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92篇“ 抗内皮细胞抗体“的相关文章
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在早期流产中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AECA)预测早期流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产检并完善AECA的无自身免疫病史孕妇122例。根据早期流产史(流产时孕周<12周),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流产组和对照组,采用t检验、非参数Wilcoxon检验、Chi-square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流产的相关因素。随访孕妇的自然流产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AECA阳性和AECA阴性孕妇的自然流产率。结果:(1)共纳入122例孕妇,其中早期流产组35例(28.7%),平均年龄(32.1±6.1)岁;对照组87例(71.3%),平均年龄(30.7±5.1)岁。早期流产组有更多的妊娠次数[3(2,4)vs.1(1,2),Z=-6.402,P<0.001]和高血压合并症(11.4%vs.1.1%,P=0.024)。早期流产组AECA的阳性率(34.3%vs.8.0%,χ^(2)=13.070,P<0.001)和免疫球蛋白G升高的比例(17.1%vs.4.6%,P=0.032)显著高于对照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次数增加(OR=4.149,95%CI:2.287~7.529,P<0.001)、AECA阳性(OR=4.288,95%CI:1.157~15.893,P=0.029)、免疫球蛋白G升高(OR=6.177,95%CI:1.156~33.015,P=0.033)是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3)将122例孕妇分为AECA阳性组(19例)和AECA阴性组(103例),生存分析显示,孕12周时AECA阳性组的胎儿生存率显著低于AECA阴性组(84.2%vs.96.1%,P=0.035)。结论:妊娠次数增加、AECA阳性及免疫球蛋白G升高是导致早期流产的显著危险因素;AECA的检测有助于预测早期流产,可以为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罗靓李云王红彦相晓红赵静孙峰张晓盈贾汝琳李春
关键词:抗内皮细胞抗体早期流产
儿童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中血清内皮细胞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中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 AE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0例HSP患儿(HSP组)和40例HSPN患儿(HSPN组),匹配40例择期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这些患儿血清中IgG-AECA及IgA、IgM、IgG、IL-1β、sIL-2R、IL-6、IL-10、TNF-α的表达水平。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IgG-AECA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关联,将70例HSP和HSPN患儿分为IgG-AECA阳性组和IgG-AECA阴性组,分析两组间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HSP组、HSPN组和对照组间IgG-AEC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AECA阳性组患儿血清中IgA、IgM、IgG、IL-1β、sIL-2R、IL-6、IL-10和TNF-α水平均高于IgG-AECA阴性组(P<0.05)。结论:IgG-AECA对HSP及HSPN的诊断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李松涛顾伟殷丝雨李喆倩高岭刘丽莎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抗内皮细胞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儿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血清内皮细胞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讨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 AE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IIF)检测35例SLE患儿外周血IgG-AECA的表达情况。患儿中活动期20例、缓解期15例,另选取15例择期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患儿外周血血清中IgG-AECA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上述35例SLE患儿外周血中dsDNA抗体的表达情况。将35例SLE患儿根据外周血中IgG-AECA的表达情况分为IgG-AECA阳性组和IgG-AECA阴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等各项检测指标间的差异以及继发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和尿微量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儿童外周血IgG-AECA均为阴性,SLE患儿IgG-AECA的阳性率(5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SLE组患儿IgG-AECA的阳性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E患儿外周血dsDNA的阳性率为40%,IgG-AECA和dsDN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提高至69%;IgG-AECA阳性组SLE患儿外周血中IgA、IgM、IgG水平,sIL-2R、IL-6和TNF-α水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尿微量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IgG-AECA阴性组(P<0.05),而C4水平低于IgG-AECA阴性组(P<0.05)。该研究提示IgG-AECA与SLE患儿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其可通过介导免疫功能紊乱参与SLE的发病过程,并可导致患儿肾脏功能损伤,对LN的诊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高岭王莉殷丝雨刘丽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抗内皮细胞抗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内皮细胞抗体持续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1年内持续检测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36例,稳定期患者93例,同时段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稳定期组以AECA中位数(386.17 pg/mL)为界限,将>386.17 pg/mL纳入较高组,<386.17 pg/mL纳入较低组,依据该分组标准,该中位数(AECA=386.17 pg/mL)省略掉,AECA较高组及较低组样本量各占46例。