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6篇“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相关文章
-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 2024年
-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根本意义上是新时期之初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念变化的基本体现,它实现了批评方法从一元到多元的深刻变革,彰显出一种时代性的、难能可贵的理论品格,其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协和一致,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体性等现代性价值诉求。这一变革有力地冲击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模式,开启了新时期文学批评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并为当下文学批评理论探索包括文学批评主体性建设、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的建构及文学批评学科意识的持续增强等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 颜敏陈海艳
-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批评
- 张光年新时期文学批评研究(1977-1986)
- 张光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1977年担任《人民文学》主编,开始主导文艺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工作。1979-1984年任作协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成为新时期文坛重要领导人之一,参与主持文坛各项事宜...
- 彭莹
-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文学批评
- 文学批评的形态:由整体走向分裂——新时期文学批评的走向之一
- 2019年
- 从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历史走向之一是批评形态由整体走向分裂,这种分裂具体表现为主潮批评缺席,中心批评瓦解,其实质在于共识的破裂、普遍意义的终结、价值认同的多元化。
- 刘雪松
-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批评
- “自我批评”与新时期文学批评话语的生产——以《人民日报》三篇“自我批评”的检讨文章为中心
- 2017年
- 以《人民日报》三篇"自我批评"的检讨文章为主体的文学批评话语,丰富而又具体地呈现出新时期文学批评的现实图景和文学的生态,进而剖析文学批评在新时期面临的文学困境和理论诉求。这一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生产不仅清晰地呈现出政治制度在文学批评话语中的规范和训导的制度设计作用,也反映出在新时期文学语境下,文学批评所呈现出的时代特点和批评特质。可以说,这一独特历史现象的文学批评活动在新时期文学研究中具有启发性的意味,开启了文学批评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将文学与政治关系的阐释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并且迅速将其历史化,从而在探索和反思的互训中,力图实现文学批评的客观化。
- 许永宁
- 关键词:文学批评新时期文学
- 试论藏族新时期文学批评
- 藏族新时期文学只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史,但创造者们贯彻了文学即人学的文艺观,使得作品内容贴近现实,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可是,它毕竟发展时间短,还没有形成坚实的理论体系,尤其是批评界的沉默和脆弱的现状无法引导和推动文学创造。对...
- 扎西项杰
-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欣赏
- 《文艺报》与“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空间建构——以“舆论姿态与内容指向(1978-1980)”为视角
- 2014年
-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批判与斗争"的舆论姿态、"回忆与期待"的内容指向彰显着主导文学评论刊物的媒介价值观与立场。
- 魏宝涛
- 关键词:《文艺报》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文化认同
- 新时期文学批评反思及新世纪文学批评期待
- 2014年
- 文章对新时期的文学批评进行了反思,认为:"纯文学"、"向内转"理论的提出和践行在客观上让文学自愿边缘化、玩偶化;"纯文学"的理念导致文坛格局内部失衡,自伤其根,自弃"文化领导权"。"重写文学史"在对已有文学价值评判体系进行颠覆之后,没有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能够科学评判文学价值的价值体系。在此背景下,期待新世纪文学批评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为时代树标杆!期待新世纪文学批评建构一套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科学原则的崭新体系。
- 吴畏吴暋
- 关键词:文学批评
- 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与理论反思
- 本文立足于19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与理论,对新时期的文学批评加以回顾和反思。1980年代,“文学是人学”的观念复兴,文学批评开始关注文学的内部规律和本体属性,文学批评打破了政治功利的长期禁锢,为文学...
- 杨逾涵
- 关键词:文学批评批评语境
- 《花城》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踪迹
- 2012年
- 一、从当下的热点到《花城》的文学批评《花城》历来作品与批评并重(据笔者统计,从1979年创刊到2010年,《花城》共发表理论批评文章527篇),为当代批评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对先锋文学的转型、后现代的兴起、大众文化的研究、第三种批评、新生代作家论、先锋作家论,等等,这些都是对文化与文学思潮的具体而精准的把脉。其实,《花城》的贡献远远超出了一个纯文学刊物所能做到的。国外小说评介、作品争鸣、当代作家论、当代作家访谈录、笔会笔谈研讨会,等等,成为《花城》长期以来的重头戏,刻下了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鲜活而真实的轨迹。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一些评论家的文章,
- 周航
- 关键词:文学批评大众文化作家论
- 《文艺报》与新时期文学批评“主题场域”的建构——以“资料整理”作为方法
- 2012年
-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批评"主题场域"的建构关联紧密。借助文献资料整理,我们能够清晰地描绘和勾勒出《文艺报》建构主题场域的媒介行为轨迹。依托于构架思路,主题场域文化意义分析成为一种可行的策略;意义的文本组织内部具备"多向度"解码和阐释的可能;此外,以"历史回叙"能够激活和发掘主题场域建构中潜隐的因素和意义指涉。
- 魏宝涛
- 关键词:《文艺报》新时期文学批评场域
相关作者
- 魏宝涛

- 作品数:50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
- 研究主题:《文艺报》 文化认同 新时期文学批评 十七年文学批评 朋友圈
- 颜敏

- 作品数:55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长篇小说 知识分子 女性意识 疏离 历史叙事
- 赵黎波

- 作品数:42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批评 启蒙话语 启蒙 重返八十年代 小说
- 陈海艳

- 作品数:22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高校学生 文学主体论 文学评论 教学有效 写作能力
- 李树榕

- 作品数:85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政协
- 研究主题:电视剧 文化资源 草原文化 文化自觉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