷干为基本特征。苏北盆地湖相沉积物记录的晚 更新世 晚期 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在大趋势上与三宝/葫芦洞石笋、GISP2冰芯等记录有着很好的对应,千年尺度气候事件也能较好的响应H3、H2等冷干事件,表明苏北盆地晚 更新世 晚期 古气候环境演化具有全球性特征,同时受太阳辐射驱动下的东亚夏季风系统影响明显。 刘玉 杨佩佩 舒强关键词:苏北盆地 晚更新世晚期 湖泊沉积 晚 更新世 晚期 的云贵与中原:现代人扩散和文化交流被引量:2 2021年 中国境内现代人的出现、扩散及其文化特征,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选择云贵与中原地区晚 更新世 晚期 的考古学材料,以跨区域比较研究的视角,揭示了不同环境背景下古人类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以及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反映了更大范围内的人群流动和文化交流。同时,云贵与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区域传统的形成,也体现了中国境内现代人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李文成 郑喆轩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 文化多样性 渤海湾晚 更新世 晚期 以来古河道分布和三角洲发育及其古环境的演变 被引量:4 2021年 渤海湾及其沿岸是中国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虽然研究成果众多,但仍有一些基础的地质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晚 更新世 晚期 黄河是否流经渤海湾?全新世 黄河在渤海湾及其沿岸形成的多期次三角洲叶瓣在海域如何展布?以上问题一直是中国海洋地质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借助2016—2017年在渤海湾获取的约2000 km的浅地层剖面数据、2个30 m左右的取芯钻孔(BXZK2017-1和BXZK2017-2孔)及相应的AMS ^(14)C和OSL测年数据,同时结合前人的一些浅剖数据和钻孔的研究成果,将渤海湾中部晚 更新世 以来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出4个地震单元(SU1~SU4)和6个沉积单元(DU1—DU6),分别对应前三角洲相、潮坪与浅海、泛滥平原、河道相、海陆交互相、湖沼相。在此基础上综合探讨渤海湾晚 更新世 晚期 以来总体的地层框架和沉积演化特征。研究表明:黄河可能在21.8~9 cal kaBP,由近东西向流经渤海湾北部进入渤海中部盆地;全新世 以来,渤海湾从西北侧至南侧,依次分布4期次的三角洲叶瓣,对应的发育时间可能分别是1400 AD~现在、11~1128 AD、700 BC~11 AD和1855~现在;渤海湾西侧最北两期次的水下三角洲可能主要与海河有关,而南侧其余2期次三角洲叶瓣则可能分别对应岐口超级叶瓣以及现代黄河三角洲超级叶瓣。加深了解渤海湾晚 更新世 晚期 以来的地层序列演化、古河道发育以及全新世 三角洲在渤海湾的展布情况,将有助于渤海湾海岸带开发、海底工程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防范等。 雷雁翔 何磊 叶思源 赵俐红 叶思源 杨士雄 袁红明 Edward ALaws关键词:晚更新世 浅地层剖面 古河道 古环境演变 岭南地区晚 更新世 晚期 生态环境和生业经济研究--以洞穴遗址动物群分类栖息地指数分析为例 2021年 晚 更新世 晚期 以来,岭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面貌发生了一系列转变,先后经历了"砾石石器-小石片石器-局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发展演变过程,洞穴遗址数量显著增加,人群流动性下降,生计方式开始向广谱化方向发展。通常认为,这些转变与末次冰期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但地处低纬度低海拔的岭南地区受冰期影响的程度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分类栖息地指数"为主要分析方法,评估岭南地区13处洞穴遗址的动物群所反映的生态环境,认为当地的水热资源状况在晚 更新世 保持稳定,动植物资源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并未受到末次冰期等气候事件的强烈影响,人群流动性和生计方式的变化应当与环境因素无关,而更可能是人群迁徙造成的人口密度变化的结果。验证这一猜想还需要对岭南地区晚 更新世 晚期 洞穴遗址出土的小动物骨骼和软体动物化石进行系统采样和测量研究。 冯玥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 动物群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湖相沉积记录的晚 更新世 晚期 气候事件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南端,西邻浑善达克沙地,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过渡带的季风边缘区,对气候响应敏感,该区的湖相沉积是古气候和古环境的良好记录载体,是天然的数据库。本文以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的清华沟门... 昂韦韦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 季风边缘区 滨海新区北塘晚 更新世 晚期 以来的沉积环境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 2019年 文章以滨海新区北塘施工的第四系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岩石学、AMS 14 C测年及微体生物特征综合分析,详细研究了晚 更新世 晚期 以来该区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相及其空间分布形态,认为本区晚 更新世 以来发育了一套海相—陆相—海相—陆相交互沉积的地层,成因类型包括冲积、湖沼沉积以及海积;晚 更新世 以来的沉积环境由滨海近岸浅海至河口湾、潟湖、滨海平原再至冲积平原的演变,总体上该区晚 更新世 晚期 以来属于海陆交互作用及海进—海退的演变过程。 郭立君 董路阳 张全 王林海 朵兴芳关键词:沉积环境 晚更新世 潮白河下游晚 更新世 晚期 -全新世 早期地层粒度特征 被引量:6 2018年 通过潮白河下游第四纪剖面测量,采集光释光样品2个,显示剖面年龄为(12.36±1.76)^(5.15±0.80)ka,沉积时代为晚 更新世 晚期 到全新世 早期。结合地层厚度,计算出该地区平均沉积速率为0.038 cm/a。采集并测试37个粒度样品,频率曲线特征是双峰、左偏双峰、右偏双峰及三峰,说明沉积物成分复杂。