对各组进行AECA的检测和肺功能检查,统计既往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进行mMRC评分,同时对以上内容均进行动态随访。结果三组间AECA水平比较: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高于稳定期组、正常对照组,稳定期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阻肺稳定期组随访前后相关指标的整体比较:随访后AECA水平均高于基线,12个月后随访高于6个月后随访;12个月后随访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以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均低于基线,其中FEV1/FVC、FEV1%pred还低于6个月后随访;随访12个月后随访的急性加重次数、mMRC评分较6个月后随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ECA较高组及较低组随访后相关指标的比较:AECA较高组12个月后随访的AECA、急性加重次数、mMRC评分均高于同期的较低组,6个月后随访的急性加重次数、mMRC评分高于同期的较低组;AECA较高组12个月后随访的FEV1、FEV1%pred、FEV1/FVC低于同期的AECA较低组,6个月后随访的FEV1、FEV1%pred低于同期的较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ECA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慢阻肺肺功能的持续减退、既往1年急性加重次数、mMRC评分增高,因此可能和其持续进展相关。
薛会红张程张湘燕张湘燕田阳
关键词:抗内皮细胞抗体疾病进展
内皮细胞抗体与狼疮肾炎的病理表达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抗体(AECA)与狼疮肾炎(LN)的病理表达和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25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在该院体检健康人群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AECA表达阳性率和血清抗体水平,随访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血清AECA表达阳性率、血清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ECA表达阳性组患者死亡率高于非阳性组(P<0.05)。LN患者AECA表达与血清抗体、病理分型和预后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ECA表达阳性与LN患者血清抗体、病理分型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可增加患者死亡率。
李建宏
关键词:抗内皮细胞抗体狼疮肾炎预后
Ash2L、内皮细胞抗体与川崎病患儿冠脉血管损伤的关系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Ash2样蛋白(Ash2L)、内皮细胞抗体(AECA)与川崎病患儿冠脉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87例(观察组),其中伴有冠脉损伤患儿50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Ash2L和AECA,同时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组左冠状动脉内径(LCA)/主动脉瓣环内径(AAO)。结果观察组血清Ash2L和AECA分别为3.50±0.71pg/ml和910.03±120.3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冠脉损伤患儿血清Ash2L、AECA及LCA/AAO分别为3.83±0.56pg/ml、989.21±140.23pg/ml和0.29±0.06,明显高于无冠脉损伤患儿(P<0.05);血清Ash2L、AECA与LCA/AAO呈正相关(r=0.825和0.876,P<0.05);Ash2L、AECA及LCA/AAO诊断有冠脉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6、0.734和0.755,P<0.05,截断值分别为3.60pg/ml、920.50pg/ml和0.20,灵敏性分别为78.00%、77.50%和80.00%,特异性分别为66.00%、64.00%和67.80%。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清Ash2L、AECA明显升高,与冠脉血管损伤存在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冯迎军王芳洁吕爱婷孙琪青
关键词:抗内皮细胞抗体川崎病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G型内皮细胞抗体在川崎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IgG型内皮细胞抗体(IgG-AECA)在川崎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底物原,分别检测2019年1—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80例川崎病病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中IgG-AECA的表达情况,其中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者29例。同时选取40例因呼吸道感染发热病儿和30例择期手术病儿作为一般发热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川崎病组IgG-AECA阳性率为41.2%(33/80),显著高于一般发热组[15.0%(6/40)]和正常对照组[0%(0/30)];与急性期相比,川崎病病儿恢复期IgG-AECA阳性率[20.0%(16/80)]下降,但仍高于一般发热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伴有CAL的川崎病病儿急性期血清IgG-AECA阳性率为55.2%(16/29),明显高于无CAL病儿[29.0%(15/51)](P<0.05)。此外,IgG-AECA阳性川崎病病儿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率(ESR)等炎性指标明显高于AECA阴性病儿(P<0.05),IgG-AECA高滴度组病儿外周血WBC、CRP和ESR高于低滴度组(P<0.05)。结论IgG-AECA在川崎病病儿特别是合并CAL病儿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表明其参与了川崎病血管炎及CAL的发生,血清AECA的检测对川崎病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丽莎韩晶晶殷丝雨高岭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抗内皮细胞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
