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3篇“ 文学领域“的相关文章
- 论五四时期通俗文学领域中的问题小说
- “五四”时期,新文学与通俗文学领域都存在着对“问题小说”的理论阐述及相应创作,然而长期以来,文学史及相关研究多仅关注新文学领域的“问题小说”,即便在通俗文学内部的讨论中,“问题小说”这一名目也并未得到多少关注。本文将尝试...
- 王菁
- 关键词:问题小说通俗文学文学观念功利性
- 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历史、应用现状与未来
- 2024年
- 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为天文学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工具,对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历史演进、应用现状以及挑战与趋势,为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天文公众科学的多元化与公众参与度的提升。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历史演进过程。其次,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公众科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发展趋势、地区分布、研究主题以及项目模式等。再次,综合公众科学应用现状和文献研究,分析和总结了公众科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提出了应从政策层面推动公众科学发展,并借助国际合作和开放科学浪潮,进一步发挥公众科学对科学发展与创新的促进作用。
- 彭导琦左肖雄江洪
- 关键词:公众科学天文学公众参与
- 数字人文研究在文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瞻被引量:3
- 2024年
- 数字人文研究方法正深刻影响着文学研究的范式革新。一方面,知识图谱、文本挖掘等技术拓宽了研究视野,催生了关联化、智能化的文学知识发现新路径;另一方面,文学文本的数字化转型也引发了叙事逻辑、传播方式等的深刻重塑。同时,数字人文在文学领域的应用仍面临人文精神的数字化困境、文学知识的可计算边界、数字鸿沟对文学普及的影响等诸多挑战。展望未来,人机协同的人文计算模式、知识图谱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等,将成为推动文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路径。
- 倪童
- 关键词:文学研究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文化遗产数字化
- 文学领域研究者对数字人文的接受意愿研究
- 2024年
-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国内文学研究者对数字人文的认知、态度和接受意愿现状。问卷包括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涉及文学研究者对数字人文的了解程度、态度倾向、使用经历等方面。通过访谈深入探讨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对数字人文的主观感受,并挖掘其深层次原因。研究聚焦不同学科背景、职称、年龄等的文学研究者群体,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影响其数字人文接受意愿的关键因素,包括学科文化传统、技术环境与资源支持、学者个人特征等。
- 侯丁月
- 关键词:文学研究接受意愿
- 基于LDA的21世纪外国文学领域研究主题演化与前沿主题识别
- 2024年
- [目的/意义]旨在揭示21世纪外国文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主题,同时对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进行分析,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方向。[方法/过程]以外国文学领域中2000—2023年知网数据库中的六本CSSCI期刊为语料库,运用LDA主题模型抽取研究主题,通过计算主题新颖度和主题强度来分析外国文学领域内的新兴和热点研究前沿主题,并结合时间片构建主题的演化路径。[结果/结论]建立的LDA主题模型能够准确的揭示外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各时间段的演化规律;文学批评理论、女性主义研究以及族裔文学成为21世纪外国文学的三大主流研究方向;该模型下的主题演化符合主题的周期性变化,对预测主题发展变化和确定前沿研究主题有实用价值,该数字人文技术为外国文学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 耿晓琦卢敏
- 关键词:LDA模型外国文学热点主题
- 世界华文文学领域的开拓与引领——论公仲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 2023年
-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公仲一直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孜孜不倦地做着开拓与引领的工作,为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四十多年来,公仲始终紧跟华文文学的创作动向和研究热点,从《台湾新文学史初编》到《世界华文文学概要》,从《文学徜徉录》到《文学新思考》,既在宏观维度开拓学科领域、建构理论框架,也在微观层面对作家作品进行解读评析、扶持鼓励,从而引领和推动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健康繁荣发展。
- 李洪华高毅月
-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
- 国家社科基金文学领域日本研究的学术网络知识图谱分析
- 2023年
- 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系统整理21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学”“外国文学”领域关于“日本”的研究,对其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对比,以探寻21世纪以来中国对日本文学的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揭示发展历程、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在文学领域对“日本”的研究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研究热度在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领域内的理论视角和研究内容较为多元,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密切合作。分析21世纪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对“文学与日本”的研究变化趋势,旨在揭示文学领域关于“日本”的研究的现状,为对“日本”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刘岩林丰琳
-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
- 面向语言文学领域的大语言模型性能评测研究被引量:8
- 2023年
- 该研究选取16个热门大语言模型,探究其在5个典型语言处理任务上的表现,最后对参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闭源大模型GPT-4和GPT-3.5-Turbo综合表现最佳,开源大模型中Baichuan2-7B-Chat表现突出,Qwen-7B-Chat次之,ChatGLM2-6B和ChatGLM-6B合格。模型的领域生成能力差异巨大,该研究旨在为语言文学研究者提供模型的选择建议,促进语言文学研究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
- 赵雪赵志枭孙凤兰王东波
- 关键词:语言文学
- 文学领域命名实体识别及其应用研究
- 人物、地点、组织等实体是文学作品的核心要素,将这些实体自动识别出来对于文学作品智能分析有重要意义。本文面向小说文本,首先标注了命名实体识别语料库,对不同题材小说的实体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融入篇章信息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
- 晁睿
- 关键词:文学领域命名实体识别小说题材
- 劳动控制与抗争:网络文学领域平台作家的数字劳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网络文学已诞生20多年,整体呈现繁荣面貌,而2020年爆发“五五断更节”事件是平台作者对平台的一次抗争行动,展现出平台和平台作者的关系的复杂性。从整体上看,平台对平台作者的劳动控制较为成功。网络文学平台采用为爱发电、成名赋值、游戏与奖励等一系列带商业意识形态的理念,并通过编辑权力灌输平台文化和价值观,运用技术和读者的隐形监督等组织和技术转嫁管理责任。最终使平台作家认同平台所制定的劳动规则,自发进行劳动,遮蔽了超额劳动和劳动价值被剥削的事实。作为能动性的个体,平台作家通过投机等方式进行妥协,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集体抵抗,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对于占据技术和资源优势的平台来说,抵抗显得无力。
- 杨睿彤谷李
- 关键词:网络文学
相关作者
- 鲍同

- 作品数:41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近现代 文学领域 文学 译介 日本现代文学
- 姚文放

- 作品数:225被引量:84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批评 当代审美文化 文学理论 审美文化 文学传统
- 白烨

- 作品数:144被引量:26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长篇小说 新世纪文学 文坛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 韩阳

- 作品数:582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编辑部
- 研究主题:新闻出版总署 新书 出版 新书发布会 记者
- 乔以钢

- 作品数:89被引量:39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女性文学 性别 文学研究 性别研究 中国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