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6篇“ 成书过程“的相关文章
《文规》“劝善三文”与日本所藏三种析出文献——《了凡四训》成书过程的文献学考察
2025年
袁黄的劝善思想集中表现在后人综合其《游艺塾文规》“劝善三文”为主体而成,并以《立命之学》为核心的《了凡四训》中。《文规》“劝善三文”是《立命篇》三文,因而也是《阴骘录》“四篇”中除去由《祈嗣真诠》补入内容以外部分的原型。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省身录》、《立命篇》三文、《阴骘录》“四篇”在《了凡四训》的成书过程中各有其意义,但三者作为析出文献,其版本价值无疑低于作为原型文献的《文规》“劝善三文”。
黄强
知识史视角下《丰豫庄本书》的成书过程考察——以道光十一年至道光十四年为中心
2025年
潘曾沂自道光八年(1828)开始编著《丰豫庄本书》,直至道光三十年(1850)方才完成。据刊刻时间显示,自道光八年家刻本《课农区种法直讲三十二条》率先刊行后,其他篇章的创作多集中于道光十四年(1834)。但从知识史的视角来看,农书的创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丰豫庄本书》多个版本的比对以及信札与诗文集的考察,道光十一年至道光十四年是潘曾沂重要的创作阶段。其中《课农种粟法》为道光十一年、十二年潘曾沂据种粟经验所作,经陆我嵩传播后见于邓琛刊《区田法》;《柜田图》篇参考《农政全书》,作于道光十三年;道光十四年诸篇则多为响应林则徐倡议而作。透过潘曾沂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的农书创作过程,亦可窥见《丰豫庄本书》知识体系的生成构建。
张子斌夏如兵
关键词:知识史
《职业窃贼》成书过程与何谓“职业”窃贼
2024年
埃德温·H·萨瑟兰是犯罪学史上一个无可争议的重要和有影响力的思想者②。他开启了白领犯罪(White Collar Crime)研究领域并创立了“差别交往理论”(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③。他不仅引领了他所在时代的犯罪学进程,也深刻影响了他身后70年的国际犯罪学研究④。以其名字命名的“埃德温·H·萨瑟兰奖”是美国犯罪学会最重要的年度奖项。萨瑟兰的主要著作有:《犯罪学》(1924),《两万名无家可归者》(与洛克合作,1936),《布卢明顿地区的犯罪和少年越轨生态学研究》(1937),《职业窃贼》(1937),《犯罪学原理》(1939),《白领犯罪》(1949)⑤。其代表作为:《犯罪学原理》《白领犯罪》和《职业窃贼》,前两部著作在国内已有译本[埃德温·萨瑟兰,唐纳德·克雷西,戴维·卢肯比尔:《犯罪学原理》(第11版),吴宗宪,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E·H·萨瑟兰:《白领犯罪》,赵宝成,等译,苏明月,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唯有《职业窃贼》中文版阙如。此次翻译《职业窃贼》,旨在为深入研究“萨瑟兰学说”或研究“以犯罪为业者”的同仁提供参考。本文根据The Professional Thief(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引言(Introduction)和第一章(The Profession)译出。文章题目和文中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埃德温·H·萨瑟兰奇克·康韦尔孔一(译)
关键词:白领犯罪萨瑟兰无家可归者成书过程
《金册》成书过程初探
2024年
《金册》成书于清末,是由蒙古族学者扎瓦达木丁以《音韵》为基础而撰写的蒙古佛教史,全称《瞻部洲北方蒙古族历史·神奇金册》,其中诸多篇章叙述了西北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及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事。其后序记载编撰时间历经14年之久,取材涉及汉、藏、蒙、满等多语种历史文献资料。经研究发现,《金册》成书可分四个阶段,即夸语种搜集文献资料;翻译资料,以《音韵》为基础而创作阶段;《金册》成书;后期补充完善。《金册》的取材和编撰过程极大地体现了此书不同于以往的蒙藏教法史,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夸新木加夸加先
《论语》的成书过程及其文体生成
2024年
