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4篇“ 无菌性脑膜炎“的相关文章
脑脊液中PCT及IL-6的表达对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对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脑脊液白细胞计数(WBC)>100×10^(6)/L且葡萄糖(GLU)<2.5 mmol/L将手术患者分成化脓脑膜炎组(30例)和无菌性脑膜炎组(96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脊液化脓无菌性脑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WBC、GLU、PCT、IL-6在鉴别化脓无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脓无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PCT、IL-6、WBC、GL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PCT、IL-6、WBC、GLU是鉴别化脓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指标。结论:脑脊液中PCT及IL-6的表达对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有实际临床指导价值。
张闻闻秦坤卓健伟王凯孙吉林季猛
关键词: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白细胞介素-6脑脊液化脓性脑膜炎
无菌性脑膜炎为表现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1例
2024年
目的报道以无菌性脑膜炎为表现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1例,以期加强临床认识。方法总结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7月15日收治的1例MOGAD无菌性脑膜炎的症状特点及与MOGAD其他表型的区别。结果病人主诉发热、头痛1周。入院诊断为病毒脑膜炎,入院后分别给予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磷甲酸钠抗病毒治疗,疗效差,仍有发热伴头痛,第8日加用地塞米松后症状缓解,停用后复发,完善血清MOG抗体检查示:MOG抗体IgG阳(1∶10),诊断为MOGAD,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后病人症状缓解,随访8个月未复发。结论对于以发热、头痛等无菌性脑膜炎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人,如抗感染治疗无效,应及时完善血清MOG抗体检测,避免漏诊及误诊,早期激素治疗往往能够改善预后。
罗敏娴乔晓红周丽鞠卫萍
关键词:头痛
干燥综合征相关复发无菌性脑膜炎1例
2024年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受累和腺体外受累为特征的慢自身免疫疾病,而干燥综合征相关无菌性脑膜炎(SS-AM)病例相对罕见。文中报道1例与原发干燥综合征相关的反复发作无菌性脑膜炎伴白细胞减低和轻度贫血患者,经泼尼松和羟氯喹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SS-AM的认识。
班瑞关鸿志黄欣莹杨洵哲杨英麦陈思娴朱以诚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炎无菌性白细胞减少贫血
儿童川崎病并发胆汁淤积和无菌性脑膜炎一例
2023年
目的分析1例川崎病并发胆汁淤积和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升临床对川崎病少见并发症的关注度。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8月9日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川崎病合并胆汁淤积及无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和预后。结果患儿入院后血细胞分析提示白细胞(25.12×10^(9)/L)升高,中粒细胞比率为85.6%,C-反应蛋白(CRP):159 mg/L,红细胞沉降率为77 mm/h,肝功能:总胆红素(150.3μmol/L)和直接胆红素(117.4μmol/L)水平显著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8 IU/L)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8 IU/L)水平轻微升高,总胆汁酸(143μmol/L)水平升高。腹部CT显示胆囊体积显著增加,胆管无明显扩张。超声心动图显示双侧冠状动脉扩张。脑脊液检查发现其压力轻度升高,脑脊液细胞学、糖及氯化物均正常。脑部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均正常。患儿诊断为川崎病合并胆汁淤积及无菌性脑膜炎,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 g/kg抗炎、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抗凝、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利胆退黄、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后患儿体温正常,黄疸消退,精神正常,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无后遗症。结论川崎病同时并发胆汁淤积和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临床较少见,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对患有胆汁淤积和(或)无菌性脑膜炎和不明原因发热5 d以上的儿童应警惕川崎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减少川崎病的并发症。
张玉凤徐鹏飞唐甜甜刘瑞清万涵
关键词:川崎病胆汁淤积无菌性脑膜炎并发症
组织细胞坏死淋巴结炎合并无菌性脑膜炎1例并文献回顾
2023年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淋巴结炎(菊池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6月10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以发热、头痛、呕吐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菊池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人不明原因高热,头痛、呕吐,颈部淋巴结多发肿大,外院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为阳,怀疑为结核脑膜炎转入该院,入院后血清学、脑脊液化验无结核感染依据,予经验抗病毒、抗感染、降颅压治疗后未见好转,后经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菊池病,予糖皮质激素口服后体温降至正常,头痛症状缓解,随访了解到病人颈部肿大淋巴结缩小,未有复发。结论菊池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临床上有些医生认知不足,容易误诊误治,对于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无菌性脑膜炎表现的病人要注意考虑菊池病可能,尽早行淋巴结穿刺活检可及早明确诊断。
裴学玉徐春华池云胡志亮
关键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无菌性脑膜炎
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无菌性脑膜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目的:构建无菌性脑膜炎的风险预测模型,以评估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概率。  方法:本研究选取便利抽样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 6 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四科患有三叉神经痛、面肌...
