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52篇“ 成藏机制“的相关文章
二连盆地富气凹陷低阶煤煤层气因及机制被引量:4
2024年
内蒙古低阶煤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因与机制研究对低阶煤煤层气资源选区评价至关重要。以二连盆地重点富气凹陷低阶煤煤层气为研究目标,利用煤层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煤层水水质、氢/氧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3)H和^(14)C测试等多种实验手段,分析煤层气、水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低阶煤煤层气因来源及机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煤层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均为干气,其中甲烷体积分数随埋深增加而增大,CO_(2)体积分数随埋深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300~500 m范围出现高值区。甲烷碳、氢同位素普遍偏轻,δ^(13)C(CH_(4))分布在-70.3‰~-48.0‰,δD(CH_(4))分布在-285.5‰~-189.0‰,δ^(13)C(CO_(2))在-37.6‰~1.94‰变化。煤层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和Cl·HCO_(3)-Na型,现今煤层水体环境较为稳定,水动力较弱,煤层水表观年龄在1020~47490 a,主要来源于第四纪大气降水,没有或较少有现今地表水补给。二连盆地煤层气主要为原生生物因气,混有少量早期热因气,随着埋深加大,地层环境和产甲烷古菌类型发生变化,生物甲烷生途径发生转变。其中吉尔嘎朗图凹陷早期以乙酸发酵产气为主,晚期转变为CO_(2)还原产气为主,并混有少量低熟热因气;巴彦花和霍林河凹陷微生物产气途径均以乙酸发酵为主,其中霍林河凹陷还混有少量甲基发酵型生物气。研究区具有适合生物气生的低地温、低矿化度和低热演化程度的“三低”煤层条件,其中,吉尔嘎朗图凹陷属于地堑式浅部厚煤层生物气模式,巴彦花和霍林河凹陷属于半地堑式中深部承压区水力封堵生物气模式。寻找适合生物因气形和富集的有利目标区,应是二连盆地煤层气未来勘探开发的重点方向,也是二连盆地低阶煤煤层气增储上产的现实保障。
林海涛李玲唐淑玲田文广李杰孟芹
关键词:二连盆地低阶煤成藏机制
马尼拉海沟增生楔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机制及其潜在地质灾害风险被引量:1
2024年
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其巨大的资源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南海北部海域被动陆缘,对南海东部主动陆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关注相对较少。本文基于南海东北部马尼拉海沟主动陆缘区多道地震剖面分析,识别出似海底反射、振幅空白带、极性反转等典型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标志以及逆断层、泥底辟等流体运移通道。台湾西南部造山带是马尼拉海沟增生楔的延伸,其泥火山伴生气以CH_(4)为主,少部分表现出高氮异常;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天然气主要为热解因的熟烃类气,且主要是新近纪巨厚海相沉积烃源岩的贡献。分析认为,其因是板块俯冲运动将深部烃类物质带入增生楔内,并形高压环境,热因烃类气体沿着泥底辟和逆断层等通道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部分天然气被微生物逐步改造,并混合原位生物气。热因和生物因甲烷最终在合适的稳定带内混合;形以热因为主,部分具有生物因特征的逆冲推覆控混合气源天然气水合物。另外,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及俯冲运动的持续活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条件遭到破坏而发生分解渗漏,可能引起滑坡,在对本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一步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其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鞠东高红芳李学杰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
含油气盆地氦气分布特征与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氦气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的商业性富氦气(He>0.1%)都是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通过对全球75个富氦气田和1048个天然气样品统计分析发现,天然气中氦气普遍具有“稀”“伴”和“杂”的特征,富氦气田的埋深通常小于4500m.He-CH_(4)和He-CO_(2)气田的氦气含量明显低于He-N_(2)气田(He>1%).然而,前两种气田的氦气地质储量主要为10^(7)~10^(11)m^(3)量级,而后者仅为10^(5)~10^(7)m^(3)量级.氦气与烃类气体在因和运移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氦气聚集以及长距离运移必须借助载体(地层水、烃类流体、N_(2)、幔源流体等),氦气的运移通道不局限在沉积地层,可延伸至盆地基底、下地壳,甚至岩石圈地幔.然而,氦气与烃类气体的条件几乎可视为等同.烃类气体的存在不仅促进含氦流体中氦气快速解析和高效聚集,而且降低了氦气扩散性能、减少逸散通量.膏盐岩和厚层泥页岩作为盖层,有利于氦气在地质时间尺度下长期保存.大型富氦气田集中分布在古老克拉通盆地的隆起区及其周缘,几乎全部为壳源型.根据He含量与He/N_(2)比值图版,壳源型氦气可划分为基岩供氦性、基岩-沉积岩联合供氦型和沉积岩供氦型.综合考虑中国的氦气品位、氦气资源禀赋、天然气工业化进程,以及目前的氦气提纯工艺,中、西部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和柴达木盆地的富氦气田是氦气工业提取优先部署区域,部分(特)大型含氦气田可作为重要接替区域.
李朋朋刘全有朱东亚朱地Zheng ZHOU吴小奇孟庆强吕佳豪高宇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与机制
本书是有关四川盆地前震且系-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地球化学与综合研究较全面、系统的一部专著,主要内容包括天然气组合与气分布,生储盖层特征,天然气组、碳氢同位素、轻烃及储层沥青总述,重点层系天...
谢增业
浅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气机制及开发技术
本文介绍了我国致密砂岩气的开发概况,立足四川盆地,以川东北部分地区为实例分析了致密砂岩气类型及开发技术,研究认为:(1)川东北地区致密砂岩气为斜坡型致密砂岩气,属湖沼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分布面积较广,气整体无...
