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9篇“ 抑菌实验“的相关文章
- 200味中药及复方对大肠埃希菌体外抑菌实验的研究
- 2025年
- 为研究中药及其复方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优选常用200味中药,采用“中药管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乌梅、木瓜、五倍子等16味中药对大肠埃希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在中兽医辨证论治方法和君臣佐使组方原则指导下,将这16味中药组成7个复方和3个成方制剂。进一步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复方A1、B1、A2、B2、J1抑菌效果显著。本研究为中兽药替抗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 兰新财陈欣缪雨臻卢骏赵丽丽姚红健叶菁
- 关键词:中药大肠埃希菌抑菌
- 基于抑菌实验和正交优化甘草提取工艺研究
- 2025年
- 甘草是传统的药食同源物质,不仅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还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目前研究大多数基于一种或几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往往不能得到抑菌活性较好的工艺。本研究以对口腔致病菌变形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抑菌圈直径为依据,综合抑菌评分为优化指标,通过对加水量、加水次数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甘草水提物的提取工艺。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的加水量为10倍,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为2 h。经过正交实验得出8倍加水量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所得的甘草水提物对2种口腔致病菌的综合评分最好。本研究以对2种口腔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出高抗口腔致病菌的甘草提取工艺,为甘草在预防或治疗口腔致病菌感染的产品开发上提供了数据支撑。
- 徐玉玲刘建兵张阳余银芳钟地长李雨晴
- 关键词:甘草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
- “癣净擦剂”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土荆皮、蛇床子、大风子等9味中药醇提液对红色毛癣菌的抑菌作用,并通过扫描、透射电镜探讨其对真菌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乙醇回流法提取中药用12孔板固体药基法测定9味中药对红色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单药、复方作用前后真菌细胞表面形态结构变化与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抑菌实验示土荆皮、蛇床子、大风子、蒲公英、黄连、乌梅、黄柏、地肤子、苦参对红色毛癣菌的MIC分别为1.562 mg/mL、1.562 mg/mL、3.125 mg/mL、3.125 mg/mL、12.5 mg/mL、12.5mg/mL、25 mg/mL、50 mg/mL、>50 mg/mL;筛选出土荆皮、蛇床子、大风子等7味中药组成复方进行抑菌实验,复方MIC结果为0.545 mg/mL。扫描电镜示蛇床子、土荆皮、复方作用72 h后真菌菌丝和孢子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解、断裂和破坏。透射电镜示蛇床子、土荆皮、复方作用72 h后真菌细胞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内容物流失。结论中药复方比单药对红色毛癣菌的抑菌作用更强,单药中土荆皮、蛇床子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土荆皮、蛇床子以及复方作用后使红色毛癣菌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破坏和改变,破坏程度复方>土荆皮>蛇床子。
- 袁芳草吴然李倩张丹林彭超唐姗姗邓吉卿郭贵显
-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抑菌实验透射电镜
- 物质抑菌实验用图章式菌种接种囊
- 物质抑菌实验用图章式菌种接种囊,属于生物学技术领域,由蘸菌液囊(1)和蘸菌液盘(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蘸菌液囊(1)是将蘸菌液盘(8)中的菌液蘸取后接种到培养板上的接种囊,所述的蘸菌液盘(8)是盛放待接种菌液供蘸菌...
- 吕欣怡
- 流式细胞技术在抗生素抑菌实验中的应用
- 2024年
- 针对抗生素类药物抑菌实验检测中存在的缺少量化指标、无法准确评估细菌自身生长状态以及实验周期较长等问题,探究不同质量浓度(0.02~20 mg/mL)和不同处理时间(1和2 h)下申嗪霉素对黄单胞菌的抑菌检测中流式细胞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相同处理时间下,申嗪霉素质量浓度越高,凋亡晚期的坏死细胞越多;相同质量浓度下,随着申嗪霉素处理时间的增加,死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技术能够在抗生素等药物抑菌实验中快速、准确地检测细菌的生长状态和活力,为抗生素等药物抑菌机理研究中的检测技术提供数据支持,也有助于拓展流式细胞技术在细菌凋亡研究领域的应用。
- 蒋海霞许杰
- 关键词:流式细胞技术申嗪霉素黄单胞菌
- 基于抑菌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D-柠檬烯、2-茨醇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采用抑菌实验研究蛇床子-冰片药对成分中的D-柠檬烯及2-茨醇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D-柠檬烯和2-茨醇治疗念珠菌病的核心靶点和通路。方法:以白色念珠菌为研究对象,K-B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0.5、1.0、1.5 mg的D-柠檬烯、2-茨醇、制霉菌素的药液抑菌圈直径;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D-柠檬烯、2-茨醇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两两联用的MIC,计算出联合抑菌分数(FIC)。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D-柠檬烯、2-茨醇的有效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念珠菌病相关的疾病靶点;运用Venny软件获得两种化学成分和念珠菌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9. 