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7篇“ 新生儿脓毒症“的相关文章
多模态监测技术在新生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争论话题之一。早期新生儿SAE无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无特定影像学改变,故较难在早期阶段对SAE进行明确诊断。多模态监测技术可将采集到的不同模态信息融合,对新生儿SAE进行智能化评估。本文就近年来多模态监测技术在新生儿SAE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SAE诊断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赵士棋卓娜阿日贡高娃
关键词:新生儿
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治策略
2024年
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显示,46%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在新生儿期,其中60%以上由感染性疾病引起。基于过去20年的人口水平研究显示,全球新生儿脓毒症的发病率估计为2202/10万活产婴儿,死亡率为11%~19%[1]。1996-2015年,中国新生儿脓毒症的死亡率从0.4‰降至0.1‰,显著低于2015年全球估计的2.8‰[2]。尽管产时筛查和抗生素管理显著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及严重程度,但脓毒症仍然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丁瑛雪崔红
关键词:脓毒症诊治策略新生儿
新生儿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
2024年
在全球范围内,新生儿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该病的复杂性是由广泛的病原体所致。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抗生素和相关支持治疗有了显著进步,但新生儿脓毒症的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仍受限于对发病机制了解得不够深入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探讨新生儿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新生儿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新生儿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以期为临床有效治疗新生儿脓毒症提供参考。
杨丽君崔红
关键词:脓毒症发病机制新生儿
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脓毒症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年间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选取87例新生儿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60例同期未发生细菌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1和同期发生一般细菌感染患者60例的作为对照组2。无菌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并进行血清因子检测和病原菌培养。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采用SPSS软件对组间PCT、CRP、WBC和NLR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ROC曲线。结果新生儿脓毒症病程初期临床表现主要有:体温异常(52.87%,46/87)、黄疸(36.78%,32/87)、呼吸困难(24.14%,21/87)、腹胀呕吐(17.24%,15/87)、心率异常(14.94%,13/87)和反应差(10.34%,9/87)。共培养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无乳链球菌7株和溶血葡萄球菌2株;革兰阴性菌51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2株、大肠埃希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10株和鲍曼不动杆菌3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2.22%、88.89%、69.44%、30.56%、22.22%、0.00%、8.33%、44.44%和50.00%,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产生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粘菌素耐药率分别为31.37%、56.86%、25.49%、17.65%、23.53%、35.29%、31.37%、3.92%、3.92%和0.00%。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PCT值分别为(11.55±4.22)ng/mL、(0.39±0.37)ng/mL、(8.71±4.19)ng/mL;CRP值分别为(22.69±6.08)ng/mL、(1.20±0.26)ng/mL和(16.87±6.48)ng/mL;WBC值分别为(23.08±5.06)10^(9)/L、(13.02±3.87)10^(9)/L和(20.70±4.29)10^(9)/L;NLR值分别为4.22±0.76、1.89±0.39和3.42±0.84。结论新生儿脓毒症
刘坤珍吴青阳倩
关键词:新生儿脓毒症病原学分析
血离子钙对新生儿脓毒症病情的评估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血离子钙(iCa)对新生儿脓毒症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脓毒症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53例)和严重脓毒症组(30例);比较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组患儿iCa、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iCa水平与ALB、CRP水平和NCIS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组患儿iCa、ALB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69,P<0.001;t=2.225,P=0.029;t′=-11.655,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Ca水平与ALB水平和NCIS呈正相关(r=0.445,P<0.001;r=0.480,P<0.001),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537,P<0.001)。依据新生儿低钙血症定义对iCA的界定,将83例脓毒症患儿分为iCa≥1.0 mmol/L组(57例)与iCa<1.0 mmol/L组(26例),iCa≥1.0 mmol/L组和iCa<1.0 mmol/L组患儿ALB、CRP水平及病情危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9,P<0.001;Z=-4.605,P<0.001;Z=-3.741,P<0.001)。结论iCa水平与脓毒症新生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与ALB水平、NCIS呈正相关,病情越重,iCa水平越低。
杨欣
关键词:离子钙新生儿脓毒症清蛋白C-反应蛋白
重症超声联合NT-proBNP在新生儿脓毒症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联合NT-pro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NP)在新生儿脓毒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为新生儿脓毒症的救治提供依据。 方法:1.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新生儿...
