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篇“ 挽救疗法“的相关文章
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食管鳞癌的胶原表达及挽救治疗选择
2024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部复发病例的胶原纤维变化,以及不同挽救方式的不良反应和生存率差异,为挽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2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并出现局部复发的137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用Masson染色法测定不同复发时间病例的石蜡样本中胶原纤维表达,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胶原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依据复发之后的挽救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挽救性手术组、二程放化疗组和免疫化疗组,分析三组患者生存率以及食管气管瘘、出血、心包积液、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复发食管鳞癌中的胶原纤维表达量较原发食管鳞癌明显增高;胶原纤维表达随着复发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7年后复发病例中的胶原纤维表达量和原发食管鳞癌类似。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在挽救性手术组为47%、30%、20%,二程放化疗组为50%、27%、15%,免疫化疗组为72.5%、50%、50%,免疫化疗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具有优于挽救性手术组和二程放化疗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的食管鳞癌中富含胶原纤维,随着复发间隔时间延长,胶原纤维表达量减少;采用挽救性手术、二程放化疗和免疫化疗的挽救治疗方式效果相当。
卢宁朱航加黄镇汪晶石薇龚毅邱虎柯少波陈永顺
关键词:食管鳞癌局部复发挽救疗法
L-DEP方案挽救治疗难治性EB病毒感染诱发的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4例
2024年
目的观察门冬酰胺酶、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和甲泼尼龙(L-DEP)方案挽救治疗难治性EB病毒感染诱发的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pHL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以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4例难治性EBV-pHLH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L-DEP方案治疗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L-DEP方案治疗EBV-pHLH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4例患儿中女3例、男1例,年龄0.8~7.0岁,PRF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2例,UNC13D基因杂合突变1例,ITK基因纯合突变1例。在L-DEP方案化疗前,所有患儿均有贫血和可溶性CD25升高,3例存在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3例铁蛋白水平升高,3例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1例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在接受1~2个疗程L-DEP方案化疗后,3例获得缓解,包括完全缓解(1例)和部分缓解(2例),另1例未缓解。3例缓解患儿血细胞计数、可溶性CD25、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水平均有所恢复。4例患儿均在完成L-DEP方案化疗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长期生存3例。4例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胰腺炎,除1例接受紧急移植患儿死于重症感染外,另3例患儿均存活。结论L-DEP方案可以作为EBV-pHLH患儿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案,为患儿顺利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宝贵机会。
赵云泽马宏浩廉红云王冬王天有张蕊
关键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挽救疗法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方案对儿童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R/R 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4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血液科肿瘤诊治的3例R/R HL患儿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编号为患儿1~3。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分析并总结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方案治疗R/R HL患儿的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对3例患儿的随访截至2024年6月1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制订的标准,并且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医学科研2024伦审批第(009)号],并与患者及监护人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3例R/R HL患儿中,男性患儿为2例,女性为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6.3、5.3、6.9岁。3例患儿初诊时病理类型均为混合细胞型,临床分期为ⅢA~B期,中、高危组,EB病毒(EBV)核酸检测呈阳性,既往均完成6个疗程化疗,复发时受累淋巴结区域>3个、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伴B症状、结外器官受累和EBV-DNA转阳。②2个疗程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患儿为2例,部分缓解(PR)为1例。③截至末次随访,本组3例R/R HL患儿的生存期分别为37.1、38.5、34.5个月。患儿2、3处于持续CR状态,后续接受放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患儿1发生疾病进展,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EBV感染。④本组3例R/R HL患儿均发生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和感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为1例。无患儿发生输液反应、神经毒性及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等。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挽救化疗方案治疗R/R HL患儿具有良好效果,治疗不良反应可被患儿耐受。
