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4篇“ 整复手法“的相关文章
整复手法联合肿意膏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整复手法联合肿意膏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以整复手法联合肿意膏外敷治疗,对照组予以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及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复手法联合肿意膏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陈洪鄢裕卢卫忠匡雷匡志平赵忠胜何震刘意程盛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整复手法
中医推拿整复手法结合聚焦式冲击波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整复手法联合聚焦式冲击波疗法在腰肌劳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年12月—2024年5月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共纳入8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聚焦式冲击波治疗,观察组采取聚焦式冲击波结合中医推拿整复手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情况、功能障碍程度改善情况、腹背肌耐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肌耐力、背肌耐力均明显提升,观察组均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肌劳损患者治疗中采取中医推拿整复手法结合聚焦式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部功能障碍、缓解腰部疼痛,提升腹背肌耐力及临床治疗效果。
李小兰赵洪升肖荣华丁建兴
关键词:腰肌劳损疼痛
徒手抗阻练习联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徒手抗阻练习结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徒手抗阻练习联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徒手抗阻练习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QOL)评分、颈椎曲度、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活动度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4周观察组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活动度评分及NDI评分低于对照组,Borden值、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治疗4周观察组颈部右侧屈、前屈、左旋、左侧屈、右旋、后伸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治疗4周观察组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观察组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徒手抗阻练习联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提升患者颈椎活动度,恢复颈椎正常曲度及功能,还能调节血流动力学,减轻临床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刘硕袁雷范长海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舒筋整复手法血流动力学生活质量
推拿整复手法联合胸夹脊理筋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脏不适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推拿整复手法联合胸夹脊理筋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脏不适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脏不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过程中观察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7例,最终观察组41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推拿整复手法治疗,观察组采取推拿整复手法联合胸夹脊理筋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症状积分、颈椎活动度、脊柱偏斜程度、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前列腺素E2 (PGE2)、β内啡肽(β-EP)、P物质(SP)、5-羟色胺(5-HT)、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肽(NPY)水平、SF-36健康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在时间因素、组别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同时间点症状体征积分在时间因素、组别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椎前屈角、后伸角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脊柱偏斜程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观察组颈椎前屈角、后伸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脊柱偏斜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GE2、SP、5-HT、NGF、NP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PGE2、SP、5-HT、NGF、NP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β-EP水�
蒋行敏朱希法郑嵩汤鑫发滕飞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推拿颈椎活动度
训练伤性肩关节功能障碍整复手法的探析
2024年
因高强度军事训练伤引发肩关节失稳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及肩周软组织痛症。临床通过规范、合理的整复手法,调整肩关节与周围肌肉内环境的失稳,恢复肩关节对位对线,使肩关节气血循环改善,从而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通过临床验证,整复手法实用,值得推广。
郑殿芳武宇轩白峰凡戴永红
关键词:肩关节整复手法
