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篇“ 接触面模型“的相关文章
混凝土板与堆石料接触面模型及其应用
2024年
混凝土板是板坝防渗安全的生命线,其应力变形特性主要取决于坝体堆石料的应力变形特性及板与堆石料之间的接触特性。在板坝的应力变形计算中,通常采用接触面模型模拟板与堆石料之间的荷载传递机制,因此接触面模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板应力变形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分析了传统双曲线接触面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个考虑双向剪切耦合效应,且符合强度准则和标架无差异原则的接触面本构模型,该模型参数少,数值实现方便,可以定性地模拟出实际板坝工程中出现的混凝土挤压破坏区域。
傅中志王立安陈锦祎张意江
关键词:混凝土面板坝接触面本构模型应力变形
粗粒料接触面模型及其在土石坝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在土石坝工程中越来越重视岸坡与坝料之间的接触特性,将土体本构模型中使用较多的双曲线型硬化规律运用至接触面模型,提出了一个简洁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推导了接触面模型刚度矩阵表达式。通过对4组试验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粗粒料的界剪切试验。将提出的接触面模型嵌入有限元程序,应用于如美心墙坝河谷与坝料的接触分析。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坝体两侧岸坡的剪切位移变化规律都是中间部分剪切滑移量较大,岸坡边缘部分相对较小,陡坡一侧最大滑移量大于较缓一侧。这些均符合粗粒料滑移的基本规律,可为岸坡-坝料接触特性研究以及土石坝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李文轩卞士海李国英吴俊杰
关键词:接触面模型直剪试验
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桩土接触面模型及解析解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因其特有的结构特性而使该土层中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传统的桩基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该土层中桩基承载力计算时其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误差而存在适用性问题.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直剪试验及无侧限...
汤斌殷建风费建武
关键词:结构性黏土桩土接触面竖向承载力剪切位移法
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桩土接触面模型及解析解被引量:5
2018年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因其特有的结构特性而使该土层中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传统的桩基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该土层中桩基承载力计算时其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误差而存在适用性问题。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直剪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剪切位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桩土接触面软化模型,即桩土接触面处于弹性阶段时,桩侧摩阻力随位移线性增加;桩土接触面处于软化阶段时,桩侧摩阻力随位移线性减小,且减小速率与土体灵敏度、桩土接触面法向压力有关;桩土接触面处于滑移阶段时,桩侧摩阻力不随位移变化。依据该模型推导了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位移及轴力解析解,并比较了计算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汤斌殷建风费建武
关键词:桩基础竖向承载力剪切位移法
接触面模型板应力变形的影响分析
混凝土板与垫层料的刚度差异较大,在荷栽作用下,二者因变形不协调会发生相对位移.为了反映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必须考虑其接触特性.常用的接触面有Goodman无厚度单元、Desai薄层单元,接触面模型有D...
米占宽李国英
关键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触面模型应力变形
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改进桩-土接触面模型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建立准确合理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是研究桩基承载力、沉降及变形等问题的前提。考虑桩-土界初始剪切刚度的深度效应,提出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根据剪切试验的数据对改进的接触面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模拟曲线。利用FLAC^(3D)软件内嵌的FISH语言,对桩-土界进行改进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提出的无厚度接触面模型合理地模拟出桩-土界刚度的非线性,成功实现了桩-土剪切试验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桩-土界的力学行为,可以描述接触面刚度的非线性变化,也适于程序化计算,拓展了接触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应用领域,为深入探讨桩基承载变形性状奠定了基础。
李赛汪优秦志浩刘建华
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改进接触面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考虑桩土界初始剪切刚度的深度效应,把接触面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沿接触面厚度均匀化,提出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无厚度单元接触面本构模型,根据剪切实验的数据对改进的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模拟曲线。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无厚度单元接触面本构模型是正确的,能够合理地模拟桩土界的力学行为,可以描述接触面剪切刚度的非线性变化,适用性强,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李赛汪优秦志浩刘建华
关键词:桩土界面
接触面模型板与垫层间接触变形及板应力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对某在建板堆石坝进行了三维有限元静、动弹塑性计算,分析了接触面模型板与垫层间接触面变形及板应力的影响。板与垫层接触面分别采用:双曲线(仅静力计算)、理想弹塑性及广义塑性接触面模型。结果表明:竣工期,3种模型计算的板应力是基本一致的。满蓄期,3种模型计算的板顺坡向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板坝轴向应力的分布规律和量值有较明显的差别。蓄水时广义塑性接触面模型计算的接触面的应力路径和剪切位移与双曲线和理想弹塑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地震荷载下,理想弹塑性和广义塑性接触面模型计算的地震后坝体残余变形引起的板顺坡应力基本一致,但板坝轴向应力差别较大。理想弹塑性模型只有当应力达到峰值时才产生塑性变形,这样会低估接触面的残余变形,不能与坝体残余变形相协调,高估了坝体残余变形对板应力的影响。广义塑性接触面模型能更好的反映三维条件下接触面的剪胀、剪缩、硬化、软化、循环残余变形及颗粒破碎特性,更符合实际情况。
刘京茂孔宪京邹德高
关键词:接触面弹塑性面板堆石坝面板应力
考虑卸荷的桩-土接触面模型研究
2014年
以多组砂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大型直剪试验为基础,对卸荷条件下接触面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砂土径向卸荷条件下的桩-土接触面剪切模型,给出了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确定方法,并采用大型直剪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卸荷的桩-土接触面剪切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试验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杨砚宗
关键词:接触面砂土卸荷剪切试验
一种土与结构的接触面模型及试验验证
2012年
选择合适的接触面模型对分析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至关重要。对常用的双曲线模型和修正R-O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述,并从能量耗散角度考察接触面静、动力剪切系统,推导了3参数接触面模型。基于最小二乘法,选用合适的评价标准,证实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多类土体和多种材料之间的静动力剪切特性,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袁运涛许芳英浦春林
关键词:接触面

相关作者

李国英
作品数:142被引量:891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堆石料 面板堆石坝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颗粒破碎 有限元
张鸿
作品数:11被引量:7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地铁隧道 接触面模型 地震反应分析 穿戴 锌
党发宁
作品数:349被引量:1,781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混凝土 CT CT试验 细观损伤 数值模拟
卢廷浩
作品数:153被引量:1,434H指数:22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接触面 土力学 混凝土 土石坝 非饱和土
刘京茂
作品数:112被引量:317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三轴试验 深厚覆盖层 堆石料 剪切波速 机械工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