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篇“ 昆明小白谷“的相关文章
- 云南水稻地方品种昆明小白谷重组近交系孕穗期耐冷性QTL定位
- 孕穗期冷害是高纬度稻区和高海拔稻区水稻生产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其受多基因控制。本实验以耐冷性极强云南地方品种昆明小白谷为父本,以耐冷性极弱品种十和田为母本,构建了一个内含225个株系的F14和F15代RIL群体,通过...
- 荆豪争
- 关键词:昆明小白谷RIL群体孕穗期耐冷性QTL定位
- 粳稻十和田/昆明小白谷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低温反应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培育重组自交系群体是发掘或定位水稻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培育"十和田/昆明小白谷"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在云南自然低温条件下,分析RIL的株高、穗长、穗伸出度、单株结实率、特定结实率和穗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低温反应,为耐冷性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s定位等提供研究材料和参考。【方法】以由230个家系组成的"十和田/昆明小白谷"RILs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2001年在昆明和呈贡,2002年在昆明和剑川,2003年在昆明进行了孕穗开花期耐冷性自然低温鉴定,并对株高、穗长、穗伸出度、单株结实率、特定结实率和穗粒数等性状进行方差和相关分析。【结果】株高、穗伸出度和穗粒数3性状以基因型控制为主,穗长以基因型×环境互作为主,单株结实率和特定结实率以试点环境控制为主。在5种生长环境下,上述6个性状F值为4.019~97.284,株系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在每个试点环境条件下,单株结实率与特定结实率都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26~0.885;株高与穗长和穗伸出度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6个性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特定结实率(66.3%)>穗伸出度(57.4%)>单株结实率(37.2%)>穗粒数(16.2%)>株高(9.6%)>穗长(6.4%);特定结实率、穗伸出度和单株结实率反应最敏感,穗粒数、株高和穗长不太敏感。【结论】本研究培育的"十和田/昆明小白谷"RIL可作为水稻孕穗开花期耐冷性研究的遗传材料;特定结实率、穗伸出度和单株结实率是孕穗开花期自然低温胁迫反应最敏感的性状指标,株高、穗长和穗粒数的变异与孕穗开花期低温胁迫的相关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水稻孕穗开花期耐冷性自然鉴定评价中,必须进行多年多点的鉴定评价。
- 徐福荣余腾琼汤翠凤阿新祥樊传章胡意良张敦宇董超戴陆园
- 关键词:方差分析主要农艺性状粳稻
- 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
- 2006年
- 以十和田×(十和田^5/昆明小白谷BC4F6)配制的杂种BC5F4系统群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8%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边际效应主要影响有效穗、秕粒数,其边际效应指数值分别为1.6564和1.4034;而对株高、剑叶长、剑叶宽、和结实率影响较小,边际效应指数为0.9708~1.2371;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总粒数(2)内部与边际群体一些性状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内部群体不论是耐冷性状株高、穗长,还是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间均达极显著相关,且相关性大于边际群体;(3)内部与边际群体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分布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即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内部群体主峰值区间小于边际群体,尤其耐冷指标性状差异较大。
-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晓娟刘昆凌青
- 关键词: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
- 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
- 以十和田×(十和田5/昆明小白谷BC4F6)配制的杂种BC5F4系统群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8℃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 (1)边际效应主要影响有效穗、秕粒数,其边际效应指数值分别为1.65...
-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晓娟刘昆凌青
- 关键词: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
-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研究昆明小白谷孕穗期耐冷性的遗传被引量:3
- 2004年
- 以耐寒的昆明小白谷与农艺性状好但不耐寒的十和田杂交并以十和田为轮回亲本回交培育的耐寒的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单株 (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 4个F2 代群体 ,2 0 0 3年在海拔为 2 15 0m用冷泉水 (18℃~ 19℃ )灌溉的阿子营乡种植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 4个F2 代群体的耐冷基因效应 ,结果表明 4个组合中耐冷基因是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 ,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 5 9 10 %~ 81 0 4 %。
