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7篇“ 无芒隐子草“的相关文章
- 不同防风措施对无芒隐子草建植及植被恢复的效果评价
- 2024年
- 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是我国西北荒漠草原乡土草种,在干旱区矿山修复中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其建植及植被恢复效果极易受干旱区风沙气候影响。本研究在西北干旱区煤矿渣山立地条件下,评估了不同的防风措施(无处理对照、生态棒、草帘、草方格、无纺布+生态棒和草帘+生态棒)对无芒隐子草建植和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防风措施均能够降低矿山风速,其中草方格的地面粗糙度为0.15,防风效应为83.00%,防风效果最好;草方格、生态棒、生态棒+无纺布处理显著(P<0.05)提高无芒隐子草建植初期的建植率(较对照分别提高0.53%、0.56%、0.43%)和密度(较对照分别提高60.64%、55.71%、45.69%);所有防风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植被盖度,其中无纺布+生态棒处理的植被盖度达到68.40%,较对照高31.77%。本研究结果显示,草方格和无纺布+生态棒处理可以降低地块的风速,提高无芒隐子草建植率、密度以及植被盖度,对风沙较大的西北干旱矿区植被恢复提供了借鉴意义。
- 石晓琪钟天航金慧兴米素娟韩云华胡小文王彦荣祁海燕苏瑞东
- 关键词:植被修复无芒隐子草防风措施防风效果
- 长期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优势种无芒隐子草叶片解剖结构变化
- 2024年
- 为探讨长期(19年)放牧干扰下荒漠草原植物的响应与适生策略,该研究以荒漠草原优势种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不同放牧强度(控制、轻度、中度、重度)下叶片解剖结构指标,探讨无芒隐子草叶片解剖结构对长期放牧干扰作出的响应。结果表明:(1)保护组织方面,角质层厚度、角质层厚度占叶片厚度比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泡状细胞厚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与对照、中度、重度放牧区相比,轻度放牧区泡状细胞厚度显著减小。(2)维管组织方面,维管束面积、导管面积、韧皮部面积3个指标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木质部面积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维管组织占比方面,木质部占维管束面积比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而主导管占主脉维管束面积比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小。韧皮部面积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与对照区相比,3种放牧区韧皮部面积显著减小。(3)花环结构面积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与对照区相比,3种放牧区花环结构面积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无芒隐子草叶片各项解剖结构均对长期放牧干扰作出适当响应以确保自身在受放牧等人为干扰的荒漠草原脆弱生态系统中持续生存。
- 萨其拉张霞朱琳康萨如拉
- 关键词:荒漠草原放牧强度叶片解剖结构无芒隐子草
- 一种以无芒隐子草结合灌木进行干旱区矿山生态修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无芒隐子草结合灌木进行干旱区矿山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渣山成形后,表层覆土40‑60cm,采用沙壤土或沙土中的任意一种,播前施用羊粪和磷酸二铵,利用旋耕机将表层30cm土壤与肥料混合均匀,镇压后...
- 韩云华钟天航石晓琪米素娟胡小文王彦荣
-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无芒隐子草密度及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植物种群密度及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发现植物群落在放牧过程中的生态学现象及规律。为研究荒漠草原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密度差异及空间分布变化,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照区(Contral,CK)、轻度(Light grazing,LG)、中度(Moderate grazing,MG)和重度放牧区(Heavy grazing,HG),通过机械取样法收集数据,结合地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芒隐子草密度表现为LG>HG>CK>MG,随放牧强度增大,无芒隐子草的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在重度放牧条件下,密度又增加。无芒隐子草在群落中的绝对密度占比伴随放牧强度增大逐渐增大,占比为HG>MG>CK>LG。无芒隐子草在4个处理区下分型维度D_(0)数值相近,CK,LG,MG的空间结构比C/(C_(0)+C)均>0.75,HG的空间结构比C/(C_(0)+C)为0.100。放牧条件下,无芒隐子草种群空间分布较为均匀,空间异质性减弱,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
- 门欣洋吕世杰侯东杰王梓晗李治国韩国栋孙海莲王保林王忠武
- 关键词:无芒隐子草地统计分析荒漠草原
- 放牧对荒漠草原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叶片氮素重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在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中,由于长期放牧利用导致植物从外界环境中所能吸收的N素十分有限,植物N素重吸收作用对于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及减缓草原退化至关重要。本实验以内蒙古典型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叶片N素重吸收作用的差异以及成熟叶和衰老叶中N素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成熟叶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而衰老叶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重度放牧较对照组降低了16.21%,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放牧可显著提高无芒隐子草成熟叶和衰老叶的氮含量,最高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2.97%和18.75%。(2)重度放牧条件下,短花针茅氮素重吸收效率最高达到54.56%,比对照组增加20.84%;而无芒隐子草在轻度放牧处理下氮素重吸收效率最低仅为37.93%,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内蒙古荒漠草原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叶片氮素重吸收作用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存在明显差异。