阿尔斯·阿黑赞
关键词:无菌性脑膜炎
一起无菌性脑膜炎疫情中埃可病毒30型的全基因组分析
2023年
对引起一起无菌性脑膜炎的埃可病毒30型(Echovirus 30,E30)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遗传变异和分子进化特征。提取病毒RNA,荧光RT-PCR确定为肠道病毒,再扩增其VP1区,测序确定为E30,设计针对E30全基因组的引物,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全基因序列。利用DNAMAN 9.0、MEGA X、RDP 5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全基因序列。E30无锡株基因组全长7 425 bp个核苷酸(nt),5′端和3′端分别为743 nt和97 nt的UTR,二个UTR之间为一个6 585 nt长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2 195个氨基酸(aa)的多聚蛋白。与GenBank中基因组序列比对,最同源的是毒株USA/2017/CA-RGDS-1048 (基因登录号:MN153801),核苷酸同源为97.5%,氨基酸同源为99.1%。VP1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E30无锡株属于h型,并可归类于h型下分的基因簇GroupⅣ。种系进化分析和同源分析提示E30无锡株可上溯到中国江苏毒株FDJS03毒株。分析还发现E30无锡株在非结构区存在重组,重组序列可能来自E30毒株(KY888274)和E18毒株(MN815813)。E30无锡株归类为h型E30,它是一个包含了E30毒株和E18毒株序列的重组病毒。
冯微宏韩毅王雅静肖勇
关键词:埃可病毒30型全基因组
无菌性脑膜炎起病的组织细胞坏死淋巴结炎1例报告被引量:4
2022年
菊-池病,也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淋巴结炎,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亚急坏死区域淋巴结病,最常表现为颈部淋巴结病(60%~90%的病例),经常伴有腋窝和/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受累淋巴结有压痛。全身淋巴结病很少报道(1%~22%的病例)。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组织细胞坏死淋巴结炎极为罕见,全世界仅报告了42例与KFD相关的无菌性脑膜炎,其中以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KFD仅有5例(包括本病例)。
沈静张乐石张格娟常明则南光贤
关键词:无菌性脑膜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以反复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原发干燥综合征(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原发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pSS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反复无菌脑炎为首发症状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患者男,47岁,因反复发热伴头痛2年余,再发1周入院。患者曾于2018年和201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头痛,当地医院诊断病毒脑炎,予以抗病毒治疗后症状改善后出院。本次入院实验室检查(2020年4月):红细胞沉降率70 mm·h^(-1);风湿免疫抗体检测ANA阳,抗dsDNA IgG型25.9 U·mL^(-1),抗SSA IgG型、抗Ro-52IgG型、抗线粒体抗体2型IgG型、抗M2-3E(BPO)IgG型均不同程度阳。脑脊液检查:压力、蛋白升高,细胞数50×10^(6)/L(单核细胞比例98%)。唇腺组织检查示间质内见淋巴细胞浸润灶。MRI示双侧软脑膜略有增强。诊断为pSS相关脑膜脑炎。给予甲泼尼龙等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结论pSS是以眼干、口干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自身免疫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较为少见,表现形式多样,应提高对pSS的认识,避免误诊。
沙晶艾山江·玉素甫江卡力比努尔·吾买尔李红燕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无菌性脑膜炎血管炎
脊髓畸胎瘤导致复发无菌性脑膜炎(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报告1例脊髓畸胎瘤导致复发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因练习瑜伽体位引发的复发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为32岁女,临床诊断为复发脑膜炎(7年)。脑膜炎每次发作前都有腰痛症状,而腰痛发生于瑜伽运动后,体检无脊髓受损体征。行腰椎MRI检查发现腰2-3节段髓内肿块,行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提示为成熟型畸胎瘤。术后类似复发无菌性脑膜炎发作停止,随访12个月未再复发。结论脊髓畸胎瘤是复发无菌性脑膜炎的罕见病因;临床因患者脊髓症状较轻易考虑为Mollaret脑膜炎;建议对无菌性脑膜炎无法确定病因患者行脊椎MRI检查协助诊断。
张健颖陈功章悦
关键词:MOLLARET脑膜炎无菌性脑膜炎

相关作者

徐爱强
作品数:457被引量:3,970H指数:30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麻疹 乙型肝炎疫苗 死亡率 疫苗
王海岩
作品数:58被引量:439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基因特征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 无菌性脑膜炎 基因特征 地方株
杜曾庆
作品数:150被引量:557H指数:13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病原学分析 儿童 川崎病 病原学
赵雅男
作品数:16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无菌性脑膜炎 肠道病毒 病毒性脑膜炎 ECHO30 病原
李岩
作品数:64被引量:517H指数:13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基因特征分析 无菌性脑膜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监测分析 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