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3篇“ 无骨折“的相关文章
- 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诊疗指南(2025版)
- 2025年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是指临床特征表现为创伤性脊髓功能障碍与影像学无明显骨性结构异常的一种特殊颈脊髓损伤类型,首诊时易漏诊,可能导致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甚至完全性瘫痪,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CSCIWFD的诊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如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缺乏循证标准,且存在继发性神经损伤风险,而手术治疗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均存在争议。为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制订《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诊疗指南(2025版)》,从命名、诊断、评估、治疗及康复等方面提出11条推荐意见,为规范CSCIWFD的诊疗提供指导。
- 王庆德初同伟董健杜良杰冯皓宇范顺武冯世庆高延征海涌何达蒋电明姜建元林斌刘斌刘宝戈李放李锋李利李危石李方财刘晓光刘宏建刘勇刘忠军鲁世保卢旭华毛克亚马学晓邱勇戎利民舒钧宋跃明孙天胜王岩王哲王征王冰王林峰王宇王庆贺吴继功夏虹殷国勇闫景龙袁文杨勇杨强杨操赵杰仉建国
- 关键词:颈椎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 O形臂导航辅助与常规肌间隙入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O形臂导航辅助与常规肌间隙入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OL)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CSCIWFD患者的临床资料,压迫节段均为C_(3)~C_(6)。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30例采用O形臂导航辅助肌间隙入路CEOL治疗(导航辅助组),30例采用常规肌间隙入路CEOL治疗(常规手术组)。比较2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总失血量。术后2周复查CT评估2组手术节段门轴或开门位置制备准确率。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2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CSCIWFD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7岁[(50.9±8.6)岁]。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6.9±3.1)个月]。导航辅助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1.6±17.9)min、(144.7±44.2)ml,均低于常规手术组的(132.3±14.6)min、(178.7±48.7)ml(P<0.05);而2组术后引流量、手术总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复查CT显示,导航辅助组手术节段门轴或开门位置制备准确率为99.2%(119/120),高于常规手术组的86.7%(104/120)(P<0.01)。术前和术后2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导航辅助组颈肩部VAS分别为5.0(4.0,7.0)分、3.0(2.0,4.0)分、2.0(1.0,2.0)分、1.0(1.0,2.0)分,JOA评分分别为(8.7±2.8)分、(10.2±2.5)分、(13.0±1.8)分、(13.9±1.5)分;常规手术组颈肩部VAS分别为5.5(5.0,6.3)分、4.0(3.0,4.0)分、2.0(1.0,3.0)分、2.0(1.0,2.0)分,JOA评分分别为(8.8±2.6)分、(10.4±2.5)分、(12.9±2.2)分、(13.8±2.0)分(P>0.05)。2组术后2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肩部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肩部VAS、JOA评分均较术后2周进一步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颈肩部VAS、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
- 邵哲姜文涛苏锴郭润栋王龙李毅力李骁腾潘强强梅伟王庆德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肌间隙入路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评价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的各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山东文登整骨烟台医院脊柱脊髓科行手术治疗的7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性研究,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颈椎前路手术A组(33例)、颈椎后路手术B组(29例)和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C组(1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颈椎前路手术A组、颈椎后路手术B组和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C组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路手术A组并发症及手术时间少于颈椎后路手术B组和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确切,各手术路径均对患者脊髓神经恢复有促进作用,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颈椎前路手术优于颈椎后路手术和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
- 魏延冕周玫彤
-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效果
-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CSCIWFD)的概念于1982年由美国学者Pang^([1])首次提出,并将此类损伤归结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颈椎脊髓损伤,指患者具有颈椎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症状,但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上却没有骨折、脱位等异常发现^([2])。儿童和成人是CSCIWFD的好发人群,成人多发生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3]),常伴有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颈椎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基础,发生率较高,实际发生率常被低估^([4-6])。
- 冯宁宁李文浩俞兴许卢春仇子叶姜国正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外科手术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与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病人虽然具有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但X线、CT检查却没有骨折脱位等影像学表现,很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从而影响后续诊疗。本文就CSCIWFD的损伤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特点、分型及目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以使CSCIWFD病人可以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降低漏诊率,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