王芳
关键词:新生儿脓毒症NT-PROBNP心功能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实践指南(2024年版)被引量:3
2024年
美罗培南是新生儿脓毒症治疗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特殊级别抗菌药物之一,但其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多重耐药问题日益严峻。该指南遵循规范的制订方法与流程,针对9个临床问题形成了12条推荐意见,内容涵盖新生儿美罗培南的使用时机、推荐剂量、延长输注、监测与评估、抗菌药物调整方案、治疗疗程以及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以期为美罗培南在新生儿脓毒症患儿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循证证据与用药建议。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童笑梅周文浩杨克虎周鹏翔邢燕
关键词:美罗培南脓毒症新生儿
联合检测血清PCT、WBC及CRP对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儿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75名健康新生儿设为健康组,比较两组PCT、WBC、CRP的差异,分析PCT、WBC、CRP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价值。结果观察组PCT为(5.71±0.89)ng/mL,WBC为(25.88±3.61)×10^(9)/L,CRP为(15.63±2.11)mg/L,均高于健康组的(0.24±0.03)ng/mL、(4.36±0.97)×10^(9)/L、(3.89±0.6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79、50.056、46.346,P均<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PCT、WBC、CRP联合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86~0.983),高于3者单独诊断的0.867(95%CI=0.809~0.926)、0.898(95%CI=0.878~0.974)、0.860(95%CI=0.793~0.927)。结论PCT、WBC、CRP在新生儿脓毒症患儿体内异常升高,3者联合检测可为诊断新生儿脓毒症提供有力依据。
黄巧玲覃聪
关键词:脓毒症新生儿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
新生儿脓毒症中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多重耐药性与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分析新生儿脓毒症中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征、耐药性模式及其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脓毒症患儿80例。每例新生儿均在脓毒症发病时采集血样,使用标准血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并依据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的最新指导,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抗生素敏感性。此外,收集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早产史、母亲孕产史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等临床数据,并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性(MDR)及新生儿脓毒症患儿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80例新生儿脓毒症患者中,共分离出120株革兰阴性菌,其中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分别占40.00%(48/120)和30.00%(36/120)。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和氟氯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0.00%(72/120)和54.17%(65/120),其中MDR菌株占52.50%(63/1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2.52,95%CI=1.24-5.34,P<0.05)、早产(OR=2.34,95%CI=1.11-4.75,P<0.05)、妊娠期使用抗生素(OR=2.40,95%CI=1.31-4.71,P<0.05)、Apgar评分较低(OR=1.88,95%CI=1.12-3.14,P<0.05)和机械通气(OR=2.11,95%CI=1.04-4.51,P<0.05)是影响新生儿脓毒症中革兰阴性菌MDR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MDR菌株感染(OR=3.86,95%CI=2.02-7.38,P<0.05)、低出生体重(OR=3.26,95%CI=1.65-6.45,P<0.05)、早产(OR=2.77,95%CI=1.42-5.41,P<0.05)和机械通气(OR=2.34,95%CI=1.13-4.84,P<0.05)是新生儿脓毒症患儿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脓毒症中主要的革兰阴性菌,MDR菌株在新生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显著增加了院内死亡风险。低出生体重、早产、妊娠期使用抗生素、Apgar评分较低及机械通气需求是MDR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也与新生儿脓毒症患儿的院内死亡显�
许华彭昊姚振宏文鹏
关键词:新生儿脓毒症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性抗生素敏感性
羟基壬烯醛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焦亡减轻新生儿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2024年
目的探讨4-羟基壬烯醛(HNE)通过抑制内皮细胞(ECs)焦亡在减轻新生儿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新生小鼠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Sham组);(2)假手术小鼠接受HNE治疗组(Sham+HNE组);(3)盲肠浆液(cecal slurry,CS)处理组(CS组);(4)CS处理的GSDMD^(-/-)小鼠组(CS+GSDMD^(-/-)组);(5)CS小鼠接受HNE治疗组(CS+HNE组)。通过肺组织病理学和肺湿/干重量比评估肺损伤程度。分离小鼠ECs,并分为Ctrl组、LPS+ATP组、LPS+ATP+HNE-L组和LPS+ATP+HNE-H组。蛋白质印迹法评估HNE和Caspase-1途径表达。结果与CS组相比,CS+HNE组和CS+GSDMD^(-/-)组小鼠的肺组织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肺组织的湿和干重量比显著降低(P<0.05)。小鼠72 h存活率观察结果显示,与CS组相比,CS+HNE组和CS+GSDMD^(-/-)组小鼠的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CS+HNE组和CS+GSDMD^(-/-)组小鼠的肺ECs中GSDMD-N、C-caspase-1、NLRP3、IL-18、IL-1β表达显著低于CS组(P<0.05)。与Ctrl组细胞相比,LPS+ATP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0.05),和增加了GSDMD、C-caspase-1、NLRP3、IL-18、IL-1β的蛋白表达(P<0.05),而这些作用也被HNE抑制。结论HNE可以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传导来抑制肺ECs细胞焦亡,并改善脓毒症小鼠的ALI。
武周游李婷张腾伟房巧燕杨刘黎巧
关键词:4-羟基壬烯醛内皮细胞新生儿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相关作者

陈昌辉
作品数:218被引量:1,282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胆红素 儿童 婴儿 新生儿脐血
崔红
作品数:162被引量:307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早产儿 新生儿 新生大鼠 未成熟
黄为民
作品数:106被引量:698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生大鼠 婴儿
张成元
作品数:62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绒毛膜羊膜炎 胎盘病理
陈一欢
作品数:31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婴儿 救治 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