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069篇“ 新生儿并发症“的相关文章
- 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在肩难产新生儿并发症预防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在肩难产新生儿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签法将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自然分娩的肩难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娩肩法和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进行分娩。比较2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和窒息情况、盆底肌收缩运动肌电值。结果:与对照组(20.22%)相比较,观察组新生儿产伤总发生率(3.33%)较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6%;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盆底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较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应用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分娩,能有效预防肩难产新生儿并发症,且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有利于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
- 廖丽琴刘四华文慧珍
- 关键词:肩难产新生儿并发症
-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
- 2024年
- 探究妊娠糖尿病与新生儿并发症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研究共选取新生儿100例,均为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其中母体妊娠糖尿病为研究组[40例(控制良好组)、60例(控制不良组)],母体健康的为对照组,均为100例。比较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脂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新生儿出生短期内血糖水平更低;研究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研究组新生儿的TC、TG、HDL更高,LDL更低(P<0.05)。控制良好组新生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TC、TG、HDL更低,LDL更高(P<0.05)。结论 母体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儿出生后的血糖、血脂的异常风险和并发症风险更高,通过母体孕期的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并改善新生儿的血脂指标。
- 丁淑颖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并发症
- 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的专科护理小组对危重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的专科护理小组对危重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20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的专科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情况及家属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指数(OI)、血氧饱和度(SaO2)]与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血气指标(PaO2、S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O2、PaO2、OI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SaO2、PaO2、O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家属PAN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正向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的专科护理小组能显著降低危重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预后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及家属情绪状态,提升患儿家属正向情绪。
- 石丹韦柳密胡高艳
- 关键词:专科护理小组危重新生儿并发症
- 基于产科资料和血清学指标构建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儿/新生儿并发症的预测模型
- 2024年
- 目的基于产科资料和血清学指标构建足月妊娠胎膜早破(PROM)胎儿/新生儿并发症的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早期预测及预防胎儿/新生儿发生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240例足月PROM产妇分为建模组162例和验证组78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C-反应蛋白(CRP)、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建模组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组足月PROM胎儿/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对该模型进行评估验证。结果建模组中发生并发症60例(发生组),未发生并发症102例(未发生组)。发生组PROM孕周37周0~6 d、内检次数≥3次、阴道炎、破膜至分娩时间24~72 h产妇占比及血清β-HCG、CRP、MMP-3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OM孕周37周0~6 d、内检次数≥3次、破膜至分娩时间24~72 h及血清β-HCG、CRP、MMP-3水平升高是足月PROM胎儿/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指标构建建模组中足月PROM胎儿/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91、0.877。ROC曲线显示,该列线图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6(95%CI:0.858~0.990)、0.938(95%CI:0.875~0.962)。决策曲线显示,当建模组高风险阈值在0.0~0.8时、验证组高风险阈值在0.0~0.8时,该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足月PROM胎儿/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包括PROM孕周、内检次数、破膜至分娩时间和血清β-HCG、CRP、MMP-3水平,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可能改善妊娠结局。
- 郑丽静栗丽吴生钦李志萍陈益香
-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金属蛋白酶-3新生儿并发症
- 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探究
- 2024年
- 应用循证护理提高HIE患儿并发症率的探讨。方法 以130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130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对照护理后的疗效。结果 在护理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实验组的发展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护理质量上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方法。
- 刘亚丽
