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14篇“ 敬畏“的相关文章
- 敬畏感的内涵、培养价值与路径
- 2025年
- 敬畏感是人类面对浩瀚的、超越当前认知的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在学前教育中,敬畏感的培养能够提升儿童的认知灵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知识视野,促进道德意识的觉醒与发展;能够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激发幸福感与探索精神;能够促进儿童遵守规则,提升自律能力,增加亲社会行为。研究者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提出儿童敬畏感培养的具体路径。
- 傅佳莹张慧
- 关键词:敬畏感亲社会行为
- 敬畏与智慧推理:正负效价的分离机制
- 2025年
- 为检验敬畏与智慧推理的关系及敬畏正负效价的分离机制,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实验法从特质与状态层面分别探讨二者的关系及潜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特质积极敬畏(研究1)与诱发状态积极敬畏(研究2a)均可正向预测智慧推理,也可通过平衡时间取向正向影响智慧推理。不过,特质消极敬畏(研究1)与诱发状态消极敬畏(研究2b)均不能预测智慧推理,更无法通过平衡时间取向影响智慧推理,表明消极敬畏对智慧推理的促进作用有限。敬畏对智慧推理的影响存在正负分离机制,表现为积极敬畏可预测智慧推理发展,也能通过平衡时间取向提升智慧推理水平,但消极敬畏未表现出相同模式。
- 王笑笑王伊萌汪凤炎
- 大学生敬畏感与自我关怀的网络分析
- 2025年
- 基于情感的自我超越理论及拓展-建构理论,探讨大学生敬畏感与自我关怀的关系。整群抽取8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网络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相关分析表明,敬畏感与自我关怀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关怀正向维度的相关性显著高于与负向维度的相关性。网络分析表明,整体网络呈现3个集群(敬畏感、正向自我关怀、负向自我关怀);敬畏感中的生命敬畏感与自我关怀中的自我孤立是网络的核心节点;关系敬畏感、生命敬畏感与共同人性是连接敬畏感和自我关怀的桥接节点。研究提示,敬畏感与自我关怀呈正向关联,培育敬畏感,促进自我关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叶玉珊余巧华郑婉卿胡添祥谢涵颖林荣茂
- 关键词:敬畏感自我关怀网络分析大学生
- 敬畏生命的诗——读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
- 2025年
- 阿斯塔菲耶夫(В.П.Астафьев)作为苏联文学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创作中追求纯粹的人道主义精神。阿斯塔菲耶夫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为对生命的敬畏。这一点在小说《鱼王》里得到鲜明的体现。通过具体细致的对物的书写,作家呈现出西伯利亚人原始粗野而又细腻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对西伯利亚严酷自然的去浪漫化书写,作家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在真实地呈现西伯利亚人艰难的生活境遇之基础上,阿斯塔菲耶夫实现了对现实意识形态话语的超越。
- 董晓
- 关键词:阿斯塔菲耶夫敬畏生命
- 学生人格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敬畏感的中介效应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班主任敬畏感、大五人格与师生关系的关系及内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师生关系问卷》《简式大五人格量表》和自编的《中学生的班主任敬畏感问卷》等工具对温州35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师生关系部分维度与中学生的班主任敬畏感部分维度和大五人格之间的部分维度呈显著性的相关;2.在学生人格影响师生关系时,敬畏感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学生人格与中学生的班主任敬畏感对师生关系都具有预测作用,通过中介检测发现中学生的班主任敬畏感在学生人格对师生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 余明新周晨霏孙道凯包跃华
- 关键词:敬畏感学生人格中介效应师生关系
- 人类在万物面前应保持谦逊与和善——读《敬畏生命》
- 2025年
- 许多年以前,有一个名叫阿尔贝特·施韦泽的7岁德国男孩,在一个春日晴朗的早晨,手拿弹弓到雷帕山上去打鸟。春天雷帕山树林里的鸟儿在晨曦中欢快地鸣叫与歌唱,施韦泽悄悄给自己的弹弓装上一个小石丸,目不转睛地瞄准了其中的一只,恰在此时,山脚下教堂的大钟被轰然敲响。钟声在朝霞缭绕与鸟儿歌声氤氲中久久回荡,这个小男孩情不自禁地浑身一颤,第六感觉告诉他这无疑是来自天国的声音,这似乎是一种神的祈祷与警告。他立即扔下弹弓,惊飞了对面树上的鸟儿。
- 刘金祥
- 关键词:第六感觉施韦泽弹弓
- 敬畏道德 守好“底线”
- 2025年
