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67篇“ 政治意义“的相关文章
昆阳之战在东汉历史中的政治意义
2025年
昆阳之战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也是决定王莽政权存亡的一次关键性战役,还是刘秀展现军事才能的一次重要战役。刘秀登基的祝文讲了刘秀的功绩和天命,第一件事讲的就是昆阳之战,昆阳之战也成为刘秀登基的合法性、合理性的政治依据,同时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展现的军事才能和过人胆略使其获得了人心、得到了拥护,并在统一天下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东汉建立后,由于谶纬思想的流行,昆阳之战也逐渐被神圣化,成了刘秀天命所归的一个象征。
袁延胜
关键词:昆阳之战东汉
深化认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政治意义
2025年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课题组黄承伟罗朝立谢中武
关键词:农村贫困人口绝对贫困贫困村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政治意义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历史政治学研究立场,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论层面更新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话语,在本体论层面形成了政党中心的政治道路、人民主体的政治取向、人民民主的政治形式、文明基体的政治基因、和平发展的政治追求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实践路径,在方法论层面创造了有别于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秩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概念的新表述和历史政治学研究的新骨架,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王鸿铭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越境的金襕袈裟——中日唐物交流及其政治意义
2024年
宋元时期,伴随着繁荣的东亚海域贸易,大量唐物跨海传到日本。其中,14世纪以后宋元织金锦和金襕袈裟在日本的风靡,就是中日唐物贸易的直接结果。金襕袈裟传入后,室町政权执政者仿效宋元皇帝,向亲信的僧侣下赐金襕,将金襕袈裟用作显示其宗教和政治意图的特殊道具。室町政权执政者还凭借金襕袈裟的唐物属性夸示其文化权威,在明朝的册封仪式上,足利义满以着金襕袈裟的形象示人,体现了其加入朝贡秩序时“若即若离”的心态。
康昊
关键词:中日贸易
从《重午戏婴图》看宋代“小儿班”戏及其政治意义
2024年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重午戏婴图》具有图像学研究价值。通过考察苏汉臣的绘画、相关宋杂剧文献资料,以及图中小童的服饰可知,“小儿班”戏的演出设定异于常规,与宋杂剧“爨”在戏目呈现、角色形式上存在差异。戏中核心人物“武官”装孤折射出宋代政治的发展状况。装孤“持笏禀报”桥段是苏汉臣刻意为之,是他借画中儿童戏的形式劝诫当朝权贵听取忠言、善用武官,赞许有志之士的反映。
杨松立刘瑜
关键词:苏汉臣宋杂剧宋代政治
郭村保卫战的重大政治意义
2024年
1940年6月28日至7月4日,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在国民党顽固派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挑唆下,纠集4个纵队,13个团共1万余兵力,重重包围郭村,企图消灭新四军挺进纵队(“挺纵”)“挺纵”在郭村只有2000余兵力。
丁瑞成
历史事件反弹中的学术与大众话语——西方和俄罗斯学界对李森科事件的科学与政治意义之再讨论
2024年
俄罗斯学术界发表了试图恢复李森科声誉的书籍、文章,李森科的观点获得了一定的复兴,这些事件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西方学界对李森科事件的再讨论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李森科事件被界定为具有全球意义的社会政治现象,案例研究具有地理上的多样性。其二,从两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李森科主义在苏联成功传播的原因:修辞学和新闻媒体。其三,批判俄罗斯学术界出现的为李森科正名的现象。通过分析俄罗斯科学界对李森克主义复兴的主流态度,可以看出,为李森科正名的运动仍旧是一个边缘现象,不会导致俄罗斯生物学领域的倒退;同时,李森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关于科学、政治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思考对学术研究有一定启发意义
白洁
关键词:科学史遗传学
数字时代的中国场景:数字化改革的政治意义被引量:20
2023年
四十多年来,浙江一直身居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梯队,各地的创新经验为中央政策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样本和鲜活案例。在数字时代,从“最多跑一次”到“数字化改革”,浙江又走在全国前列。近两年,我们分别考察了杭州和金华两地的一些数字化改革成果,对数字化改革的感知从抽象符号转化为亲身体验。在浙江的实践中,能隐约感受到一场正在来临的巨变——第四次科技革命对公共治理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影响。利用这次笔谈的机会,谈三点即时的感想。
景跃进
关键词:亲身体验公共治理学术研究
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意义及战略影响
2023年
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结果一定程度上是2020年“失败的大选”的延续。这场选举既未出现外界预期的“红色浪潮”,民主党也未能守住众议院,两党政治极化、社会深度撕裂、两种政治路线势均力敌的局面在中选之后没有明显改变。而新的府会分治的格局进一步强化了“两个美国”之间的对抗,随着新一轮大选临近,两党恶斗将重新成为美国政治的主轴。拜登执政地位弱化,未来两年国内施政面临诸多掣肘,将更多在外交政策上发力,在拜登国家安全战略明晰的大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将主要围绕和中国的大国竞争来展开。掌控众议院的共和党将把“特朗普主义”带回国会的内政外交议程中,并试图完成特朗普时期未完成的对华“大战略”。鉴于对华强硬是当前美国政治生态中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未来两年,两党在对华政策上“交易”“比硬”“合流”这三大趋势将更加明显,中美关系陷入一场“新冷战”的风险将持续加大。
董春岭
关键词:中期选举美国对华政策
董仲舒仁爱思想及其政治意义
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董仲舒仁爱思想的内涵以及它是如何与政治结合的。我们知道,董仲舒治学的目的在于为汉朝寻找治国之道,即仁政,这要求他必须向皇帝证明儒家仁政可以解决汉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于是董仲舒在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通...
徐文佳
关键词:仁爱思想政治意义

相关作者

黄卫平
作品数:189被引量:866H指数:14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政治体制改革 当代中国政治 中国政治 中国共产党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杨光斌
作品数:231被引量:2,078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政治学 民主 自由主义民主 国家权力 世界政治
冷溶
作品数:128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研究主题: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总书记
黄浩涛
作品数:11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主题:党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意义 智库 中央党校
蔡永飞
作品数:15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调研部
研究主题:新农村建设 执政党 民主监督 政治意义 参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