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13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文章
春秋战国时期都城防御的三大变化——以曲阜鲁城建造过程为视角
2025年
曲阜鲁城考古新发现呈现的建造过程与东周其他列国都城考古材料揭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都城防御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一是城墙与城壕皆由窄变宽,二者间距由小变大;二是从主要依靠城墙、城壕来加强城防逐渐发展为在全力提高城墙、城壕防御能力的同时愈发重视凭借相关附属设施来增强城防,城防体系由简单变复杂;三是保护宫殿区的防御设施由某种非城墙类的特殊障碍设施变为宽大的夯土城墙与护城壕沟,宫殿区的防御力由弱变强。这三大变化主要发生在战国中期前后,变化原因与外部战争性质的改变、内部公卿矛盾的激化密切相关。
徐团辉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宫殿区
春秋战国时期探病行为的政治文化功能
2025年
探病,亦称视疾、问疾。春秋战国时期的探病行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甚或具备一定的政治功能。它是“探病者”与“病人”在“探病”过程中进行的双向互动。探病行为可分为亲自探病与遣派、委托探病两种情况。君探臣病时应遵循一定的礼制,即便是一般的探病行为也应遵守一定的规矩,包括在探病过程中双方的谈话、问政,探病背后所隐藏的深意等。对它们加强研究有利于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探病行为的政治文化功能,对现代社会的探病行为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李锦
关键词: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组玉佩形制及服用规律研究
2025年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组玉佩的形制特点及其服用规律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研究与考古实物两维印证的研究方法,分析出楚国组玉佩具有多璜式与环佩组合式两种形制。研究表明:春秋时期楚国组玉佩主要为多璜式组玉佩,纹饰以素纹、勾连云纹、蟠虺纹、虎纹等居多,大夫及以上阶层可以服用。战国时期则流行环佩组合式组玉佩,并且龙纹玉佩逐渐取代虎纹玉佩成为主要佩饰,出现“S”形纹、折线纹等纹饰。同时战国早期这类组玉佩仍在大夫及以上阶层流行,战国中晚期则开始在士阶层流行,而庶民中则为少见。其服用规律的变化客观上与因战争频发导致原有礼制遭到破坏有关,主观上则因楚国日趋强盛及与其他地域文化的融合,创新出独具特色的楚服饰文化。
刘若安向好好陈政涵叶鸿
关键词:春秋战国形制
春秋战国时期秦齐两国经济政策比较
2025年
秦国、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齐国在当时经济十分富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有了极大的增长。秦能够统一六国,其经济政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齐国能够如此富庶,其经济政策也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秦国的经济政策富国强兵、重农抑商,齐国的经济政策富民抚民、农商并重,两种经济政策存在差异。
郑杰
关键词:经济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深衣的服饰文化探析
2024年
本论文主要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深衣的历史背景、形制分类、形制结构、蕴含的哲学思想及其传承和意义。深衣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服饰,其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通过对深衣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文化,以及深衣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对后世的传承。研究结果显示,深衣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其对称和平衡的设计理念,精细的制作工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深衣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服饰的美学价值,也可以了解到服饰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王琳
关键词:深衣春秋战国哲学思想古代服饰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粮食作物与储藏
2024年
粮食是国家生存的保障,贮藏粮食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十分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是著名的旱作农业区。燕国主要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粟、黍、菽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麦、麻等处于从属地位,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燕人多用石制的杵、臼、磨盘、磨棒对谷物去皮脱壳,战国时期石磨极可能已经被使用。燕国的储粮方式多样,贮藏技术较高,主要通过障侯城堡、窖穴、仓廪进行大规模的贮藏,容器多用于临时贮存。“右廪”是燕国重要的储粮和管理机构,同时兼具制器功能。司徒极可能主管燕国农业,下设直接管理仓廪的官员。粮食作物的多样化和大规模的储粮成为燕国备荒、备战的重要手段。
李爱玲
关键词:春秋战国粮食作物谷物加工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审美特征及现代应用
2024年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使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审美特征表现为独特和多样化的造型、繁复华丽的纹饰、先进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人们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应用,体现于造型的现代演绎、纹饰图案的现代转化、工艺技术的现代传承、精神功能的现代拓展和文化的现代启蒙与传承等方面。
毛祖光
关键词:春秋战国青铜器审美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玉器艺术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黄小萌
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玉文化观念的衍变历程
2024年
自新石器时代起,中国就开始形成独特的玉石文化传统。该传统贯穿数千年,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结合学界对于玉器用途含义的分期可知,先秦时期玉文化衍变经历了宗教化、政治化和道德化三次升华。文章通过对其衍变历程进行分析,回看殷商、西周与春秋战国三段历史,梳理先秦玉文化衍变的历史进程,思考玉器艺术的古今文化价值,希冀能够为中国玉文化的相关研究带来启发性思考。
陈鹏
关键词: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玉器玉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生业经济模式的演变——基于人骨C、N稳定同位素分析
2024年
分析墓葬的人骨稳定同位素信息可获知先民的饮食状况,进而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生业经济模式提供重要参考。生业经济模式具有明确的地方特色,也随时代的不同而有一些演变。中原与齐鲁的先民虽皆以粟黍农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但中原地区的小麦种植始终呈增长趋势,而齐鲁地区的水稻种植却日渐减少。北方青铜文化区与西北地区先民都以粟黍农业为主,有家畜饲养、游牧或畜牧经济,形成农牧兼营或农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的生业经济模式,粟黍农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长江流域地区多以种植水稻为主,但部分区域为粟稻混作,家畜饲养、畜牧业、渔猎始终居于辅助地位。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先民生业经济模式演变,一是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变化;二是生产技术进步与变法改革;三是兼并战争与人口迁徙。生业经济模式演变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独有的民族融合趋向。农牧兼营的经济模式可见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融合,稻粟混作的农耕方式又可见南北民族的融合。从各地生业经济模式的交融可知,当时文化交流频繁,生产力飞速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静彦孙晓鹏
关键词:春秋战国稳定同位素民族融合

相关作者

徐汉峰
作品数:249被引量:153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会计文化 会计文化建设 会计 《红楼梦》 贞观政要
谭黎明
作品数:38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春秋战国时期 官制 农业科学 春秋战国 明清时期
陈隆文
作品数:119被引量:199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地望 水运 黄河 城址 考辨
王耿
作品数:46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国学经典 立人教育 成长教育 密码 课内阅读
朱汉民
作品数:329被引量:907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研究主题:理学 湖湘文化 儒学 书院 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