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D-柠檬烯的MIC为5 mg/mL,2-茨醇的MIC为2.5 mg/mL。D-柠檬烯与2-茨醇联用的FIC指数为0.75,呈相加作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两种成分相关作用靶点152个,疾病靶点893个,两者交集靶点为24个;网络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雌激素受体(ESR1)等;KEGG分析得到核心通路为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 signaling pathway)、催乳素信号通路(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D-柠檬烯、2-茨醇对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且2种组分药物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初步提示D-柠檬烯、2-茨醇可能通过作用于TNF、PPARG、ESR1等核心靶点调控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 signaling pathway)等以治疗念珠菌病。
- 童鑫帅维维唐喆唐燕燕
-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抑菌实验网络药理学
- 一种外加电流抑菌实验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属于抑菌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外加电流抑菌实验装置,包括恒温恒湿生化箱、实验容器和电源,实验容器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进气阀和出气阀,实验容器的一侧还安装有进液阀,实验容器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源的正极和负...
- 李蔚熹计维安林宇邱艳华杨继忠戴万能温庆徐勇程华
- 苹果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抑菌实验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明确引起马龙区苹果叶斑病病原菌种类,本研究从马龙区苹果种植园采集有叶斑病症状的叶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物学手段结合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利用科赫法则测定病原菌致病性。结果表明,引起马龙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门丝孢目链格孢属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为筛选获得较好的防治药剂,选用43%戊唑醇、10%多抗霉素和50%异菌脲对苹果叶斑病菌进行室内抑菌实验,3种药剂对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 μg/mL效果最好,43%戊唑醇悬浮剂50 μg/mL次之。
- 仝建龙丰加文林知许熊春兰
- 关键词:链格孢菌RDNA-ITS化学防治
- 氨苄西林与痰热清联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 2024年
- 探析氨苄西林、痰热清共同用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运用96孔板配合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氨苄西林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用药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通过棋盘格联合药敏试验设计上述两种药物两盒用药组合并计算对MRSA的抑菌浓度,并对杀菌剂单独的抑菌浓度测定和联合抑菌浓度作用的判断。结果 43株MRSA单药测定临床分离株痰热清痰热清MIC为500~800uL/mL,MRSA单独用药时,氨苄西林的MIC范围为16-32ug/mL;双药测定临床痰热清注射液MIC为300~500uL/mL,氨苄西林的MIC范围为2~8ug/mL均较单独用药时明显降低;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和痰热清注射液联用以相加作用(95.3%)为主,协同作用为(4.7%),没有观察到无关及拮抗作用。结论 氨苄西林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对MRSA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 韦玉坤廖彬陈敏谢友凤肖衍豪
- 关键词:MRSA痰热清注射液氨苄西林
- 复方紫草抑菌凝胶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 2023年
- 研究测评复方紫草凝胶的主要成分紫草、苦参、黄柏、紫花地丁,对常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纸片扩散法,使用不同浓度的紫草、苦参、黄柏、紫花地丁的醇提液,及以上四种主要成分的混合醇提液,对大肠杆菌(ATCC 8099)、金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进行体外抑菌作用。结论 单药成分紫草、苦参、黄柏、紫花地丁对常见皮肤软组织的感染菌株(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复方组合药物(95%乙醇提取,紫草、苦参、黄柏、紫花地丁质量比1 : 0.75 : 0.75 : 1)对三种菌抑制效果更全面。且对三种菌的抑菌效果,大肠杆菌(ATCC 8099)>金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
- 李伟张秀春徐建宝梁恒凯
- 关键词:紫草黄柏紫花地丁
相关作者
- 马廉兰

- 作品数:61被引量:416H指数:12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
- 研究主题:医学微生物学 白假丝酵母菌 中草药 荚膜 抑菌作用
- 刘萍

- 作品数:481被引量:2,113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三疣梭子蟹 中国对虾 脊尾白虾 微卫星 分子标记
- 高保全

- 作品数:179被引量:56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三疣梭子蟹 基因克隆 梭子蟹 雌蟹 脊尾白虾
- 吕建建

- 作品数:107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三疣梭子蟹 分子标记 基因克隆 副溶血弧菌 性状
- 彭荣

- 作品数:41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
- 研究主题:柑橘皮渣 抑菌实验 提取物 植物果实 抑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