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4 篇“ 新疆小麦 “的相关文章
新疆 小麦 过氧化物酶活性基因TaPod-A1、TaPod-A3和TaPod-D1等位变异及分布规律2025年 小麦 面粉的颜色是其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为了使小麦 面粉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本研究利用位于TaPod-A1、TaPod-A3和TaPod-D1位点基因的功能标记对110份新疆 小麦 品种(系)进行等位变异基因检测。基因型与表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TaPod-A1、TaPod-A3和TaPod-D1位点的等位变异类型TaPod-A1b (35.5%)、TaPod-A3c (53.6%)和TaPod-D1b(60%)较其他等位变异类型TaPod-A1a (64.5%)、TaPod-A3a (46.4%)和TaPod-D1a(40%)均具有较高的POD活性。在新疆 小麦 材料中, TaPod-A1、TaPod-A3和TaPod-D1的3个不同基因位点上高POD活性的优异等位变异类型的分布频率均表现为引进品种(系)≈自育品种(系)>地方品种。TaPod-A3b在110份新疆 小麦 材料中并未检测出,说明该等位变异为稀有等位变异。具有TaPod-A1、TaPod-A3和TaPod-D1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品种(系)的平均POD活性高低依次为TaPod-A1b/TaPod-A3c/TaPod-D1b (2836.25 U g^(–1) min^(–1))> TaPod-A1b/TaPod-A3c/TaPod-D1a (2796.00 U g^(–1)min^(–1))> TaPod-A1b/TaPod-A3a/TaPod-D1b(2520.31Ug^(–1)min^(–1))> TaPod-A1a/TaPod-A3c/TaPod-D1b(2473.91Ug^(–1)min^(–1))> TaPod-A1a/TaPod-A3a/TaPod-D1b(2407.65Ug^(–1)min^(–1))> TaPod-A1b/TaPod-A3a/TaPod-D1a(2339.06Ug^(–1)min^(–1))> TaPod-A1a/TaPod-A3c/TaPod-D1a(2320.38Ug^(–1)min^(–1))> TaPod-A1a/TaPod-A3a/TaPod-D1a(2210.69Ug^(–1)min^(–1))。其中,具有TaPod-A1b/TaPod-A3c/TaPod-D1b等位变异基因的活性(2836.25Ug^(–1)min^(–1))极显著高于具有TaPod-A1a/TaPod-A3a/TaPod-D1a(2210.69Ug^(–1)min^(–1))(P<0.01)的品种,说明具有较多优异等位变异类型的品种具有较高的POD活性。 刘鑫源 程宇坤 王丽丽 战帅帅 马孟瑶 郭玲 耿洪伟关键词:小麦 过氧化物酶 等位变异 分子标记检测 新疆 小麦 优质高产高效关键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24年 近年来,随着小麦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新疆 小麦 单产水平不断提升,在稳产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围绕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科学化控、水肥运筹、防灾减灾、适时收获等技术,就新疆 当前小麦 高效关键栽培技术进行梳理和探讨,旨为小麦 生产提供参考。 牛康康 焦雪婷 谢奋慧关键词:小麦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化控 基于KASP技术鉴定新疆 小麦 抗病性相关基因 2024年 【目的】鉴定新疆 小麦 审定品种(系)抗病性相关基因,为小麦 育种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方法】利用KASP技术对183份新疆 小麦 品种(系)的抗病性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9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 46,频率为54.10%,64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 14a,频率为34.97%,3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 68,0份材料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 21。新疆 小麦 品种(系)中抗病基因的分布频率较低,约为26.8%。【结论】筛选出的146份材料可以作为新疆 小麦 持久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高新 时佳 王春生 王重 李剑峰 李艾玲 樊哲儒 张跃强关键词:小麦 抗病性 新疆 小麦 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分析2024年 【目的】分析新疆 小麦 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发生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田间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调研新疆 小麦 主产区小麦 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分布及防治情况,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新疆 小麦 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小麦 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常发性重大有害生物呈多发重发态势,小麦 根腐病、茎基腐病、线虫病和皮蓟马等次要病虫害有演变为重要有害生物的趋势,麦田优势杂草存在抗药性急剧增加风险。现阶段新疆 小麦 有害生物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用药次数1~2次,防效效果相对较好,但在小麦 有害生物爆发成灾规律研究、监测技术和农药产品研发、施药器械和统防统治应用等方面尚需加强。【结论】加大小麦 植保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小麦 植保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产品,健全小麦 植保服务体系,为新疆 小麦 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李进 沈煜洋 邓菲菲 陈江华 孙婧婧 李广阔 高海峰关键词:小麦 有害生物 发生为害 防控策略 新疆 小麦 品种(系)条锈病抗性与抗病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为明确115份新疆 小麦 品种(系)对当前条锈菌主要流行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及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选择CYR32、CYR34两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对供试材料进行苗期鉴定,结合由CYR32、CYR33、CYR34、水源致病类群(Su11-4、Su11-5)、贵农22致病类群(G22-14)构成的条锈菌混合菌种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同时,利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Yr48、Yr65、Yr67等9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115个小麦 品种(系)进行抗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在苗期和成株期分别有63个(占54.78%)和60个(占52.17%)品种(系)对条锈菌生理小种具有中抗及以上水平抗性,其中拉瓦得朗、新春28号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从品种(系)来源来看,供试材料综合抗性表现为自育品种(系)>引进品种(系)>地方品种。经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小麦 材料中携带Yr10、Yr17、Yr18、Yr65、Yr67的品种(系)分别有20个(17.39%)、104个(90.43%)、92个(80.00%)、114个(99.13%)和25个(21.74%),所有材料中均未检测到Yr5、Yr9、Yr15、Yr48基因。由此可见,115份供试小麦 品种(系)具有较高的抗条锈病水平,筛选出的60份表现稳定抗性的小麦 种质可作为亲本资源在培育小麦 持久抗病品种研究中加以利用。 