岳福平陈欣吴剑蓉何思佳郭霞高举何国倩
关键词:霍奇金病挽救疗法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治疗既往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4年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SOF/VEL/VOX)用于既往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南京市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既往接受DAA抗病毒治疗失败并予以SOF/VEL/VOX(400 mg/100 mg/100 mg/片,1片/d)治疗12周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观察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情况,并评估生化学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共入组36例患者,非肝硬化27例,代偿期肝硬化9例,既往2次及以上DAA治疗失败4例。2例患者完成治疗后失访,余34例患者(94.4%)达到SVR12。入组的36例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瘙痒、恶心、疲劳和头痛;1例(2.78%)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未出现导致治疗药物停用或患者死亡的不良事件。结论SOF/VEL/VOX用于既往接受DAA治疗失败的丙型肝炎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有较高的SVR12,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朱梦莹俞萍葛国洪马于琪傅熙玲常家宝
关键词:丙型肝炎慢性挽救疗法
脂质体阿霉素联合依托泊苷和大剂量甲泼尼龙方案挽救治疗难治性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脂质体阿霉素联合依托泊苷和大剂量甲泼尼龙方案(DEP方案)挽救治疗难治性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38例难治性MAS患者的临床特点、DEP方案挽救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参照美国中西部协作组制订的标准疗效评价,每2周疗效评价。相关样本之间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3.75,中位年龄30(15,69)岁。原发病为AOSD 29例,SLE 6例,RA 1例,未分化CTD 2例。初始治疗2周后,38例患者总反应率为95%(36/38),其中完全缓解率为24%(9/38),部分缓解率为71%(27/38);治疗4周后(部分患者数据丢失)35例患者总反应率为97%(34/35),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6%(16/35),部分缓解率为51%(18/35例);治疗6周后(部分患者数据丢失)35例患者总反应率为97%(34/35例),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9%(17/35),部分缓解率为49%(17/35)。达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患者在诱导后积极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病情均得到持续缓解。结论DEP方案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用于难治性CTD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条症挽救治疗方案。
尹冬飞王晶石吴林宋德利王昭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挽救疗法脂质体阿霉素
替雷利珠单抗桥接脐血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脐血移植在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复发难治AML患者再诱导治疗失败后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桥接脐血移植的诊治过程。结果患者,男性,59岁,诊断为复发难治AML。初始予地西他滨+维奈克拉方案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后予地西他滨+中剂量阿糖胞苷、中剂量阿糖胞苷+伊达比星等方案巩固治疗。16个月后疾病复发,先后予克拉屈滨+阿扎胞苷+维奈克拉联合化疗和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再诱导化疗均未缓解,之后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肿瘤负荷明显降低,桥接脐血移植后获得完全缓解。移植后给予阿扎胞苷维持治疗。随访9个月,患者持续缓解,无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脐血移植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AML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刘晨晨周士源朱倩马超马骁吴德沛吴小津
关键词:复发挽救疗法脐血干细胞移植
维奈克拉联合阿伐替尼治疗伴KIT基因突变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伐替尼治疗伴KIT基因突变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沧浪医院2022年10月及2022年11月收治的2例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伐替尼治疗的伴KIT基因突变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53、17岁,均为高危复发难治AML,均伴KIT基因突变。例1诊断为AML⁃M2,基因检测示ASXL1、KIT、RUNX1基因突变均阳性;患者移植后再次复发,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伐替尼治疗达到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例2诊断为AML,检测到RUNX1⁃RUNX1T1(AML1⁃ETO)融合基因及KIT、DX15基因突变;复发后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伐替尼方案治疗,明显降低了肿瘤负荷,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再次获得完全缓解。结论伴KIT基因突变AML具有一定的异质性,部分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复发患者选择维奈克拉联合阿伐替尼治疗达MLFS或完全缓解后,桥接(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此类患者的较好治疗选择。
