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篇“ 新感受力“的相关文章
- 中国中古音乐史研究的“新感受力”——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
- 2024年
- 作为中国音乐断代史之一的中古音乐史,其具有不同一般的时空维度和“中世性”的历史文化特质。夏滟洲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以新的学术视域、学术术语和学科范式,将公元3~9世纪的中国中古音乐制度、音乐人、音乐活动、文化区域等历史事项,置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相交互的学术场域,集中研究中古音乐的主体—伎乐与乐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质,构建了中国中古音乐新的“历史映像”,显示出有别于同类研究的“新感受力”和学术张力。
- 陈永
- 关键词:新感受力
- 走向听觉美学——唤起一种“新感受力”
- 2023年
- 基于对美学概念史、当代艺术实践以及当前现实特征的梳理,可以重新发掘美学研究的原初含义并重新阐明“感性”概念之于美学研究的重要性。韦尔施基于对当前媒介环境的分析,审慎地提出了转向听觉文化研究的设想并认为转向“听觉”领域的研究可以成为当前呼唤感性复苏大背景下的一条重要的研究路径。从美学的学术史流变来纵向梳理,鲍姆嘉滕在对“美学”概念作出界定之时就已将“感性”视作其核心要义。同时,转向“听觉”这一研究路径也能够在从马尔库塞到桑塔格等人的美学观念坐标系中找到应有之位。
- 汪弘扬沙俊双
- 关键词:感性新感受力
- 论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美学
-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艺术评论家,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她学识渊博、感受敏锐、颇有文艺方面的洞察力,其批评理论涉及文学、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充满了洞见和哲思。其中,她的“新感受力”美学是她思想的一个结晶...
- 王晓婵
- 关键词:美学理论新感受力艺术欣赏
-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的新感受力 ——论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
- “新感受力”是苏珊·桑塔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美学理论思想,它不仅是对审美现代性思想的一种延续,也是桑塔格理论版图中的核心概念。在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下,文化的整体性被瓦解,艺术在内部和外部都遭受着某种分离。在文化被人...
- 林晨
-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新感受力
- 数字时代粉丝文艺批评的“新感受力”与价值反思——兼与李雷教授商榷被引量:3
- 2022年
- 粉丝贴近文本的沉浸式阅读方式使其在情感近距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本体验、审美与批评能力,即苏珊·桑塔格所说的“新感受力”。“新感受力”既是粉丝对于文本的体验和批评方式,也是粉丝自身身份的一种文化表征,它使得粉丝文艺批评摆脱了学院派批评基于理论的阐释方式,并强调个体的感性认识在批评中的重要性。数字时代媒介环境的变迁和文艺批评的空间转向进一步凸显了“新感受力”批评的价值,并呼唤新数字批评理性的到来。
- 钱烨夫徐剑
- 关键词:粉丝新感受力
- 论詹妮特·温特森小说中的“新感受力”
- 著名的英国当代作家詹妮特·温特森被公认为是酷儿文化的代言人。自从她的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成名以来,她发表了很多其他的作品。与其早期作品的广泛接受度不同的是,其后期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如:爱、激情、欲望与想象,被...
- 陈利华
- 关键词:英国小说新感受力
- 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
- 针对艺术与科技两种文化的冲突,美国文论家苏珊·桑塔格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新感受力”美学观,认为不应将艺术与科技对立,一方面当代艺术吸纳了科学理性精神及科技手段,受众的艺术观需要随之改变;另一方面工业社会以来人们出现了...
- 赵宇腾
- 关键词:美国文学文艺欣赏
- 文献传递
- 论阿来《云中记》的“新感受力”写作被引量:1
- 2020年
- 《云中记》是阿来的最新长篇小说,也是"一部绝处逢生的杰作"[1]。这部小说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通过一个藏族祭师阿巴返回"云中村"安抚鬼魂的故事,记录了生命的苦难,也是对"生命的颂歌"。《云中记》创作于201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十年之后,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沉淀期。至于为何要"克制"这么久才动笔,阿来在接受采访时说,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灾民心态",造成心态的失控,另一方面,还没找到一种处理死亡、自然的"表达情绪"。
- 贺江
- 关键词:新感受力汶川大地震绝处逢生鬼魂
- 生活之诗与“新感受力”的强化
- 2020年
- 通过阅读《文学港》2020年初至今刊发的部分诗歌作品,我能感觉到诗人和编者拥有自觉的“诗的意识”:首先,诗是生活的,可以源于生活,也可以超越生活,还可以解构生活,但一定是和生活对话以后流露出的“真言”。这些真言并非都是真理,但它最好是一种别样的美——文字上的出其不意之美,智识上的理趣之美,情感上的共鸣之美,以及阅读后的“不知所措”之美。
- 刘波
- 关键词:新感受力诗歌作品出其不意
- 桑塔格的“新感受力”与艺术的功能
- 2020年
- 苏珊·桑塔格兼具批评和创作能力,她在讲求创新的现代主义艺术中既扮演了参与者,又扮演了批评者。"感受力"一方面是审美主体将审美经验个体化、萌发和增进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根本条件,另一方面又充当了使历史和社会语境中各种规训机制发挥其效能的核心因素。但现代艺术被庸俗的感受力打上了烙印,创作和批评话语沦为消费主义的附庸,这也正是其以审美化抵制为特征的原因所在,因此"新感受力"应运而生。桑塔格的批评实践体现了她本人所坚持和笃信的美学主义和道德主义、美学价值和伦理价值、美和伦理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不可分割性。桑塔格的批评实践由文化艺术的生产机制入手,最终诉诸文化批评潜在的政治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她被称为现代主义的"解药"。
- 蒋思洁
- 关键词:现代艺术
相关作者
- 刘丹凌

- 作品数:79被引量:458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国家形象 媒介评论 评阅 审读 新媒体语境
- 陈文钢

- 作品数:20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桑塔格 新感受力 色情 反本质主义 《恩主》
- 黄文达

- 作品数:18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电影 影像 新感受力 剪辑 影像本体
- 闫金红

-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开封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新感受力 美学思想 先秦儒家 先秦 儒家文化
- 张良丛

- 作品数:39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审美人类学 审美 文本 审美制度 现代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