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6 篇“ 手性识别机理 “的相关文章
R-BINAM-纤维素衍生物复合型手性 固定相的制备及手性 识别 机理 研究 本论文以R-1,1'-联-2-萘胺(R-BINAM)为原料制备出3种不同间隔臂R-BINAM硅胶(RM-Si O2);以纤维素为原料制备得到5种纤维素衍生物(CE);将5种CE分别键合至3种RM-Si O2表面得到15种... 王德升关键词:纤维素衍生物 对映体拆分 手性识别机理 基于S-BINAM的手性 固定相制备及手性 识别 机理 研究 黄啟步基于分子模拟对多糖类衍生物手性 识别 机理 的探索 被引量:6 2020年 采用酯化法合成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CTPC)和直链淀粉-三(苯基氨基甲酸酯)(ATPC)衍生物,并通过氢核磁共振谱(1H-NMR)确定其结构规整,取代完全.将所合成衍生物涂覆到氨丙基硅胶表面制备手性 固定相,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技术评价其对手性 化合物1-(9-蒽基)-2,2,2-三氟乙醇(Rac-1)的手性 识别 性能.在此基础上应用Materials Studio模拟软件,基于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对多糖衍生物二级结构进行分子模拟,并根据FTIR和XRD表征结果,对衍生物与Rac-1对映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进行模拟计算,获得其最优构象.结果表明,分子模拟结果与手性 识别 性能及对映体洗脱顺序吻合较好,多糖衍生物与对映体分子在其手性 凹槽与氨基甲酸酯侧基和芳香体系发生稳定性不等的多种协同相互作用是产生手性 识别 的重要原因. 邓恩停 毕婉莹 刘博 张丽丽 沈军关键词:手性识别机理 手性分离 分子模拟 多糖 基于分子模拟对区域选择性取代直链淀粉衍生物的手性 识别 机理 研究 传统的多糖类衍生物均采用单一取代的方式来进行合成,对于该类衍生物的研究已较为系统,但直至目前,对于区域选择性取代多糖类衍生物的研究相对较少,极大阻碍了多糖类天然大分子的功能化及其手性 识别 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区域选择性取代方... 毕婉莹关键词:分子模拟 手性识别机理 分子动力学 文献传递 分子模拟法研究聚多巴胺与色氨酸的分子印迹手性 识别 机理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考察聚多巴胺(PDA)与L-色氨酸(L-Trp)、D-色氨酸(D-Trp)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差异,以揭示分子印迹手性 识别 的机理 。【方法】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法研究以手性 色氨酸为模板,聚多巴胺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首先通过构象搜索,获得聚多巴胺四聚体可能的稳定结构;然后采用分子对接研究手性 色氨酸分子与多巴胺的作用形式;最后通过量子化学方法,从电子结构层面上分析L-Trp、D-Trp分子与聚多巴胺结合力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Trp与PDA的结合力以氢键作用为主,L-Trp与PDA的氢键作用强于D-Trp;L-Trp与PDA的复合物(L-Trp-PDA)的前线轨道能级差比D-Trp-PDA的大,且前者的结合更紧密,弱相互作用更强。【结论】分子模拟方法使用相对简便,计算速度快,适用于研究分子印迹手性 识别 机理 。 张燚 王炳锋 田兴国 徐小艳关键词:分子模拟 手性识别 色氨酸 分子印迹 色氨酸在自制人血清白蛋白手性 柱上的拆分及手性 识别 机理 研究 2016年 人血清白蛋白与三氯聚氰活化的氨丙基硅胶反应,制得人血清白蛋白键合手性 固定相。反相模式下,色氨酸在该手性 固定相上获得理想的拆分,分离因子可达3.51,分离度达5.49。探讨了流动相p H值、有机修饰剂、柱温等对手性 拆分的影响。通过前沿分析法对色谱保留机理 进行了探讨。 林艳萍 亢珊珊 姚碧霞 翁文关键词:手性固定相 手性拆分 人血清白蛋白 色氨酸 苯丙氨酸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手性 识别 机理 被引量:2 2015年 以L-特丁氧羰基苯丙氨酸(Boc-L-Phe)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其作为色谱固定相,对其对映异构体进行手性 拆分。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系统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位点和识别 机理 。结果表明,该聚合物通过协同氢键作用形成1∶3型配合物,专一地结合Boc-L-Phe分子。MAA分子羧基上的C=O是氢键的质子接受体;Boc-L-Phe分子上的氨基以及羧基上的氢氧键是质子的给予体,是与MAA形成氢键作用的选择性识别 位点。 安磊 王冬美 佟飞 崔巍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 手性拆分 氢键作用 基于分子模拟对多糖类衍生物的手性 识别 机理 研究 近几十年来,以多糖类衍生物作为手性 固定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手性 识别 与拆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直至目前,对于此类衍生物的手性 识别 机理 依然不是很清晰。针对该研究背景,本课题尝试通过计算机模拟多糖类手性 固定相的手性 识别 过程... 卢行健关键词:多糖衍生物 手性固定相 手性识别 酯化方法 分子动力学 新型三唑类抗真菌活性化合物毛细管电泳手性 拆分及手性 识别 机理 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研究了7种新型三唑类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法手性 分离,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技术研究拆分机理 。考察了8种中性环糊精手性 添加剂,只有2,6-二甲基-β-环糊精对7种活性化合物都有手性 识别 能力。在30mmol/L NaH2PO4缓冲液中含2,6-二甲基-β-环糊精30mmol/L,用H3PO4调至pH 2.2,温度20℃,电压20kV,在此条件下7种活性化合物都能达到手性 分离,其中4种活性化合物能达到基线分离(Rs>1.5)。应用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软件Discovery Studio 2.5/Sybyl/Gold模拟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7种活性化合物主客体包结过程,并计算相互结合能,探讨手性 识别 机理 ,发现拆分结果与结合能的差异有关,结合能差异越大拆分结果越好。 李武宏 张欣荣 吴思 谭光国 刘超美 朱臻宇 柴逸峰关键词:毛细管电泳 三唑类 手性拆分 α-环己基扁桃酸及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在羟丙基-β-环糊精上的手性 识别 机理 研究 本论文应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即高效液相色谱与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α-环己基扁桃酸和α-环己基扁桃酸甲酯对映异构体在羟丙基-β-环糊精上的手性 识别 机理 。从分子理论水平上阐述了其手性 识别 作用的本质,了解了手性 识... 苏燕慧关键词:羟丙基-Β-环糊精 手性识别机理 空间构象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高如瑜 作品数:85 被引量:396 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手性分离 对映体 手性固定相 液相色谱 手性识别 沈报春 作品数:59 被引量:162 H指数:8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对映体分离 硅胶载体 手性固定相 手性识别机理 黄烷酮 王琴孙 作品数:48 被引量:245 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色谱保留 手性分离 手性识别机理 手性识别 对映体 徐秀珠 作品数:61 被引量:355 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化学系 研究主题:对映体分离 手性固定相 对映体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柱 陈慧 作品数:10 被引量:65 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手性识别机理 手性识别 色谱保留 高效液相色谱 固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