概率累计曲线特征是三段式,滚动组分含量存在变化,说明水动力条件存在强弱的更替。地层自下而上沉积模式是黏土-粉砂-粉砂质黏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潮白河下游晚 更新世 晚期 -全新世 早期沉积环境为泛滥平原沉积。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潮白河下游沉积过程研究、地下水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地质资料。 白相东 张艳 关成尧 袁四化 陆丽娜 马旭东 李开玉关键词:粒度分析 光释光 泛滥平原 南极罗斯海R11柱样晚 更新世 晚期 以来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2017年 南极大陆边缘沉积物记录着南极及周缘地区海洋沉积与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利用ICP—MS分析技术对取自南极罗斯海的R11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在R11柱样沉积物中,∑REE介于132.33~200.75μg/g之间,在纵向上呈现波动式变化,体现出了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REE含量变化与沉积物细粒组分(粉砂+黏土)和硅质生物碎屑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配分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均一和Eu明显负异常的右倾型,与上陆壳(UCC)和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的配分模式较为接近,揭示R11柱样沉积物来源自晚 更新世 晚期 以来相对稳定,物源区具有大陆性质。综合REE配分模式、富集因子和典型参数等特征分析表明,R11柱样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缘的维多利亚地、横断山脉和玛丽伯德地古老沉积岩石或地层提供的长英质碎屑,新生代火山岩物源贡献相对较低。 修淳 陈新玺 周勐佳 徐美娜 张旭 邢健关键词:稀土元素 晚 更新世 晚期 中国北方石叶技术所反映的技术扩散与人群迁移被引量:20 2016年 现代人行为起源及演化研究是近年来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热点,石叶技术作为现代人行为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认为是现代人所独有的石器技术.新的研究表明石叶技术与现代人群并不能完全对应,然而,石叶技术的规范性与多样性、时间分布的不连续性和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使其在讨论古人类的生存适应方式、技术扩散和人群迁移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中国境内主要的石叶遗存,本文指出中国北方主要存在两种石叶技术:勒瓦娄哇石叶技术与棱柱状石叶技术.距今约4—3万年问,勒瓦娄哇石叶技术与棱柱状石叶技术相结合形成旧石器晚期 初段的石器技术特征,该类遗址主要存在于中国的西北、东北和青藏高原等地,技术上与西伯利亚、蒙古等地的同类发现相似,空间上与之相连且与中国北方石片技术遗存的分布具有明确的界线,可能指示了人群的迁入;距今约2.9~2.5万年间,棱柱状石叶技术与细石叶技术相结合,分布范围深入到了中国北方的腹地,但其代表人群的迁移或仅代表适应方式的扩散还未有定论.本文进一步指出,具体研究石叶遗存时应区分不同的石叶生产系统,避免将不同的石叶技术笼统的作为同一技术体系讨论其所代表的技术及人群扩散等. 李锋 陈福友 汪英华 高星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 石叶 晚 更新世 晚期 中国古人类的广谱适应生存--动物考古学的证据被引量:11 2016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频繁的晚 更新世 晚期 ,中国古人类在生存行为方面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晚 更新世 晚期 中国北方水洞沟遗址与南方马鞍山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考古学研究表明,古人类的食物广谱化过程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源强化现象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 的考古记录中是客观存在的:相对于此前以大中型有蹄类动物为主要猎捕对象的狩猎策略而言,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在其食谱范围中更多纳入了体型相对更小的动物类别(尤其是快速型的小动物);与此同时,古人类在大中型猎物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强趋势.然而,在古人类广谱适应事件的潜在驱动力方面,这两个遗址之间却有着较为重要的差别. 张双权 张乐 栗静舒 高星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 旧石器时代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相关作者
高星 作品数:225 被引量:976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主题: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 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遗址 马巧红 作品数:16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大气降水 晚更新世晚期 气候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泥炭 陈福友 作品数:78 被引量:427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主题:石制品 遗址 旧石器遗址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 钟巍 作品数:122 被引量:864 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古气候 全新世 塔里木盆地南缘 塔里木盆地 马保起 作品数:60 被引量:1,032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 研究主题: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古地震 大青山山前断裂 龙门山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