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90篇“ 成藏主控因素“的相关文章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油气主控因素与勘探新领域
2025年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油气整体呈现“小、断、贫、散”的特征,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地震、生产等多种资料,分析总结西部斜坡带已发现油气的分布规律,提出西部斜坡带具有“南北分区、上下分层、近源富集”的油气分布特点。通过西部斜坡带典型油气解剖和失利井地质原因分析,认为圈闭和运移是油气主控因素。构造样式决定圈闭的类型和有效性,进而控制了不同区域的油气类型和差异富集;不同油气运移模式和两期充注、蒸发分馏作用控制了研究区近源和“上油下气”的特征。通过条件分析,指出平湖斜坡潜山、天台斜坡北段和杭州斜坡迎翠轩断裂带具有较好的圈闭和运移条件,是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的勘探新领域。
刘志峰李林致李峰李峰祁鹏
关键词:油气成藏圈闭类型主控因素勘探领域西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油气主控因素模式
2025年
利用地震、测井、试油、岩心的铸体薄片和物性分析资料及物理模拟实验,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油气要素的配置关系、富集规律以及油气主控因素,总结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储层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安山岩及角砾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与裂缝,孔隙度多小于8%,渗透率多为0.1~10.0 mD,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②研究区油富集运聚为“断-储-壳”3要素联合控制,深大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风化淋滤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石炭系及其上覆泥岩均较致密,与裂缝发育的火山岩储层形了良好的储盖组合;走滑断裂与盖层的配置关系对油气垂向与横向运移具有重要控制作用。③研究区油整体上具有“双源供烃、多体系输导、多类型盖层、多层系含油、多种油类型、复式含油气区”的特征。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的油具有明显的差异,横向上,近源为“断毯输导、侧向充注、近源风化壳模式”,远源为“双源供烃、多种输导类型、硬壳封盖、远源断壳体模式”;纵向上,浅部为“双源供烃、多种输导类型、硬壳封盖、浅部风化壳模式”,深部为“双源供烃、断裂输导、致密岩层封盖、深部断缝体模式”。
桂诗琦罗群贺小标王千军王仕琛汪亮
关键词:火山岩油藏深大断裂石炭系车排子凸起准噶尔盆地
松辽盆地王府地区泉四段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分布及主控因素
2025年
为了探讨松辽盆地王府地区泉四段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勘探方向,综合地震、地质、地化和生产测试等多种资料,在王府地区常规、非常规油气分类和分布研究基础上,明确各类油主控因素,建立其差异性的模式。结果表明:王府地区发育常规低渗透砂岩油和非常规致密油2种类型的油,平面上二者呈有序性分布。泉四段油气受烃源岩、构造、断层和优质储层联合控制,强排烃泥岩作为低渗透油物质基础控制其宏观分布,生烃增压是凹陷内致密油充注的主要动力,限制了致密油分布范围;大规模排烃前构造基本定型,北部低势区是低渗透砂岩油气运移指向区;明水组末期开启的NW向断层是低渗透油侧向运聚和致密油垂向运聚的良好通道;相对优质储层是控制致密油富集和低渗透砂岩油高产的重要因素。建立了三站背斜低渗透砂岩“势差驱动、近源侧向输导、古高点聚集”、莺山西构造群低渗透砂岩“源储对接、超压+浮力接替驱动、断砂联合输导”、王府凹陷致密油“超压驱动、源内垂向下排、局部甜点富集”和莺山东构造群致密油“超压+浮力联合驱动、远源砂体侧向输导、甜点储层聚集”等4种模式。
张熠刘萍周翔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成藏控制因素泉四段松辽盆地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大气田群“多级接力”主控因素
2025年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上中新统峡谷—第四系海底扇已发现多个大气田,其过程、动力及运移通道有待进一步厘清。综合应用油气源对比、构造-沉积充填及动力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大气田群形的时空演化关系及其有序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中央峡谷L17-y、L18-x、L25-x气田与陵南低凸起L36-x气田气源相同,均主要来自乐东-陵水凹陷渐新统陆源海相烃源岩;(2)乐东-陵水凹陷富生气高压凹陷动力强,黄流组—乐东组发育的多期峡谷水道砂、水道壁及海底扇组多级复合优势输导体系,控制天然气“多级穿层接力”运移,形中浅层—超浅层多个大型气田;(3)盖层质量及地层坡度控制天然气聚集的场所和规模,在相同气柱高度条件下,地层平缓区的圈闭有利于形大气田。研究果为类似盆地富油气区向浅层拓展勘探提供借鉴。
甘军梁刚庹雷肖鸿议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大气田成藏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氦气因来源及主控因素
2025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区,发现东胜和庆阳2个富氦天然气田,展示了良好的氦气资源前景。苏里格气田是中国发现的最大天然气田,为了评价气田的氦气资源前景,通过对气田天然气组分、烷烃气和二氧化碳碳同位素、氦气组分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初步查明了苏里格气田古生界天然气、氦气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氦气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上下古生界天然气组分差异明显,上古生界天然气既有典型的熟阶段湿气,也有高过熟阶段干气,下古生界天然气为以干气为主且有部分湿气贡献;古生界均为热因天然气,上古生界以中晚期腐殖气为主,为煤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下古生界以晚期腐泥型干气为主,以油型裂解气为主;古生界天然气氦含量高于常规天然气氦气含量(0.03%),属中氦天然气,且具有上古生界高于下古生界的特点;苏里格气田氦气主要受古今构造位置、富铀钍基底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等氦源岩生氦强度大、生烃强度相对较小、基底断裂发育及气水关系复杂利于氦气从水层中脱溶进入到天然气因素的影响,使氦气相对富集。
范立勇魏建设胡爱平李玉宏谢林泽李玉宏张宇轩马尚伟
关键词:古生界成藏主控因素地球化学特征苏里格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一种走滑断控油气主控因素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走滑断控油气主控因素的评估方法及装置,涉及石油地质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目标区域开展走滑断裂以及层位的解析,确定目标区域的走滑断裂带活动界面以及分层特征;获取目标区域的走滑断裂带活动界面对应的...
