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08篇“ 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文章
创面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分布对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影响
2025年
思考创面感染微生物种类及分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指导。方法 以我院2021.5-2022.5期间外科门诊收治的78例创面感染患者为实验对象,制作患者不同感染位置的标本,实施病原微生物培养,并探讨其分布,然后评价其耐药性。结果 在骨折及外科患者的伤口分泌物中,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发现菌株数216株,其占比为45.09%;另外,通过对其创面渗出物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发现菌株数是125株,其占比是26.10%;但是,烧伤病患的伤口脓液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是:菌株数212株,其占比28.96%,而伤口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是:菌株数占比27.46%。其中,对于骨折及外科病患的创面感染来说,发现常见的病原菌类型有三类: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于烧伤病患创面感染来说,发现常见的病原菌类型有三类: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创面感染病原菌来说,其组成结构复杂多样,若对检出的病原菌实施耐药性剖析,则能够为临床医生及时给予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指导方案带去支持与借鉴。
施宝棠
关键词:创面感染病原微生物抗生素
抗生素应用于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道感染治疗的价值探讨
2025年
探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胎膜早破在早产和生殖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威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胎膜早破60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随机方法的帮助下对患者进行划分,即: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名接受传统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抗生素疗法,含30例),将各组间的分娩方式、血清炎性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各组之间的分娩方式统计数据进行比较,显示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90.00%,而对照组的比例为66.67%,前一组较高(P<0.05)。各组间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处理前的数据具有平衡性(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变化情况(包含超敏C反应蛋白化验参数值、白细胞介-2化验参数值、降钙原化验参数值、肿瘤坏死因子-α化验参数值)均较对照组而言显示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处于低位(P<0.05)。结论 基于临床罹患胎膜早破早产+生殖道感染患者,采取针对性抗生素治疗手段,相较常规抗生素疗法更具价值,不但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炎性水平突出,还可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价值彰显。
李金辉
关键词:胎膜早破早产生殖道感染抗生素
宫颈环扎术后抗生素应用与妊娠结局间的关系:一项单中心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抗生素对宫颈环扎术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对孕期抗生素的规范应用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非挽救性宫颈环扎术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纳入孕妇根据宫颈环扎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分为应用≤24 h组(22例)及>24 h组(78例)。主要观察结局是术后分娩孕周,次要结局包括手术时住院时间、术后延长妊娠时间、胎膜早破率、剖宫产分娩率、新生儿转重症监护(NICU)率、不良结局率。比较两组的治疗结局,并分析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宫颈操作次数、不良孕产史,以及宫颈环扎术操作情况(包括手术孕周、宫颈管≤1 cm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结局(包括分娩孕周、术后延长孕周、新生儿转NICU率、不良结局率)比较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妊娠结局的因包括宫颈管≤1 cm[OR=13.338,95%CI(1.851,96.119),P=0.010]、手术孕周晚[OR=1.621,95%CI(1.185,2.218),P=0.003]、发生胎膜早破[OR=0.095,95%CI(0.015,0.602),P=0.012],而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长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3.164,95%CI(0.473,21.148),P=0.235]。结论本研究中,非挽救性的宫颈环扎术后延长抗生素应用并未明显延长妊娠孕周、提高足月分娩率及降低新生儿转NICU率。
庄彩霞刘浩李艳芳龚丽云路军丽
关键词:宫颈环扎术妊娠丢失
血清肝结合蛋白检测对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应用剂量的作用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肝结合蛋白(HBP)检测对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抗生素应用剂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月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医师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肺部CT等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HBP水平开展抗生素治疗),各32例。对比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疗效、住院指标及30 d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7~10 d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3);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30 d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HBP检测对减少AECOPD患者抗生素应用有积极作用,能降低抗生素使用比例,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临床疗效。
李乃庆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
药学干预对基层医院抗生素应用的影响探究
2024年
为了确保基层医院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提高抗生素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针对药学干预在基层医院抗生素药物应用方面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小组通过头脑风暴确定了患者的入选标准,并在研究时间内本院收治的患者群体中挑选本次研究对象,最终符合本次入选标准要求,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人数共有100人。研究人员选择以数字双盲法为基础进行研究对象划分工作,普通组和对比组的患者人数都为50人。在两组患者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需要为其分别施加传统药物管理以及药学干预管理方法。研究对象的对比指标以抗生素的具体使用状况、不合理用药状况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药物使用满意度为主。结果 对比组患者在落实药学干预之后,不合理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较于普通患者明显得到降低(P<0.05),而药物使用满意度有所提高(P<0.05),抗生素药物的具体使用状况与普通患者相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选择利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各种疾病时,药学干预的应用使得基层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状况变得更加合理,能够有效地规避抗生素药物滥用的现象,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药物治疗中,患者的满意度逐渐得到提高。
贺连娟