- 申时全曾亚文李绅崇普晓英杜娟朱广彬易加洪
- 关键词:昆明小白谷孕穗期耐冷性基因
- 昆明小白谷耐冷性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性及遗传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用孕穗期耐冷性极强的昆明小白谷作供体亲本,十和田作轮回亲本配制的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NIL),同时在两种冷害条件下对其耐冷性状进行相关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昆明冷害条件下,研究了13个性状,78对性状间的相关性,在群体1中,有51对性状达极显著相关,在群体2中,有47对性状达极显著相关,尤其是主穗结实率与花药长、花药宽、花药体积、实粒数、秕粒数之间达极显著相关;极端冷害的阿子营条件下,研究了13个性状,79对性状间的相关性,其中31对性状达极显著相关,尤其是主穗结实率与花药长、花药宽、花药体积、实粒数、秕粒数之间达极显著相关,揭示了结实率、花药长、花药宽、实粒数、秕粒数可作为耐冷性的评价指标,在培育NIL初期可把穗颈长作为耐冷性间接指标。(2)昆明小白谷孕穗期耐冷性NIL的耐冷基因属于主效基因;花药长可能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3)主穗结实率可直接作为孕穗耐冷性的评价指标,花药长、花药体积可间接作为孕穗期耐冷性指标。
- 申时全曾亚文普晓英赵旭
- 关键词: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谷子
- 昆明小白谷耐冷性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性及遗传研究
- 用孕穗期耐冷性极强的昆明小白谷作供体亲本,十和田作轮回亲本配制的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 (NIL),同时在两种冷害条件下对其耐冷性状进行相关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昆明冷害条件下,研究了13 个性状,78对性状间的相...
- 申时全曾亚文普晓英赵旭
- 关键词:孕穗期耐冷性NIL
- 云南稻种昆明小白谷耐冷性指标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47
- 1999年
- 以云南稻种资源昆明小白谷与日本品种十和田配制的杂交F2、B2F1等为材料,在低温处理条件下研究了昆明小白谷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总结实率和特定结实率是对低温最敏感的性状,可用作孕穗期耐冷性的评价指标,在无法用结实率来评价耐冷性时,也可用株高、穗长的变异率作为耐冷性指标。遗传研究发现有1~2对主基因参与调控结实率性状,回交使性状向轮回亲本趋近的速率因性状而异。
- 戴陆园叶昌荣徐福荣曾亚文梁斌文国松
- 关键词:性状耐冷性孕穗期水稻昆明小白谷
- 昆明小白谷耐冷性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性及遗传研究
- 用孕穗期耐冷性极强的昆明小白谷作供体亲本,十和田作轮回亲本配制的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NIL),同时在两种冷害条件下对其耐冷性状进行相关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昆明冷害条件下,研究了13个性状,78对性状间的相关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谷子
- 应用近等基因系初步定位粳稻孕穗期的耐冷基因被引量:16
- 2005年
- 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对十和田×(十和田5/昆明小白谷BC4F5)的BC5F2群体进行了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显示,穗期耐冷性受贡献率较大的基因控制。用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64个SSR标记对十和田、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池(NILP)进行筛选,在第5染色体长臂末端有2个SSR标记的扩增产物在十和田与昆明小白谷、NILP间有多态性。用这2个多态性标记对群体进行分子标记定位,单向方差分析表明RM31与耐冷基因连锁。再在RM31附近合成12个SSR标记在轮回亲本(RP)、近等基因系(NIL)间进行多态性筛选,只有RM7452有多态性,单向方差分析表明该标记与耐冷基因连锁。耐冷基因与RM7452、RM3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cM和8.0cM,主穗结实率能解释表型变异的10.50%;实粒数能解释表型变异的5.10%。暂将这个耐冷基因定名为Ctb(t)。
- 申时全曾亚文李绅崇文国松普晓英
- 关键词:近等基因系耐冷基因孕穗期昆明小白谷粳稻耐冷性状
相关作者
- 曾亚文

- 作品数:295被引量:1,485H指数:24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核心种质 大麦 水稻 近等基因系 耐冷性
- 普晓英

- 作品数:198被引量:835H指数:19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核心种质 大麦 近等基因系 抗性淀粉 云南稻核心种质
- 申时全

- 作品数:93被引量:719H指数:16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核心种质 耐冷性 近等基因系 水稻 云南稻种
- 杜娟

- 作品数:199被引量:829H指数:18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核心种质 大麦 抗性淀粉 云南稻核心种质 Γ-氨基丁酸
- 戴陆园

- 作品数:173被引量:1,134H指数:22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耐冷性 粳稻 稻种资源 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