- 张育涵王赟博韩国栋
- 关键词:荒漠草原放牧强度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
- 无芒隐子草闭花基因CsCly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芒隐子草闭花基因CsCly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无芒隐子草闭花基因CsCly能调控植株的花器官,诱导植物闭花授粉,避免花药外漏、花粉传播,可用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以防止基因漂流及快速获得异花授...
- 张吉宇吴凡闫启
- 无芒隐子草叶片卷曲度和厚度测量方法被引量:4
- 2021年
- 针对叶片卷曲度和厚度交互式测量方式费时、费力、误差大,传统图像处理算法普适性不高等问题,以无芒隐子草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Graham算法的最小外接矩形法实现叶片卷曲度的测量,采用矢量积法和角点检测相结合的凹凸点检测算法实现叶片厚度的测量。首先,通过石蜡制片获取无芒隐子草叶切片,利用显微镜连接计算机获取切片图像;然后,采用红色灰度化方法结合阈值分割将切片图像的目标和背景分离;最后,根据叶片卷曲度和厚度的实际测量方式,采用Graham算法通过求取目标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实现叶片卷曲度的测量,将矢量积法和角点检测相结合检测目标区域的凹凸点,通过凹点与凹点、凸点与凸点匹配实现叶片厚度的测量。选取30幅无芒隐子草叶切片图像为样本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提出的红色灰度化方法和分量法、最大值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后,图像信息熵分别为6.428 0、6.361 2、5.667 9、5.934 8、6.052 6,图像平均梯度分别为0.078 5、0.024 2、0.015 8、0.009 3、0.010 4,图像对比度分别为0.264 1、0.113 0、0.057 4、0.070 3、0.078 4,说明本文方法能更好地保持图像的边缘、细节等信息,图像清晰度更高。进行自动阈值分割后,分割的平均误检率为0.75%,平均漏检率为3.49%,平均整体分割精度达到98.14%。在有效分割目标和背景的基础上,对叶片卷曲度和厚度进行测量,并与交互式测量结果进行相比,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对叶片卷曲度和厚度的测量值与交互式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6%和3.69%,测量速度分别提高了约10倍和37倍。
- 张文霞王春光王海超殷晓飞宗哲英
- 关键词:无芒隐子草切片图像叶片厚度
- 无芒隐子草和白花草木樨全基因组及其关键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
- 全基因组序列是生物的基本遗传资源,是研究基因功能和分子机制的基础。利用基因组序列获取全基因组范围的DNA标记(如SNP),进而找到调控关键性状的基因应用于分子育种,能够缩短育种时间。超旱生植物无芒隐子草(Cleistog...
- 吴凡
- 关键词:无芒隐子草草木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香豆素
- 无芒隐子草全基因组水平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鉴定及其中断基因分析
- 2021年
- LTR反转录转座子是植物基因组内大量可移动的遗传因子,是基因组的重要成分之一。无芒隐子草基因组大小为543 M,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299079个LTR反转录转座子,占全基因组的26.54%,但是缺少无芒隐子草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的研究。基于无芒隐子草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845个,其中有410个属于Gypsy超家族,435个属于Copia超家族。对这些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插入时间的分析,发现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的大量转座发生在4百万年内,插入时间较近,插入高峰期是1~1.5百万年间。筛选出被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中断的基因有183个,145个被中断的基因得到了GO功能注释,分析了被中断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对反转录转座子的鉴定有助于深入了解无芒隐子草的进化过程,为无芒隐子草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与中断基因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 王艺蒙马甜甜欧阳子凤张吉宇
- 关键词:无芒隐子草
- 放牧强度对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结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放牧(对照区,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强度处理,分析丛生类禾草空间分布状态及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度逐渐增大。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特征在CK处理下最为复杂,随放牧强度增加,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复杂程度增加,但均小于CK处理。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均匀度在LG和MG处理下较大。CK处理下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复杂性主要由母株株丛繁殖能力、扩散能力和群落中种群竞争决定,HG处理下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复杂性由放牧家畜选择性采食、随机游走践踏和种群本身的耐受能力决定。
- 韩朝炜宝音贺希格
- 关键词:荒漠草原优势种群
相关作者
- 王彦荣

- 作品数:268被引量:3,682H指数:39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种子萌发 无芒隐子草 引物 种子
- 张吉宇

- 作品数:89被引量:51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 研究主题:基因 草木樨 无芒隐子草 白花草木樨 紫花苜蓿
- 韩云华

- 作品数:34被引量:1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种子产量 无芒隐子草 草类植物 紫花苜蓿 高粱
- 鱼小军

- 作品数:167被引量:1,383H指数:20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种子萌发 扁蓿豆 藏羊 燕麦
- 吴凡

- 作品数:33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 研究主题:草木樨 基因 种草 无芒隐子草 毛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