白莲薛胜利尹佳张彤彤孙爱宁吴德沛
关键词:挽救疗法
3D打印假体重建累及干骺端的肢体长骨中段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假体重建累及干骺端的肢体长骨中段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假体设计、制造、重建过程及其疗效。方法纳入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43例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采用3D打印假体重建累及干骺端的肢体长骨中段肿瘤患者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0.1±15.2)岁(范围4~58岁)。骨肉瘤24例、Ewing肉瘤6例、软骨肉瘤5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2例、软组织肉瘤3例(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及其他肿瘤3例(造釉细胞瘤、复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复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25例(58%)肿瘤位于股骨中段,14例累及股骨下干骺端、11例同时累及股骨上、下干骺端;11例(26%)肿瘤位于胫骨中段,4例累及胫骨下干骺端、5例累及胫骨上干骺端、2例同时累及胫骨上、下干骺端;7例(16%)肿瘤位于肱骨中段,1例累及肱骨下干骺端、3例累及肱骨上干骺端、3例同时累及肱骨上、下干骺端。假体采用半组配式设计,包含骨干固定组件、半组配式连接组件以及定制式3D打印干骺端固定组件。干骺端固定组件根据不同的截骨水平设计为Ⅰ型(截骨水平位于长骨干骺端-骨干区域)与Ⅱ型(截骨水平位于干骺端-骨端区域),其骨接触面为3D打印金属骨小梁结构。回顾性分析患者肢体功能情况及假体生存情况,通过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评分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截骨长度为16.0(13.0,22.0)cm,截骨水平距关节中位距离为4.5(3.5,6.0)cm。43例患者共安装59个干骺端固定组件,12例采用单Ⅰ型干骺端固定组件联合骨干固定组件重建、6例采用双Ⅰ型干骺端固定组件重建、15例采用单Ⅱ型干骺端固定组件联合骨干固定组件重建,5例采用双Ⅱ型干骺端固定组件重建,5例采用Ⅰ、Ⅱ型干骺端固定组件杂交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26.0(17,37)个月。中位MSTS 9
尉然梁海杰王军杨毅姬涛汤小东郭卫
关键词:肱骨挽救疗法
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联合二线免疫化疗作为挽救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7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或不符合移植条件或无移植意愿、接受来那度胺联合二线免疫化疗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DLBC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例为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评估治疗结束后的近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亚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3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0.4个月(2.7~37.0个月)。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ORR)为64.9%(24/37),完全缓解(CR)率为45.9%(17/37),24例对治疗有反应患者的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为17.7个月(3.6~33.6个月)。所有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11.2个月,1年PFS率为48.6%(95%CI 32.5%~64.7%)。所有患者的中位OS时间未达到,1年OS率为67.6%(95%CI 52.5%~82.7%)。在24例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与7例缓解后未接受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患者相比,17例缓解后来那度胺维持治疗患者OS和PFS差异虽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有更好的改善趋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为81.1%(30/37)。结论来那度胺联合二线免疫化疗可能是复发难治DLBCL、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有效挽救疗法。经挽救治疗达缓解的患者继续接受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王小艳宋浩吴国林胡茂贵王翠翠曹琳琳丁凯阳
关键词:挽救疗法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来那度胺
生存极限超早产儿的救治进展被引量:8
2022年
生存极限超早产儿(periviable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PEPI)是指胎龄处于人类生存极限边缘,主要为胎龄<24周,或出生体重<500 g的超早产儿。PEPI的救治是围产医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近年来PEPI的存活数量明显增多,存活者中半数以上没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采用积极的医疗干预措施,可以降低PEPI生命早期和出院后短期随访的病死率,而不增加神经系统损害的风险。PEPI的临床决策不应限于基于群体数据的产前预测,更应注重生后的个体特征和生命轨迹,在充分协商后,由父母做出知情选择。在预后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先开始复苏和给予重症监护治疗,之后再重新评估。目前PEPI的临床管理主要参照胎龄24~27周超早产儿的管理方案,但需要更加精细化地执行。
陈雯雯陈超
关键词:挽救疗法存活临床管理

相关作者

邸斌
作品数:93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喉肿瘤 鳞状细胞 喉癌 预后 鼻窦
郭卫
作品数:617被引量:2,221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肿瘤 骨肉瘤 外科治疗 骶骨 假体
李晓明
作品数:563被引量:1,792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喉癌 喉肿瘤 鳞状细胞 头颈部肿瘤 STAT3
尚耀东
作品数:53被引量:199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喉肿瘤 喉切除术 预后 下咽肿瘤 发音重建
陶振峰
作品数:78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喉肿瘤 喉切除术 误诊 喉癌 鳞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