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4篇“ 摄食训练“的相关文章
基于最佳证据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管理指导流程图的构建
2025年
目的:评价并总结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管理的相关证据,根据证据构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管理指导流程图,为临床指导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新西兰指南协作网、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医学会、美国国立指南网、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心脏/卒中协会、中国知网、中华医学会期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评估与摄食管理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纳入、质量评价、证据提取、汇总及分级;采用专家小组法构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管理指导流程图。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篇,其中最佳推荐实践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2篇,证据总结3篇。最终从吞咽功能评估、进食管理、吞咽辅助训练、口腔清洁及进食监测及风险管理5个方面总结19条最佳证据,并构建基于证据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管理指导流程图。结论:总结了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管理相关的最佳证据,并根据最佳证据制作了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管理指导流程图,可为医护人员临床脑卒中病人摄食训练管理提供参考。
赵园园王李胜武冉吕英瑛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流程图
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策略的制订及应用
2025年
目的:构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住院的10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实施摄食训练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评估留置管道时间、吞咽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留置胃肠管道时间短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误吸、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摄食训练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瑾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摄食训练护理方案
直接摄食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直接摄食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2024年4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吞咽训练联合呼吸训练,观察组采用直接摄食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肺部感染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简明健康状况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直接摄食训练联合呼吸训练进行干预,可加快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速度,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降低肺部感染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伍海庆
关键词:脑干卒中吞咽障碍肺部感染吞咽功能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舌压抗阻反馈及摄食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舌压抗阻反馈及摄食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丰台医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及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舌压抗阻反馈及摄食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舌压抗阻反馈及摄食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强营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王海民
关键词:摄食训练
量化增稠剂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阶梯式摄食训练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探讨量化增稠剂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阶梯式摄食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给予鼻管护理,实施常规口腔护理及健康宣教等。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量化增稠剂(适可舒)进行早期阶梯式摄食训练,分别给予患者低稠、中稠、高稠3种稠度的食物。记录留置胃管时间,鼻饲管拔管例数,治疗7、12 d吞咽功能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留置胃肠管道时间短于对照组,鼻饲管拔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7、12 d的吞咽功能疗效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量化增稠剂阶梯式摄食训练方法,有助于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郑焕弟曾广坤陈倩怡姚雪榕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摄食训练
早期康复护理+摄食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2025年
分析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的意义。方法 对研究对象募集的时间范围制定为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以77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样本,研究组(n=38;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常规组(n=39;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指征、自我效能、满意度等改善效果理想(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而言,给予其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进行干预,这种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倪雅雯徐吉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摄食训练生活质量
导管球囊扩张术联合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 观察导管球囊扩张术联合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与联合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接受导管球囊扩张术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轻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导管球囊扩张术联合吞咽-摄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佳颜玲玲戴科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经穴推拿联合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经穴推拿联合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9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摄食训练,观察组采用吞咽-摄食训练联合经穴推拿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误吸风险和经口摄食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误吸风险评估量表评分、经口摄食能力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推拿和吞咽-摄食训练联合开展能有效扩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促进吞咽功能及经口摄食能力康复,降低误吸风险。
郑朝柱
关键词:吞咽障碍经穴推拿吞咽功能
摄食训练联合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价值分析
2025年
分析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摄食训练+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的临床开展效果。方法 抽取2023.06-2024.06于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简单随机化法分组,一组30例分给常模组,常规护理;一组30例分给分析组,摄食训练+改良康复吞咽操训练。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2周后分析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参比组,P<0.05。干预2周后分析组生存质量及营养状况评分均高于参比组,P<0.05。分析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水平较常模组佳,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引入改良康复吞咽操+摄食训练一方面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及饮水实验评分,还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应用价值高。
曾俊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营养状况摄食训练
情景模拟摄食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摄食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邢台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吞咽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情景模拟摄食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血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舌骨喉复合体移动距离变化(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前移、舌骨上移),4周内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分别为(113.59±3.24)、(55.71±3.68)、(0.28±0.05)、(71.79±4.47)g/L,均高于对照组[(110.12±3.64)、(51.06±2.44)、(0.24±0.04)、(63.47±6.3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前移及舌骨上移距离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前移及舌骨上移距离分别为(7.67±1.45)、(22.02±2.43)、(8.36±1.17)、(18.87±2.68)mm,均高于对照组[(6.27±1.69)、(19.54±3.54)、(6.37±1.38)、(14.06±2.4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GQOLI-74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GQOLI-74物质生活得分、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分别为(16.62±2.24)、(18.26±4.42)、(21.62±3.66)、(23.26±4.37)分,均高于对照组[(1
张新杰辛辉李鹏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

相关作者

黄绍春
作品数:35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吞咽障碍 脑卒中 吞咽障碍患者 摄食训练 吞咽功能恢复
徐建珍
作品数:59被引量:482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脑卒中 压疮 皮炎 失禁
饶江
作品数:29被引量:331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卒中后 脑卒中后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吞咽障碍
刘莉
作品数:143被引量:58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热休克蛋白27 脑卒中后 小鼠 吞咽障碍
章洁
作品数:17被引量:18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患者 脑卒中 吞咽功能 摄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