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03篇“ 新生儿溶血症“的相关文章
脐血溶血三项联合血清总胆红素在新生儿溶血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脐血溶血三项联合血清总胆红素在新生儿溶血(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分娩的70例确诊为ABO-HDN的患儿作为HDN组,另选取7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非HDN组,均在其出生时立即取脐带血样本和外周血样本进行溶血三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以及游离抗体试验),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采用Kappa一致性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独溶血三项试验、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ABO-HDN的价值。根据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分为Ⅰ型[3项均为(+)]、Ⅱ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Ⅲ型[游离抗体(+)、放散试验(+)]、Ⅳ型[放散试验(+)],比较不同溶血三项试验结果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析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溶血三项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溶血三项试验诊断HDN 64例,Kappa值为0.839,准确度为91.43%;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确诊HDN 62例,Kappa值为0.743,准确度为87.14%;溶血三项试验联合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确诊HDN 68例,Kappa值为0.943,准确度为97.1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脐血溶血三项检测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联合诊断HDN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单项诊断(P<0.05)。Ⅰ型、Ⅱ型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Ⅲ型和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溶血三项检测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HD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张文俊张玉萍钱晓雪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血清总胆红素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下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溶血光疗期患儿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下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溶血光疗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82例新生儿溶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下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体表黄疸消散时间、蓝光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血生化指标(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体表黄疸消散时间、蓝光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下护理管理可促进新生儿溶血光疗期患儿病情及血生化指标恢复,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高广琴岳艳丽高峰王红利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光疗黄疸满意度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孕妇IgG抗体亚型在评估新生儿溶血中的应用
2024年
探究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孕妇IgG抗体亚型在评估新生儿溶血中的应用。方法 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50例孕妇采取了母体抗体效价分析,其中O型血孕妇有40例,RH阴性血孕妇有10例。利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孕妇的IgG抗体亚型,按照总体的IgG抗体亚型进行分组对比,效价<256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有20例,且>256的孕妇作为观察组,有30例。结果 观察组的孕妇IgG抗体亚型含量高于对照组,且IgG抗体亚型低于观察组孕妇的IgG抗体效价越高,新生儿溶血发生率就越高。结论 IgG抗体亚型含量与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正相关系,且IgG3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存在负性相关。本文提出的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可以同时检测出IgG1和IgG3含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杨久扬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输血科孕妇1384例及其新生儿1384例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溶血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84例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溶血90例,发生率为6.50%,其中男性和女性新生儿溶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孕妇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高于年龄<35岁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次数≥2次孕妇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高于妊娠次数<2次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型、A型、B型、O型血孕妇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IgG效价<1∶64、1∶64、1∶128、1∶256、≥1∶512孕妇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妊娠次数、血型、IgG效价为新生儿溶血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孕妇血型、lgG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的关系密切,新生儿溶血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大、妊娠次数的增加、IgG效价的升高而升高。
李晓梅左林霞赵妮
关键词:孕妇血型新生儿溶血症影响因素
新生儿溶血换血治疗中母子血型抗体配合的必要性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对1例由Rh血型系统抗-Ec造成的新生儿溶血(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患儿的换血治疗分析,探讨HDN患儿输血或换血治疗中除考虑新生儿ABO血型外,还要考虑母体意外抗体对应抗原的重要性。方法:患儿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证实HDN是由母体的抗-Ec免疫所致,故选择ABO配合及来自母体意外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红细胞进行换血治疗。结果:经药物治疗及配合性血液换血治疗后效果明显,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对胎母血型抗体免疫性溶血输血及换血治疗时,不能只考虑传统ABO同型输注,必须结合母亲抗体特异性选择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血液制品,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输注效果。
柴雪梅刘蓉霞杨海阳安娜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血型