关键词:药学干预抗生素应用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2024年
总结分析抗生素在儿科患儿中的应用情况,为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方式详细分析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治疗中,抗生素使用情况非常普遍,共有276例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占比92%;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和口服,分别占48.19%、41.3%。其中抗生素使用不合理122例,占比44.20%;给药时机、给药剂量、用药疗程是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分别占28.69%、23.77%、17.21%。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不合理用药率较高,需要医院加强监督,同时药师应积极与儿科医生协作开展工作,避免抗生素滥用,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麦尔孜亚·伊马木古丽苏阿依·买买提
关键词: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
ICU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初始抗生素应用准确度的比较研究
2024年
论证ICU重症肺炎患者群体的病原菌检出情况,以及初始抗生素药物制剂使用准确性。方法 在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期间,将286例ICU重症肺炎住院患者选做调查对象,遵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患者划分成早期研究组和近期研究组。统计全部患者入院后3天内的痰液样本病原菌检出情况,以及初始抗生素药物制剂的应用准确性。结果 在早期研究组与近期研究组检出的病原菌种类中,均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比最高,其次是真菌,再次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比从早期研究组的57.83%提升到近期研究组的61.82%,提高幅度显著。在革兰氏阳性菌中,检出数量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真菌中,检出数量最多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本项调查累计检出病原菌276株,其中包含多重耐药菌84株,与早期研究组相对比,近期研究组的多重耐药菌检出比率呈现出下降变化趋势。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最高,能够针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药物制剂展现出耐药性,且耐药性具备升高变化趋势;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比率具备持续上升变化趋势,但是耐药性无显著改变;铜绿假单胞菌针对青霉药物制剂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持续提升,耐药性程度超越碳青霉烯类药物制剂;嗜麦窄食单胞菌检出率显著提升,针对四环类药物制剂和磺胺类药物制剂展现出较高敏感性。在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对青霉药物制剂的耐药性最高。结论 ICU重症肺炎疾病住院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据最高数量比例,且具备持续提升变化趋势。最近若干年间,ICU重症肺炎疾病住院患者群体的多重耐药菌检出数量比率具备持续下降变化趋势,其针对抗生素类药物制剂展现的耐药性处在较高水平。ICU重症肺炎疾病住院患者群体中,初始抗生素药物制剂的使用准
宋苗苗
关键词:病原菌分布抗生素
降钙原指导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效果
2024年
探讨降钙原(PCT)在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PCT指导下应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使用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感染患者在PCT指导下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更好。
朴丽英
关键词:降钙素原重症感染炎性指标抗生素
降阶梯抗生素应用对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综合研究临床针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运用降阶梯抗生素的实际效果。方法 自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内任意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0例,纳入研究后通过抽签将其中一半纳入A组(观察组),其余纳入B组(对照组),各40例,B组实施基础治疗,A组实施基础治疗+降阶梯抗生素应用,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气管插管、二重感染和死亡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实施对比。结果 A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B组(72.5%),差距显著(P<0.05);A组患者在控制感染时间、住院天数、入住ICU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时间均较短,而B组相对较长,A组各方面均优于B组,差距显著(P<0.05);A组中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共占比12.5%,二重感染的患者较少,占比为10.0%,且死亡情况较少,为2.5%,而B组中行气管插管的患共占比42.5%,二重感染患者与死亡患者居多,分别为27.5%和17.5%,差距显著(P<0.05);A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所占比例为7.5%,而B组所占比例为22.5%,差距显著(P<0.05)。结论 通过对重症肺炎老年患者施以降阶梯抗生素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可促使临床疗效最大化,降低诱发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付蔷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
我院2022年抗生素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状况分析
2024年
分析我院2022年抗生素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的病历,统计其抗生素使用情况,并根据各患者送检样本的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与细菌耐药性。结果 200例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为76.00%,联用2种抗生素者最多,占比为46.05%,药物种类以头孢菌类、青霉类、硝基咪唑类为主;外科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最高,为82.61%。样本中共检出162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对青霉(76.47%)、红霉(80.00%)具有最高耐药性,大肠埃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对氨苄西林(66.67%)、哌拉西林(61.54%)、头孢呋辛(75.00%)具有最高耐药性。结论 我院2022年抗生素使用率处于较高水平,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且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医院未来需加强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监管力度,及时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尽快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抑制耐药菌的产生。
梁耿
关键词:抗生素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耐药监测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相关作者

阴赪宏
作品数:556被引量:2,679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广州管圆线虫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 急性胰腺炎
郑晓燕
作品数:58被引量:256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广州管圆线虫病 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 诊治 志贺菌
张淑文
作品数:530被引量:3,506H指数:3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急性胰腺炎 内毒素血症
邓明卓
作品数:46被引量:247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抗生素应用 抗菌药物 手术 抗生素
王超
作品数:669被引量:3,240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合金表面 抗血栓 脓毒症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