- 关键词:循证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 基于多学科团队(MDT)的全程干预模式在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探究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构建MDT团队全程干预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制定为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研究样本制定为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电脑抽号法分为2组,研究组:100例、构建MDT团队全程干预模式;常规组:100例、常规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结果 两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等对比无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改善效果、血糖水平控制效果等均更高(p<0.05)。结论 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构建MDT团队全程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更明显。
- 张继山陈梅张敏陈德祥刘蓉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 鸟巢式护理在降低低体重新生儿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研究鸟巢式护理模式降低低体重儿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低体重新生儿60例,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指标;护理前后低体重儿体质量、身高、头围;并发症发生率;低体重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各临床护理指标、低体重儿体质量、身高、头围、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体重新生儿通过鸟巢式护理模式干预,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姚中艳
- 关键词:低体重儿并发症
- 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相关影响因素及新生儿并发症分析
- 2023年
- 通过对134例新生儿窒息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生后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及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为预防其发生、指导后续治疗提出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13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孕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早产、低出生体重时,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的风险更高,与轻度窒息组的影响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与重度窒息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1min、5min及血气分析pH、碱剩余、乳酸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症的前五位依次是:黄疸,肺炎,心肌受损和酸中毒,颅内出血与低钙血症并列第五。结论 对于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其出现各种常见并发症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其中肺炎、酸中毒、颅内出血及HIE的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 毛静鑫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
- 脐动脉血气与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并发症的相关分析
- 2023年
- 分析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10于本院经阴道分娩且发生并发症的新生儿共计94例,纳入到并发症组(n=94)统计其血气分析结果各项指标情况。另选取同时期于本院经阴道分娩但并未出现并发症的新生儿共计50例作为对照,纳入到健康组(n=50)。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并分析导致不同并发症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 并发症组与健康组在pH值、乳酸、PCO2、HCO3-及BE水平比较差异显著,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但两组PO2水平比较差异不大(P>0.05)。在5min Apgar<10分方面,并发症组发生患者占比(38例,占比40.43%)高于健康组(2例,占比4.00%)(P<0.05);在pH值<7.2方面,并发症组发生患者占比(86例,占比91.49%)高于健康组(12例,占比4.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导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脐动脉血气pH值<7.2、5min Apgar<10分、早产为独立危险因素,检验值P<0.05;最小保护因素为孕母年平,但是新生儿并发症与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妊娠糖尿病及孕母产次无相关性,检验值P>0.05。结论 脐动脉血气pH值<7.2、5min Apgar<10分、早产为导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同并发症发生时导致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
- 黄德平
- 关键词:脐动脉血气分析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并发症APGAR评分
- 脐静脉置管时长对危重症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UVC)时长对危重症新生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180例出生体质量<1800 g、持续性低血糖或重度窒息的危重新生儿,根据患儿留置UVC时间分为对照组(置管时长≤7 d,n=74)与观察组(置管时长>7 d,n=106),比较感染相关指标(撤管3 d内感染指标异常、置管7 d后使用抗生素、血培养阳性)、管端培养阳性情况以及胃潴留、腹胀、呕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reocolitis,NEC)、脐炎、血栓形成、肝脏并发症、胸腹腔及心包积液、静脉营养时间、达到全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撤管3 d内感染指标异常26例(24.5%),对照组13例(1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5);观察组患儿置管7 d后使用抗生素30例(28.3%),对照组18例(2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05)。观察组患儿血培养阳性3例(2.8%),对照组2例(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05)。两组患儿的管端均未培养出细菌。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血栓形成、肝脏并发症、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其他并发症如胃潴留、腹胀、呕吐、新生儿NEC、脐炎、静脉营养时间、达到全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短期使用UVC相比,延长UVC达7 d以上不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可适当延长UVC时长为危重症新生儿提供营养支持与治疗。
- 郭明焦明月尚志忠姜彦彪马彬张雪峰
- 关键词:脐静脉置管置管时间新生儿感染拔管时间并发症
相关作者
- 杨慧霞

- 作品数:1,145被引量:13,633H指数:6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 糖尿病
- 马良坤

- 作品数:334被引量:1,70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孕期 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 孕早期 妊娠期
- 刘兴会

- 作品数:432被引量:5,998H指数:3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产后出血 子痫前期 妊娠 妊娠期 孕妇
- 刘瑛

- 作品数:11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 产科疾病 新生儿并发症 围产保健
- 王琳

- 作品数:40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儿童 哮喘 并发症 新生儿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