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在新生儿溶血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究免疫丙种球蛋白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溶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患儿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蓝光照射治疗)和研究组(免疫丙种球蛋白+蓝光照射治疗),各5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状改善时间,血清指标[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新生儿神经发育[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进行评估]、贫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黄疸消退、蓝光治疗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TBA、TBIL、PCT、hs-CRP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FPG比较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贫血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2.73%(P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溶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的神经发育,减少炎反应,且不改变血糖水平。
曹艳平
关键词:蓝光新生儿溶血症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孕妇IgG抗体亚型在评估新生儿溶血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人IgG抗体亚型在评估新生儿溶血(HDN)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3月本院行母体抗体效价检测的孕妇50例,O型孕妇42例、Rh阴性孕妇8例,采用自主研发的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对其IgG抗体亚型进行检测,根据孕妇总IgG抗体效价分组,效价<256纳入低效价组(n=19),≥256纳入高效价组(n=31)。检测各组孕妇血清中致敏抗体IgG亚型种类和含量,分析其与HDN的相关性。结果:50例中总IgG抗体效价>64有40例占80.0%,以256居多占30.0%。50例中有27例发生HDN(54.0%),且总IgG抗体效价越高HDN发病率越高(P<0.05)。高效价组IgG1含量高于低效价组,IgG3含量低于低效价组(P<0.05);高效价组和低效价组的IgG2、IgG4含量比较无差异(P>0.05);HDN患儿产后3d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42.68±11.65)μmol/L,母体IgG1含量为(6.25±0.63)g/L,IgG3含量为(0.34±0.12)g/L。IgG1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r=0.603,P<0.001),IgG3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0.675,P<0.001)。结论:对有溶血风险的孕妇早期行IgG抗体检测有利于HDN的早期诊断,IgG1、IgG3是HDN的主要致敏抗体,其含量与HDN的发病有关。本研究制备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卡可同时检测IgG1与IgG3含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唐萍蒋川曾理谢巧云李凌波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IGG抗体效价
换血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换血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HD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HDN患儿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换血疗法。比较2组状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血生化指标[血清胆红素(TBIL)、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含量]、神经行为能力(NBNA)评分、并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TBIL水平显著下降、RBC及Hb含量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升高,并发发生率显著下降(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HDN,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BIL水平,提高RBC、Hb含量,快速改善状,减少神经系统、脑组织损伤,改善预后。
聂雪丽柴宝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丙种球蛋白换血疗法
双面冷光源与常规蓝光治疗新生儿溶血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年
评价给予新生儿溶血患儿双面冷光源与常规蓝光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治疗情况。方法:遴选我院儿科接诊的106例新生儿溶血患儿实施研究,研究日期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以随机综合平衡法分组,将采取常规蓝光治疗的53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采取双面冷光源治疗的53例患儿纳入试验组,持续治疗10d后评价疗效、血清总胆红素、谷氨酸脱氢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10d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21.27±10.29)umol/L,谷氨酸脱氢酶是(0.61±0.13)U/L,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新生儿溶血的治疗中,双面冷光源治疗效果明显较常规蓝光理想,能够改善血清总胆红素与谷氨酸脱氢酶水平,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应用价值理想。
庞欢欢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溶血并发黄疸中的预防效果观察
2021年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溶血并发黄疸中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20.04-2021.04这一年间内,将我院收治的溶血新生儿,随机选取9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采用数字奇偶法为患儿分组,有常规性护理的47例患儿为对照组,以及47例的观察组患儿,应用预见性护理,展开两组患儿的黄疸预防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发生率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明显更低,(P<0.05);此外,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5d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相比对照组患儿更优,(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患儿家属相比更高,(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溶血并发黄疸的预防,临床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最佳,可有效的降低患儿的黄疸发生率,利于患儿家属的认可与满意,值得推广。
胡程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新生儿溶血症黄疸

相关作者

季钢
作品数:34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合肥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阴道 ICSI 新生儿 新生儿溶血症 玻璃化
柴雪梅
作品数:17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青海省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抗-D 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安全 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症
白英哲
作品数:24被引量:13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血栓弹力图 抗体 输血 自身抗体 新生儿溶血症
李建刚
作品数:19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溶血症 筛查结果分析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黄疸 输血安全
许萍
作品数:8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
研究主题:病毒核酸 新生儿溶血症 流式细胞仪 筛检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