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篇“ 断层传播褶皱“的相关文章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断层传播褶皱地表构造变形遥感解析
不同的构造变形区通常经历了不同的构造变形过程和不同的变形机制,产生了不同的构造形迹,这些构造形迹与地面的不同交切关系形成了形态多样的地表变形纹理。这些纹理中的一些就是我们熟悉的构造样式,但多数并不为我们所认识,而它们同样...
殷赵慧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断层传播褶皱
断层传播褶皱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以贝尔凹陷为例
本论文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靶区,系统分析正断层传播褶皱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基于对主要断层平剖样式的研究,结合其相关褶皱几何样式,分析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认为正断层附近发育在南屯组至大磨拐河组的单斜构造属于正...
于爱暄
关键词:贝尔凹陷
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应变分布被引量:4
2018年
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褶皱-冲断带重要的构造样式和圈闭类型,通过研究构造变形几何特征与应变分布规律可探讨其成因机制。采用修正的满足速度连续性和应变相容性的三角剪切带速度分布模型,使用柯西方程计算三角剪切带内瞬时应变速率,分析其应变差异分布;使用MATLAB软件对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进行正演模拟,获得不同参数影响下褶皱的几何形态与累积应变分布特点,根据应变分布特征探讨可能的断层传播模式。结果表明:三角剪切带在断层端点前方区域存在应变集中,断层端点邻近区域变形强烈,将导致断层端点向前传播,应变随远离断层端点迅速衰减,岩层以褶皱形式协调变形;影响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应变分布的参数为三角剪切角与P/S比值。三角剪切角决定了褶皱宽度,剪切角越小,褶皱愈紧闭,应变也愈强烈;P/S比值影响着卷入变形的地层范围与累计应变的时间。高P/S比值时,断层迅速传播,地层变形微弱;低P/S比值时,地层累计变形时间长,变形强烈,断层下盘向斜构造明显发育,出现地层增厚的现象。
张伟康何登发
关键词:断层构造样式
库车坳陷东部碎屑岩层新生代断层传播褶皱过程中的裂缝发育模式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完善和拓展了前陆冲断带地区构造裂缝信息提取的技术方法,实现了从目标露头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中选取裂缝平面并计算平面产状,以及识别我们要研究的尺度的裂缝并计算裂缝面密度。结合地质学、几何学、统计分...
曹婷
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碎屑岩裂缝发育
断层传播褶皱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2017年
断层传播褶皱断层相关褶皱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它一般形成于逆冲断层中。当断面的扩张速度小于滑移速度时,逆冲岩块运动较快,内部聚集应变能,而在断层面扩张的前方就会形成褶皱加以调节,这类褶皱称为断层传播褶皱。经过许多的地质学家研究认为这是沿断层面向上变宽的三角形分布式剪切的调节过程,而三角剪切区主要由断层的上顶点所决定。这种褶皱最早是Hardy和Ford发现并且成功的建立了此种褶皱的几何数字模拟模型。由于断层传播褶皱的形成主要受三角剪切区的控制,因此主要研究三角剪切区。
宋淑霞
关键词:断层传播褶皱运动学
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在祁连山北缘断裂中的应用:以黑河口断层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逆冲断层运动学过程研究可为造山作用和盆地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NFT)是一条主要的边界断裂,控制着祁连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变形,但对于该断裂系统的运动学过程缺乏研究。甘肃张掖西南莺落峡附近,黑河口断层(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一部分)穿过红沙沟并导致其阶地面错断和褶皱变形。为了研究该区域褶皱变形特征和断层运动学过程,我们首先在红沙沟区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并对变形的地层和阶地面进行了测量,然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来验证褶皱模型。红沙沟保存有9级河流阶地,利用差分GPS对阶地面的高程进行了测量,同时在野外测量了部分地层的产状。多处断层剖面表明该区域变形属于基底卷入的构造类型,另外变形的阶地面在近断层处表现出明显的褶皱形态。结合阶地面变形特征以及地层的变形,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模型被初步用于该区域构造变形的解释。模型模拟得到自T5、T6和T7形成以来断层滑动量分别是 44±7m、59±10m和 164±28m;结合T6年代得到自约9万年以来该断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 0.68±0.19mm/a,垂直分量为 0.58±0.13mm/a。根据地层与阶地变形特征,并结合模型模拟结果,我们认为祁连山山前基底断层卷入的构造中,在断层出露地表之前,断层顶端存在一个分散式的三角形变形区,区域的应力状态控制着下伏地层和上覆地貌面的褶皱变形。