李咏洲任洪明顾红卫杜磊徐明星唐照临李寿军刘光斌
关键词:须家河组致密气藏成藏机制
烃源岩油气的圈层效应特征、差异机制与有序分布模式被引量:1
2023年
近源找油、进源勘探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方向。目前近源找油、进源勘探还面临很大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对烃源岩附近,尤其是烃源岩内的油气条件、机理、分布规律认识不到位。重新定义了烃源岩系统和烃源岩油气的概念,认为一个烃源岩系统就是一个独立的油气单元,而烃源岩油气为赋存于烃源岩系统内的油气聚集。划分出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两大类,泥岩裂缝油气等6种烃源岩油气,受构造控制,造就了它们独有的形机制和特定的分布规律,形了横向并列圈、纵向有序串、上下分层过渡、常规与非常规差异机理和有序共生的圈层结构特征:即从内圈的深湖相页岩油气、浊积砂岩性油气,到中圈的半深湖相的致密油气,再到外圈的浅湖-半深湖过渡相的岩性尖灭油气分布序列。机制上,也形了内圈的页岩油气以原地连续性“滞留”与微运移“停留”,中圈的致密油气以大面积初次运移“停留”、外圈的岩性尖灭油气以浮力二次运移“截流”为特征的有序机理序列。明确了页岩油气甜点区位于深盆区内圈前三角洲相带的具有“优势组构-滞留烃超越效应”的区域;致密油气甜点区位于深盆区中圈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具有“优势孔缝耦合”的区域;岩性尖灭油气有利分布区位于深盆区外圈三角洲平原相带具有汇聚脊优势运移通道的圈闭区域。烃源岩油气类型众多、潜力巨大,人类对烃源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利用才刚刚开始。
罗群赵贤正蒲秀刚金凤鸣姜文亚张宏利邱兆轩文璠
关键词:成藏机制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高温高压流体活动与天然气机制
莺歌海盆地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南部乐东区已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现今勘探重点为中深层黄流组-梅山组气。然而,高温高压流体活动背景下,砂岩储层的岩演化复杂,优质储层形机理不清,流体活动、超压形和演化如何影响富烃气的运...
赵静
关键词:天然气流体活动成藏模式
鸡西盆地煤系气耦合机制及有利区预测研究
鸡西盆地煤系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前期勘探开发投入工作量较少,煤系气效应及富集机理研究基础薄弱。论文以鸡西盆地城子河组-穆棱组含煤层系为研究对象,以煤系生烃演化-共生效应为研究主线,系统分析了煤系气耦合机制与...
陈浩
关键词:鸡西盆地有利区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处于常压或负压状态,储层致密低渗,岩与的时间关系在致密砂岩油气动力学机制分析中至关重要。将流体包裹体显微岩相学分析、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生烃演化数值模拟和显微镜下观测统计等多种方法结合,研究了延长组储层致密化与石油的时间关系,分析了低动力背景下的致密砂岩机制。结果表明:红河油田延长组储层岩与石油协同发生,大规模早于关键致密化事件。延长组油是在低动力背景下早期充注、优势通道、压差驱动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出早期选择性充注、后期继承性充注和浸染式扩展的特点。不同类型砂岩的动、阻力耦合演变关系决定了强非均质性储层的差异富集。
马立元邱桂强胡才志徐士林陈纯芳李松
关键词:致密砂岩成藏机制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吐哈盆地水西沟群致密砂岩气机制新理论——近生近储和自生自储被引量:3
2022年
吐哈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是一套典型的地洼型沉积建造,以反映活动型沉积的分选、磨圆很差的长石岩屑砂岩为代表,广泛发育煤层、炭质泥岩和深灰色泥岩,煤系烃源岩的广泛发育为致密砂岩气的形创造了条件。为明确吐哈盆地水西沟群致密砂岩气模式,通过源储配置关系及气特征,提出了3种模式:近生近储、自生自储和复合生储。近生近储指的是砂砾岩与煤层直接接触形天然气,自生自储指的是砂砾岩中的碳屑排烃形天然气,而复合生储指的是有前述2种作用叠加形的天然气。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甜点形受控于源储三维空间的良好匹配,在源储配置时间与构造圈闭形时间上,两者具有“源-储-圈闭-”完美的对应关系。物质体系在相同沉积体系下通过“近生近储”生排烃及短距离运移的机制下运聚,甜点区在决口扇发育的沉积区和构造活动强烈的北部山前带最为发育,分布在凹陷中心边缘优质砂体发育的构造高点或圈闭褶皱中心部位,揭示了构造活动对致密砂岩气也有影响,形地洼盆地天然气的一个优势。“自生自储型”机制在沉积不稳定的决口扇发育区广泛分布,也是一种重要的机制。此外,在盆地尚有由上述两者叠合形的复合机制。这3种机制是由地洼活动型构造沉积特点所决定的,反映了地洼在上的独特性,非地台所能有。
倪良田钟建华王桂林孙宁亮刘选郝兵孙玉凯王劲松杨斌曲俊利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成藏机制地洼盆地吐哈盆地

相关作者

柳少波
作品数:285被引量:2,406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煤层气 前陆盆地 页岩 致密 流体包裹体
宋岩
作品数:366被引量:4,349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前陆盆地 煤层气 天然气 油气成藏 成藏过程
李剑
作品数:697被引量:5,437H指数:4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天然气 烃源岩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四川盆地
陈践发
作品数:300被引量:2,787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特征 塔里木盆地 烃源岩 天然气 碳同位素
鲁雪松
作品数:175被引量:86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塔里木盆地 天然气 油气成藏 松辽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