林会喜彭威龙张继标刘雨晴李映涛
吴起西区三叠系长6_(3)油主控因素研究
2025年
吴起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6_(1)与长6_(3)是三叠系长6层主要的含油层位。长6_(1)油分布面积大,主要为西倾单斜背景下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控制的岩性尖灭型油气。而长6_(3)油与长6_(1)油主控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油分布面积小,有利区不完全与砂体优势带重合,油受到多因素控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吴起西区三叠系长6_(3)油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参考最新的油勘探评价结果,认为微幅鼻隆构造和储层物性是该油的主要控制因素,油类型为构造—岩性油
魏文宗刘聪靳大伟赵举举赵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藏
滇黔桂地区垭紫罗裂陷海槽泥盆系—石炭系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2025年
相比于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特征,滇黔桂地区页岩气的富集条件更加复杂,目前滇黔桂地区的页岩气勘探程度较低,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基于滇黔桂地区页岩气的基础调查与已有的大量果,对其泥盆系—石炭系页岩的沉积特征、岩/生烃热演化特征、储集特征、模式及保存条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总结。研究表明,泥盆系—石炭系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主要受控于裂陷海槽,富有机质页岩甜点段主要形于深水相沉积的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区域性海平面上升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水体中生物繁殖,产生强大的生物生产力,为富有机质沉积物的形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地震剖面解释发现,沿主裂陷槽分布的大部分地区受后期构造活动破坏影响大,导致页岩气保存条件变差;而主裂陷槽周缘的次级裂陷槽构造相对稳定,为页岩气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滇黔桂地区泥盆系—石炭系“裂陷槽沉积、深水岩相控烃、次级裂陷槽构造保存”的页岩气富集主控模式,并已通过多口钻井钻探得到证实。研究果可为今后该地区的页岩气有利区优选及参数井钻探提供指导。
王玉芳王玉芳石万忠翟刚毅石万忠康海霞张云枭张家政张舒婷
关键词:页岩气
临河坳陷北部古近系油气主控因素研究
近年来,河套盆地临河凹陷北部连续取得勘探突破,自2020年部署风险探井临华1井在古近系临河组首次突破(试油层3400m),至2024年隆华1井临一段试油获得日产原油254m3(试油层6700m),新发现油深度不断增加,...
王晓坤肖洁吴雅威杨蕾刘成浩武函刘静
关键词:油气运移油气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段油气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近年来,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层组发现了工业油流井,但平面分布不均,具有点状含油的特点,勘探开发总体显示出该区具有多层位含油、局部层位富集的特征,但油水分布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组合油气的勘探开发,为此,基于钻井和生产资料,分析了研究区长8段油层组的油类型、主控因素模式,研究表明,区内长8段油类型主要为上倾尖灭岩性油、透镜状岩性油和致密层遮挡岩性油;油气受烃源岩、储层物性、砂体厚度、局部构造共同控制;长8段油气模式为典型的三明治型,有利于致密油的形
赵梅芳吴玮袁玮
关键词:成藏主控因素

相关作者

庞雄奇
作品数:743被引量:5,908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烃源岩 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熊利平
作品数:21被引量:18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油气成藏 成藏主控因素 盆地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特征
张伟
作品数:45被引量:30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莺歌海盆地 甲基丙烯酰胺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模式 琼东南盆地
何家雄
作品数:138被引量:1,27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南海北部边缘盆地 莺歌海盆地 南海北部 CO 油气运聚
陶士振
作品数:287被引量:6,976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致密 四川盆地 侏罗系 非常规油气 流体包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