整复手法对骶髂关节错位骨盆及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错位患者在整复手法复位后腰背肌肌张力和对称性,骨盆、下肢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骶髂关节错位患者120例,先理筋手法,再行整复手法,前错位60例,采用屈髋屈膝复位法,后错位60例,采用后伸扳法,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后表链肌张力K值、后表链肌张力对称值、骨盆倾斜、扭转、水平旋转情况,以及下肢支撑相、摆动相、足偏角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骶髂关节前、后错位患者的VAS评分,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肌张力对称性差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骶髂关节前、后错位患者的骨盆的倾斜、扭转、水平旋转角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治疗后,骶髂关节前、后错位患者的步态周期中的支撑相较治疗前延长(P<0.05),摆动相较治疗前缩短(P<0.05),骶髂关节前错位患者较治疗前足偏角变大(P<0.05),后错位患者足偏角较治疗前变小(P<0.05)。结论:整复手法可以降低骶髂关节错位患者腰背肌肌张力,使两侧腰背肌趋于平衡,且能纠正骨盆的偏歪,改善下肢步态。
李长辉汤丽珠林斌强林鑫阳翁财余弦陈彦陈倩婧
关键词:整复手法骶髂关节错位骨盆
腰-盆-髋整复手法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30例疗效
2024年
目的观察腰-盆-髋整复手法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12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30例A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采用腰-盆-髋整复手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测量对比患者治疗前后X线片中脊柱Cobb角及骶骨倾斜角变化,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变化与功能障碍程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X线片中脊柱Cobb角及骶骨倾斜角较治疗前角度变小,且VAS及ODI评分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X线片中脊柱Cobb角及骶骨倾斜角小于治疗前,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X线片中脊柱Cobb角、骶骨倾斜角小于对照组,且VAS与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腰-盆-髋整复手法治疗ADS,能改善患者体征、缓解其疼痛及功能障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杨磊李春王明磊武永利
关键词:传统手法COBB角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力学量化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生物力学参数的量效关系。方法: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收治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4~27(25.50±1.10)岁;颈椎CT示齿状突右侧偏歪16例,左侧偏歪2例。采用穿戴式按摩手法测量手套测量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力学参数,量化疏筋时力的大小、频率及力学曲线图和整复时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及力学曲线图,比较患侧和对侧手法操作的差异性。结果:疏筋手法实施中风池穴部位患侧最大作用力、频率为(19.82±2.02)N、(116.83±14.49)次/分,对侧分别为(13.87±2.19)N、(188.89±16.03)次/分;两侧最大作用力、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盆穴患侧最大作用力、频率为(14.44±3.27)N、(139.06±28.47)次/分,对侧为(9.41±1.38)N、(142.50±28.47)次/分;两侧最大作用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复手法实施中患侧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分别为(14.16±5.98)N、(11.56±6.63)N、(0.14±0.03)s,对侧分别为(8.94±3.39)N、(8.30±4.64)N、(0.18±0.04)s;两侧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筋整复手法针对患侧施以轻巧的疏筋力即可恢复颈椎间的力学平衡,加强寰枢关节紊乱的恢复趋势,在此基础上再施以轻巧的旋扳力便能够使得寰枢椎齿状突回位,体现了手法安全性高的特点。
张琰朕刘洋李锐杨灿胡滟琦张兆杰
关键词:寰枢关节紊乱症力学传感器生物力学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运动学量化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量化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学参数,初步探究手法与疾病治疗的量效关系,规范操作要领,丰富手法内涵并推广应用。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为24~27岁,平均为(25.50±1.10)岁。选取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脊柱科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操作,通过运动捕捉系统量化疏筋整复手法的被动旋转角度、旋扳角度及运动学曲线。结果:旋扳整复操作时被动旋转角度为72.21°±5.06°,患侧和对侧的被动旋转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旋扳角度为7.34°±1.90°,对侧为5.61°±1.76°,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时应把握到达旋转稳定状态时的被动旋转角度和旋扳角度,同时注重对齿状突偏歪侧进行旋扳。
张琰朕刘洋李锐杨灿胡滟琦张兆杰
关键词: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捕捉系统量效关系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偏头痛合并寰枢关节紊乱的疗效评价
目的:本课题以偏头痛合并寰枢关节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疏筋整复手法、单纯头颈部推拿进行干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李佳莹
关键词:偏头痛寰枢关节紊乱疗效评价随机对照试验

相关作者

詹红生
作品数:678被引量:5,404H指数:3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病 膝骨关节炎 骨错缝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关节炎
张兆杰
作品数:57被引量:35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整复手法治疗 整复手法 椎板切除术 颈椎病 椎间孔
张世民
作品数:93被引量:68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椎间盘移位 腰椎 颈椎病
李长辉
作品数:94被引量:392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治疗 骶髂关节错位 临床疗效
黎作旭
作品数:40被引量:27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整复手法 椎间盘移位 单节段 整复手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