- 网络上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我没有道德,别人就'绑架’不了我。”这句话让人发笑之余也引人深思。不久前,几起报复社会的恶性刑事案件发生,让全国开始探讨国民道德“底线”是否再度降低。我们应对道德心存敬畏,坚守道德“高线”,守住道德“底线”,做到行己有耻,筑牢为人的根本。
- 毛诗鸥丁维维(指导)
- 关键词:国民道德底线高线敬畏
- 敬畏使人言听计从吗——论敬畏情绪对个体的说服作用被引量:1
- 2025年
- 敬畏是生活中常见的情绪。关于敬畏对说服的影响,现有文献探讨较少,结论也莫衷一是。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群体展开的多个实验,本文证实:处于敬畏情绪的个体更容易被说服,其中顺从感发挥着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相对于控制组,怀有敬畏情绪的个体有更高的顺从感(预实验a和b)且更容易被说服(研究1),即使这些信息并不具备充分的理性支持证据(研究2)。顺从感中介了上述效应,渺小感则不具备中介作用(研究3和研究4)。同时,该效应不仅在积极敬畏中存在,也同样适用于消极敬畏(研究4)。此外,在营销领域,敬畏情绪也会增强广告信息的说服效果(研究3和研究4)。本文对敬畏情绪的结果变量进行了拓展,并为企业营销实践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费显政黄茜王涯薇
- 关键词:说服力
- 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和结构方程模型元分析
- 2025年
- 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是人的社会性发展关键指标,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情感要素和行为路径。研究运用三水平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元分析方法,考察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中介机制。经检索与筛选,研究1获得110篇文献,221项研究,620个效应量,包含2,961,227名被试;研究2获得33篇文献,42项研究,42个相关矩阵,包含30,045名被试。结果表明,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高相关(r=0.37),可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g=0.59);当文化背景为集体主义文化,敬畏感为积极效价,亲社会行为指向集体层面时,敬畏感具有更高的亲社会效应;敬畏感通过自我消解和自我超越的并行中介作用影响亲社会行为。研究系统验证了敬畏感的亲社会效应及机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启示。
- 林荣茂余巧华胡添祥张九妹叶玉珊连榕
- 关键词:敬畏感亲社会行为
- 君子有三畏:大学生君子人格的异质性及其与敬畏感的网络关系
- 2025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君子人格对新时代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以1235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君子人格的异质性及其与敬畏感的网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君子人格存在异质性,可以分为狷者(32.52%)、中行者(56.92%)和狂者(10.56%);不同亚组大学生的敬畏感存在显著差异,以狂者最高;三个亚组的核心节点均为生命敬畏感、道德敬畏感、自然敬畏感和恭而有礼,但在狂者中,恭而有礼的预期影响更大,生命敬畏感、道德敬畏感和自然敬畏感的预期影响更小,恭而有礼与智仁勇的正向关联性、有所不为与关系敬畏感的负向关联性更强。本研究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和敬畏感培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彰显了文化自信。
- 林荣茂胡添祥叶玉珊郑婉卿余巧华谢涵颖连榕
- 关键词:君子人格敬畏感网络分析
相关作者
- 董敬畏

- 作品数:62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公共性 流动人口 文化认同 网络社区 个体化
- 吴敬畏

-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 研究主题: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比教学 礼仪习俗 文化差异教学
- 马敬畏

- 作品数:6被引量:119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 研究主题:磷酸镁水泥 水泥基 矿物掺合料 掺合料 修补砂浆
- 许敬畏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风险防控 信贷战略 金融支持 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
- 郭淑新

- 作品数:58被引量:125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 研究主题:敬畏 孔子 儒家 伦理思想 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