曹喜林胡小飞潘保田毛俊伟张建刘晓鹏
伸展断层传播褶皱研究现状被引量:6
2009年
伸展断层传播褶皱是伸展环境中重要的一种褶皱类型,是由于隐伏基底正断层活化向上传播而引起上覆地层发生的弯曲。多年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向上变宽的三角形分布式剪切调节过程,断层的上端点限定了三角剪切区的顶点。运用三角剪切的速度模型很好地拟合和描述变形区内物质的运动,三角剪切区的顶角和断层向上传播/断层向下滑移比值(p/s)是控制伸展断层传播褶皱变形过程和几何形态的重要的运动学参数。伸展断层传播褶皱的发育过程可以根据断层是否切穿上覆盖层而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沉积过程中,伸展断层传播褶皱作用对生长地层的几何形态和叠置样式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通过对保留的生长地层几何形态的分析,可以确定隐伏基底断层的初始破裂点和断层传播量,并最终重建伸展断层传播褶皱的变形过程。
祁鹏张俊霞
关键词:运动学物理模拟生长地层
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作用理论与应用被引量:18
2007年
基底断层在沉积盖层中传播所形成的褶皱形态难以用平行膝折褶皱理论进行解释,这在于两者的流变学性质有很大差异。Erslev提出了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理论,认为下伏断层的脆性强破裂变形为向上变宽的三角形分布式剪切所调节,三角形顶点固定于断层端点。Hardy和Ford拓展了这一理论并成功地建立数字模拟模型,Allmendinger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了三角剪切的正演模型与反演方法。通过运动学模型预测结果与天然构造观察和相似模拟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以及通过一系列力学模型对运动学模型的检验,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理论被证实并获得了广泛应用。对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和走滑盆地的基底卷入型构造与走滑或斜向滑动构造,都可以应用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理论来分析变形样式及其分布特征。该理论可以有效地预测隐伏断层的初始破裂点、断层传播量与发育部位,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地质与地震灾害预报等方面。
何登发John Suppe
关键词:褶皱作用断层传播褶皱运动学模型力学模型含油构造
断层传播褶皱在川西莲花山构造解释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断层传播褶皱是前陆盆地中发育的一种重要构造样式,往往出现在冲断构造带的前缘隐伏前锋带。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与滑脱褶皱共同构成了断层相关褶皱的三种基本类型,是重要的油气圈闭构造。通过对莲花山地区地震剖面的构造精细解释,结合野外剖面调查、钻井倾角测井资料分析,发现川西盆地南段莲花山构造为一发育在古隆起背景上的、具反转性质的断层传播褶皱。此褶皱走向为北东向,剖面上表现为北西翼缓、南东翼陡的不对称箱状背斜。
冉永良李忠权应丹琳张勤学
关键词:断层传播褶皱地震剖面
川西盐井沟断层传播褶皱的三维构造建模与磁组构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当前断层相关褶皱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从二维向三维的转换。文中基于Arcgis、Discovery以及Gocad等三维软件平台,对川西盐井沟地区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解析,得出盐井沟背斜是一个典型的三剪断层传播褶皱,并建立了它的三维模型。同时考虑到单纯符合几何约束的构造解释普遍存在着多解性和不确定性,结合几何学的三维建模和动力学的有限应变分析研究断层相关褶皱。在川西盐井沟地区18个采样点钻取了184块定向岩心样品,通过磁组构的分析结果发现,盐井沟地区的磁组构基本上都是弱应变的初始变形组构,褶皱前翼应变强度比后翼略强。断层传播褶皱三剪带是有限应变最为集中的区域,在模型预测的三剪带内,磁组构反映的有限应变也较为强烈。磁组构所指示的构造应力场大致为NW-SE向挤压缩短,与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的预测相一致。
李一泉贾东罗良贾秋鹏陈竹新邓飞孙圣思张元元
关键词:磁组构断层传播褶皱

相关作者

何登发
作品数:433被引量:6,539H指数:5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地质结构 几何学
刘志宏
作品数:86被引量:1,176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研究主题:海拉尔盆地 生长地层 地质意义 断层 塔里木盆地
贾东
作品数:203被引量:3,024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物理模拟实验 实验箱 地质构造 构造物理 龙门山
柳行军
作品数:7被引量:184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乌尔逊-贝尔凹陷 断层相关褶皱 断层传播褶皱
李一泉
作品数:55被引量:28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物理模拟实验 实验箱 构造物理 地质构造 实验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