王荣 程宇坤 白斌 孙娜 曹俊梅 张飞飞 耿洪伟关键词:小麦 条锈病 抗性鉴定 抗病基因 新疆 小麦 联合收割机主流机型质量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为掌握我区主流机型的小麦 联合收割机的产品质量和作业质量,通过对抽样选取的100位用户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目前新疆 区小麦 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雷振华 王雄 徐振洋 谢勃关键词:小麦联合收割机 新疆 小麦 地方品种重要功能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2024年 本研究利用10种与表型性状有关的44个高通量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分型标记技术,检测了117份新疆 小麦 地方品种的表型、品质、面粉色泽、籽粒蛋白质含量、粒重、抗逆、抗病等相关基因。结果表明,Ppd-D1光周期位点检测到非敏感材料116份。春化、矮杆基因位点检测中,冬性材料比例97%以上,矮化基因比例96%以上。Glu-A3和Glu-B3的标记检测中,高筋材料的比例仅占1%。有利等位基因Psy-B1中被检测出低黄色素材料,占95.7%;Pds-B1和Psy-A1基因中,以高黄色素材料为主。NAMA1检测出品质相关A1b、A1d类型材料116份。GCP_DUP标记鉴定携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材料占97%以上。抗病相关基因中,以抗叶锈病的材料为主。113份材料检测为抗穗发芽类型。 哈力旦·依克热木 刘娜 刘联正 刘联正 曹俊梅 周安定关键词:小麦地方品种 功能基因 播种模式对新疆 小麦 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24年 为确定北疆小麦 适宜的播种模式,以北疆主栽冬小麦 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41号及春小麦 品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为材料,设置晚播冬小麦 (10月8日播种,用B1表示)、极晚播冬小麦 和冬播春小麦 (10月28日播种,用B2表示)以及春播春小麦 (4月4日播种,用B3表示)三种播种模式,比较分析了播种模式间小麦 的生育进程、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B2处理的冬小麦 较B1处理晚熟约7d,生育期缩短162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及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7.6个百分点、17.1%、11.5%、9.6%、3.7%和15.9%,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7%,平均经济系数和产量与B1处理无显著差异;B2处理的春小麦 较B3处理早熟7d,生育期延长约4 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和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8.1个百分点、7.6%、5.2%和12.3%,总光合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别提高6.3%、4.0%、4.5%、24.0%和8.7%;B2处理下冬小麦 较春小麦 晚熟约4d,生育期延长约3d,出苗率和最高总茎数的平均值分别降低7.9个百分点和7.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极晚播冬小麦 和冬播春小麦 的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其中产量与晚播冬小麦 差异均不显著,熟期接近.综合考虑高产和节水及早熟的需求.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 极晚播和春小麦 冬播是北疆地区小麦 的适宜播种模式. 赵鑫琳 邢俊刚 薛丽华 孙诗仁 章建新 毛智民关键词:播种模式 冬小麦 春小麦 干物质积累 雪腐微座孢引起新疆 小麦 雪腐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新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冬小麦 主产区小麦 雪腐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农药研制及该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冬小麦 雪腐病病原菌并接种到健康小麦 上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生物学特征及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获得的菌株YLXF-1、YLXF-2及YLXF-3均可侵染健康小麦 ,且发病症状和田间症状相同;病原菌为Microdochium nivale。病原菌在5~35℃、pH值3~12、不同光照条件及供试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且大部分供试碳、氮源均可利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病原菌在20℃、pH值8、12 h光暗交替培养和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利用率较好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牛肉膏。【结论】新疆 伊犁州冬小麦 主产区小麦 雪腐病病原菌为M.nivale,病原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pH值8,光照为12 h光暗交替,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 王莉 周小云 鄢蓉 张军高 李进 李进 龚静云 杜雨 马德英 雷斌关键词:小麦 雪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麦根腐平脐蠕孢引起新疆 小麦 根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新疆 小麦 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为制定该病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麦根腐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选择新疆 试验区的代表性菌株检测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试验区代表菌株(KS1-3、YL26、TC30及ML26)均具有致病性;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小麦 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PDA培养基最为适合菌菌株的生长,温度5~35℃、pH值4~10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温度30℃,最适pH值7,对光照不敏感,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结论】新疆 小麦 根腐病病原为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其主要生物学物性与多数菌物相类似,较喜温喜光。 鄢蓉 周小云 张军高 王莉 李进 梁晶 龚静云 杜雨 李克梅 雷斌关键词:小麦根腐病
相关作者
穆培源 作品数:162 被引量:589 H指数:15 供职机构:新疆农垦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品质性状 杂交小麦 小麦品种 徐红军 作品数:159 被引量:464 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农垦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春小麦 冬小麦 杂交小麦 新春 桑伟 作品数:128 被引量:350 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农垦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品质性状 冬小麦 杂交小麦 小麦品种 聂迎彬 作品数:128 被引量:380 H指数:12 供职机构:新疆农垦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杂交小麦 冬小麦 品质性状 小麦品种 邹波 作品数:68 被引量:300 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疆农垦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品质性状 小麦品种 冬小麦 单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