- 段韩磊(综述)强京灵(审校)
- 关键词: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发病机制
-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中国康复研究中心7年间收治的91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根据其核磁共振成像上所显示的脊髓髓内变化、损伤范围、髓外压迫程度、压迫范围,以及是否激素治疗、手术时间等因素,分别进行分类,比较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91例患者平均年龄52.25±12.20岁,年龄范围为26~78岁。平地跌倒是最常见的受伤原因33例(36.3%)。患者伤后1年时的AIS等级,与其髓内损伤变化的性质和髓内损伤范围密切相关(P<0.01);脊髓无异常表现时预后最好,单纯水肿型要好于髓内出血型,髓内大量出血时最差,另外髓内异常变化范围较小时预后明显更好;与髓外压迫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髓外压迫程度较轻时预后较好,反之则预后较差;而与髓外压迫范围,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及手术时间的选择则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评估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预后的首选方式,伤后1周内MRI上所显示的脊髓髓内损伤变化的性质、损伤波及的范围及髓外压迫程度等因素是良好的预后指标。
- 陈亮高峰李军杜良杰杨明亮
-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预后脊髓受压
- 舞蹈训练致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logic abnormality,SCIWORA)由Pang和Wilberger在1982年第1次提出,后随着成像技术的进步,SCIWORA的定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现将其定义为在X线、CT或磁共振成像(MRI)上无神经影像学异常的脊髓损伤[1]。因为儿童脊柱的解剖生理学特点,儿童SCIWORA较成人多见。在西方国家,儿童SCIWORA的主要病因包括车祸、高空坠落、运动损伤和虐待儿童[2],而在我国则以运动损伤较为常见,且绝大部分是在舞蹈动作练习中受伤[3]。
- 刘春玉辛美云
- 关键词:儿童舞蹈训练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诊疗特点及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 2024年
-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WFD)是指颈椎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脊髓受损,但颈椎本身在X线片或CT检查中未见骨折或脱位。CSCIWFD由于是机体的二次打击伤害,脊髓水肿和韧带血肿形成压迫,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可能在伤后几天才出现,常导致不完全或完全性瘫痪,引发慢性疼痛和劳动力丧失。若在损伤早期诊疗不当,可能加重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造成严重影响。目前,CSCIWFD的诊疗存在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损伤机制复杂、漏诊和误诊率高、治疗方法争议大等问题,应从规范化诊疗流程、多方法结合检查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方面,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为此,笔者就CSCIWFD的临床诊疗特点及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李庆达弓伊宁贺宝荣
- 关键词: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 ACAF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报道1例
- 2024年
- 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易发生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可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如手术选择不当,常残留严重的颈脊髓损伤。颈椎前路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CAF)为急性颈脊髓损伤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彻底、直接解压的术式选择,可减少残留脊髓损伤的概率。本文报道1例50岁女性患者,术前主要诊断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ACAF手术治疗后患者顺利出院,术后恢复良好。
- 刘逸吴海龙董骐源雍磊于滨生
-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 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特异性脑白质纤维束改变-基于白质骨架的弥散定量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F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特异性改变。方法 选取25例儿童SCIWOFD患者(SCIWOFD组)及2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利用基于白质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BSS)分析两组之间脑白质纤维束的差异,并进一步量化分析儿童SCIWOF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改变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利用TBSS进行儿童SCIWOF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HCs相比,儿童SCIWOFD患者右侧上纵束、左侧胼胝体压部和右侧内囊后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显著增加,平均扩散率(MD)、纵向弥散率(RD)显著减低,未发现DTI相关指标与感觉运动评分、患者年龄、病程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使用右侧上纵束的FA值作为两组样本的分类指标时,其曲线下面积(AUC)达到了0.903。结论 儿童SCIWOFD患者存在显著的脑白质纤维束改变,同时TBSS作为儿童SCIWOFD筛查工具具有一定的潜力,并为未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 郑卫敏王玲杨贝宁李坤成卢洁陈楠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 徐荣明

- 作品数:958被引量:3,098H指数:23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内固定 颈椎 骨折固定术 下颈椎 椎弓根螺钉
- 陈临炜

- 作品数:45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维甲酸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性骨折 跟骨关节内骨折
- 王岩

- 作品数:1,143被引量:7,610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脊柱结核 强直性脊柱炎 翻修 关节成形术
- 李金松

- 作品数:89被引量:180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骨关节炎 缺血性坏死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 王秋根

- 作品数:518被引量:3,333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盆 内固定 骨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