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篇“ 无效输注“的相关文章
- 血栓弹力图评估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出血风险的意义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评估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时出血的风险。方法研究成人AL患者PTR组与非PTR组TEG参数的特点,比较PTR组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及TEG参数的差异。结果58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AL患者发生PTR的比例为48.28%。PTR患者采用输注大剂量丙球共20例,输注有效率为40%,PTR患者采用输注配型血小板共26例,输注有效率为42.62%。分析41例PTR组与59例非PTR组的TEG参数,PTR组血小板输注前与输注后PLT值、R值、K值、α角、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PTR组血小板输注后PLT值、MA值显著高于输注前(P<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TR组与PTR组比较,输注后PLT值、MA值均明显高于PTR组(P<0.05)。PTR组患者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PLT值及TEG相关参数比较,PLT值、TEG的R值、K值、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出血组的MA值明显高于出血组(P<0.05)。结论发生PTR的AL患者单纯血小板计数不能准确反映患者发生出血风险,TEG MA值可以有助于评估AL患者的出血风险。
- 任俊林婉颐周振海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计数
- 中西医干预肝癌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肝癌的发生常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污染等进展演变而来,大部分肝癌患者合并有脾功能亢进,导致其血小板在外周血中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同时靶向药物治疗会对巨核细胞、骨髓功能等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也可使血小板数量减少。在肝癌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多次输注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情况,出血状态也未得到缓解,甚至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PTR)。肝癌患者异常出血与血小板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探讨中西医调控血小板对肝癌患者PTR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血小板的生成、肝癌患者PTR机制、中西医调控干预措施进行简要综述,为肝癌患者PTR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拓宽治疗思路。
- 农耀斌黄鸿娜黄晶晶董芷辛宋文选肖熹煜杜沅沁
- 关键词:肝癌血小板血小板无效输注中医西医
- 血小板无效输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移植预后的影响
-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血小板无效输注相关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目的:血小板无效输注( PTR)是临床实践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常见于血液病患者。目前认为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均在其发生中起作用。我们对可能导...
- 宋晓斐
- 关键词:血小板无效输注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中无效输注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中无效输注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统计患者血小板恢复百分率与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分析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264次,其中无效输注108次,无效输注率为40.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反复输注、发热、脾肿大、感染、活动性出血是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反复输注、发热、脾肿大、感染、活动性出血是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反复输注、发热、脾肿大、感染、活动性出血是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在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尽量减少无效输注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
- 李婷
-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输注无效输注护理对策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及血小板无效输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机制及预后研究
- 课题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 背景: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类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AA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造血干祖细胞(...
- 王世充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ICRORNA
- 血小板无效输注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被引量:15
- 2022年
- 血小板无效输注(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是指患者在连续2次或多次接受足够剂量的随机供者来源的ABO血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增加。PTR是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输血依赖患者的常见现象,其总体发生率为5%~34%^([1,2,3]),可导致患者血小板需求和出血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总体生存^([4])。目前国内外对于PTR的诊疗尚无指南及共识,在参考国内外该领域相关研究进展后制定本共识,旨在为PTR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范祎陈佳蒋敏韩悦吴德沛阮长耿
- 关键词:血小板无效输注血小板输注出血风险中国专家共识规范化诊疗供者来源
- 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在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40例,观察患者在骨髓抑制期不同疾病类型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比较不同输注血小板次数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有效输注率以及无效输注率。结果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输注血小板,骨髓抑制期出现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患者11例,占比27.50%。相较于输注次数1次,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患者的有效输注率更低(P<0.05),相较于输注次数6~8次,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有效输注率更高(P<0.05)。21例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中,骨髓抑制期有效输注患者19例,无效输注患者2例,占比9.52%,19例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中,骨髓抑制期有效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0例,无效输注9例,占比47.37%。相较于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组,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疾病类型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发生率最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与淋巴瘤患者的发生率较低,同时,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越易出现同种免疫,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 梁援何雨蓓卢世姗
- 关键词:血小板无效输注恶性血液病骨髓抑制期
- 伴血小板无效输注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转归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y,PTR)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IST的281例SAA的临床资料。分析PTR的SAA患者(PTRSAA)与非PTR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与长期生存。结果发生PTR患者20例(7.1%)。PTR-SAA患者中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70.0%)居多,明显高于非PTR患者(46.4%)(P=0.04)。PTR-SAA中伴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的比例(40.0%)亦明显高于非PTR患者(14.9%)(P=0.004)。PTR-SAA患者起病时血小板(PLT)(3.0×10^(9)/L)及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14×109/L)均明显低于非PTR患者(10.0×10^(9)/L和0.27×10^(9)/L,P<0.001和P=0.04)。20例PTR患者的中位2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为594×109/L。18例PTR-SAA患者完成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且ATG后PTR状态均得到改善。PTR-SAA患者的3个月和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27.8%和44.4%,均低于非PTR患者(分别为49.2%和60.7%),然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0岁(OR 2.1,95%CI 1.1~4.1,P=0.02)和VSAA(OR 3.1,95%CI 1.9~5.3,P<0.001)为影响6个月疗效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TR-SAA患者的10年预估OS为60.9%,明显低于非PTR患者(80.0%,P=0.03)。在VSAA患者中,PTR患者的10年总生存时间(OS)仍显著低于非PTR患者(45.7%比73.0%,P=0.02)。疾病严重程度(SAA)、短病程(≤50 d)为提示生存的良好因素(OR 2.7,95%CI 1.4~4.9,P=0.002;OR 1.9,95%CI 1.1~3.3,P=0.02)。结论PTR-SAA为一种特殊类型的SAA,临床预后相对不良。适当的桥接治疗可使多数患者顺利完成ATG。ATG治疗可有效改善PTR状态,高达近半数的PTR-SAA患者获得基本治愈。
- 王世充葛美丽李星鑫邵英起黄金波霍佳莉任翔张静王敏聂能金朋郑以州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血小板无效输注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6月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1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血小板输注,并观察患者临床输注情况,分析无效输注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总共输注次数302次,其中有效输注次数为184次,占比60.93%;无效输注次数118次,占比39.07%。输注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4.54±11.26)×109/L,与输注前(14.09±6.45)×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小板输注无效因素分析中,反复输注、感染、特定疾病、脾肿大、血小板配型为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血小板输注相关因素较多,如反复输注、感染、脾肿大、血小板配型、特定疾病。
- 邱晓珊邱小兰
-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无效输注
- 红细胞无效输注判定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红细胞对机体供氧、免疫调节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临床病人出现缺氧、贫血等情况时需要通过输注红细胞来缓解病情,但是无效输注的发生情况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成分输注中红细胞悬液的应用约占总用血量的44.9%,其中输注无效的发生率约为14.1%。为了提高红细胞的有效使用率,提高输注效果,节约宝贵血液资源,根据输注效果评价合理制定用血计划尤为重要。本文将红细胞输注效果判定标准和判定的检测技术做一概述。
- 袁君王伟李娜栾建凤
- 关键词:红细胞无效输注
相关作者
- 胡绍燕

- 作品数:302被引量:526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急性 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何海龙

- 作品数:200被引量:430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儿童急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患儿
- 邓晶

- 作品数:121被引量:30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 HLA抗体 HPA
- 丁浩强

- 作品数:123被引量:2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 HLA CD36 HLA抗体
- 王兆钺

- 作品数:407被引量:1,613H指数:1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血小板 发病机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