内皮细胞抗体检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内皮细胞抗体(AECA)是一类针对内皮细胞结构组成的一种复杂抗体,其以血管内皮细胞(EC)表面或吸附于EC表皮的一组异质性原为作用靶标,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发挥破坏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导致血管损伤,使患者产生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较多研究表明,AECA不仅广泛参与了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还与疾病病情活动呈正相关。AECA可能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用于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近年来有关AECA与临床部分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不断涌现,本文就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母洪洪张湘燕张程
关键词:抗内皮细胞抗体血管内皮细胞临床疾病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内皮细胞抗体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完全弗氏佐剂外,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以复制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模型;造模给药后第2天,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 m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1 d。末次给药后,取各组大鼠右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量单位面积内的肺泡数(MAN)和内衬间隔(MLI);检测左肺肺泡灌洗液(BALF)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BALF和血清中AECA含量。采用Pearson分析模型组大鼠BALF中AECA与MDA、GSH、SOD、GSH-Px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可见明显的肺气肿病理变化,其MAN显著减少,MLI显著延长(P<0.01);BALF中GSH含量和SOD、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BALF中MDA含量以及BALF、血清中AEC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的肺气肿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其MAN显著增加,MLI显著缩短(P<0.01);BALF中GSH含量和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BALF中MDA含量以及BALF、血清中AEC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BALF中的AECA与MDA呈正相关(r=0.710,P<0.05),与GSH、SOD、GSH-Px呈负相关(r=-0.754、-0.781、-0.736,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AECA的表达,从而达到预防自身免疫性肺气肿的目的。
李佳艺张程李本雪张野张湘燕
关键词:氧化应激抗内皮细胞抗体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基质金属蛋白酶-9、内皮细胞抗体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并确诊的5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分为冠脉损害组21例和无冠脉损害组31例,并选取30例普通发热患儿为发热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MMP-9、AECA和ANCA蛋白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MMP-9 mRNA;应用明胶酶谱法测定血清MMP-9酶活性。结果川崎病急性期和缓解期外周血MMP-9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川崎病急性期和缓解期外周血MMP-9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川崎病急性期AECA蛋白、ANCA蛋白水平均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冠脉损害组急性期外周血MMP-9蛋白水平高于无冠脉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冠脉损害组急性期外周血MMP-9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冠脉损害组急性期ANCA蛋白水平高于无冠脉损害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川崎病急性期血清AECA水平与MMP-9呈正相关关系(r=0. 654,P=0. 023)。急性期冠脉损害组MMP-9、ANCA与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瓣环内径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1=0. 542,P=0. 026; r2=0. 769,P=0. 019)。结论 MMP-9、ANCA、AECA蛋白均参与了川崎病发病及冠状动脉损害,其中血清ANCA与MMP-9可作为冠脉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二者联检可能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丛晓辉塔依尔.斯拉吉祖丽皮娅.黑力木石琳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抗内皮细胞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相关作者

唐福林
作品数:446被引量:2,739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
赵岩
作品数:371被引量:2,266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郑文洁
作品数:136被引量:457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塞病 贝赫切特综合征 抗内皮细胞抗体 文献复习
董怡
作品数:231被引量:2,136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张程
作品数:224被引量:550H指数:12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肺功能 细胞凋亡 自身免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