人们主要从编纂者、成书过程成书年代三个层面来分析《论语》的生成,这些内容虽然与《论语》的生成密切相关,但就《论语》的编撰而言,还应考察其文献渊源与文体生成。无论是文献层面还是文体层面,《论语》都经历一个编纂过程。先秦语类文献经历由“国语”到“家语”的演变,“家语”文献以个体为编纂单位。由于个体身份的差异,“家语”又分为大夫“家语”与诸子“家语”。《论语》被视为诸子“家语”,其根本原因在于孔门编纂《论语》是为了学派建设。《论语》的命名,不仅表明儒门继承了先秦简册载录的神圣传统,而且也使孔子言论在“书”的形态下成为经典。《论语》的文体包括专书与篇章两个方面,在专书语体方面,《论语》创制了“语录体”。“语录体”虽为《论语》所开创,但“语录体”所具备的“言行两录”特征其实渊源于“乞言”仪式。就《论语》篇章文体而论,其格言体、对话体、事语体显然是编纂者综合使用黏合、扩充、原文迻录及改造等多种方式的结果。至于“子曰”,它的出现是编纂者接受“王若曰”“君子曰”影响的结果。从文体角度来说,“子曰”又主要呈现为“格言”,而《论语》中的“格言”也受到“乞言”传统的影响。
夏德靠
关键词:《论语》语录体
《随园食单》及其成书过程考述
2024年
《随园食单》是袁枚所著的关于烹调食事事理的著作,该书初版于1792年,多次再版并被译为多种外文,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袁枚撰写此书的动机,一是对美食的追求,他虽出身贫寒,但大半生享受美食;二是为好吃正名,他从肯定人性、人欲出发,强调个人食的合理、正义。其编撰契机与尹继善有关,尹继善的尚食作风影响了袁枚,使其有了双重驱动力来编撰《随园食单》。《随园食单》是中华菜品传承与出新的参证范本,书中食材和食品多为传统常见,许多传统菜品至今仍有生命力,袁枚对菜肴审鉴严格,该书对后世菜谱书影响深远,被国际食学界认为是中国古代饮食史上的典范著作。《随园食单》是袁枚的事业成就,也是中华食学的重要成果,其成功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赵荣光
关键词:饮食文化
《周易正义》成书过程的三种推测与思想框架的搭建
2024年
唐代官修的《周易正义》因成于众手,其纂修过程、思想旨趣难以明确知晓。但根据《周易正义》上篇、下篇、《系辞》在解释体例和思想倾向上呈现出的张力,可对成书过程进行三种推测:《周易正义》继承了两类旧疏,上篇、《系辞》继承的是思想较为接近的一类旧疏,下篇则继承了另一类旧疏;《周易正义》是原创作品,是在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分工创作的基础上,被统筹为一个具有张力的文本,统稿人并未意识到这种张力,或在其看来这种张力并不影响文本的统一性;《周易正义》是在某种思想构建的动机的指引下,将注释技艺运用于处理不同部分的文本。事实上,孔疏在多处对上下篇的分篇逻辑进行了讨论,且坚持以天道、人事作为分篇的思想逻辑,上下篇的张力可能是这一思想逻辑在注释实践上的体现,“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学本旨、天人之际的前理解,都渗透在《周易正义》的诠释实践之中。
胡海忠
关键词:天道人事孔颖达卦爻
一个时代的“怕”与“逃”——《马伯乐》的成书过程及形象接受史
2024年
在20世纪40年代抗战语境之下,《马伯乐》的卓异之处在于,彰显了萧红在文学创作上的自我突破以及对于所处时代的独特认知,在面临民族危亡、最需要担当和付出的时代,她却刻画了一个融“怕”与“逃”于一身的时代男性形象。《马伯乐》的接受史迥异于《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总体来看,始终徘徊于贬抑与有保留的认可之间。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马伯乐》的认知变化,主要体现在对马伯乐这一人物形象的价值和小说艺术成就评判的变迁上,对前者多有肯定,对后者多有保留。文本的未完成性确实影响到了人们对它的整体性认知以及关注热情。关于马伯乐这一人物形象,人们从“浮尸”到“阿Q”再到“渣男”“巨婴”的认知演变,分明透露出批判力度在减弱,更多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与宽容。马伯乐不是一个具体的个案形象,而是中国男性身上超越时代或多或少存在的质素的形象化。这是一个女性作家对一个时代男性的凝视,并捕捉到的一个时代的面相。马伯乐的“怕”与“逃”,也是一个时代的“怕”与“逃”。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论者看到了《马伯乐》的非同凡响之处而力图重估其文学史价值。
叶君
关键词:《马伯乐》接受史国民性
《武备志》成书过程再探被引量:1
2023年
《武备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大型军事类书,它将历代兵书的精华融合于一书,凸显了明代的兵学成就,在中国兵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乔娜
关键词:成书过程兵书
翁方纲诗集的版本源流与成书过程举隅
2023年
翁方纲著述堪称宏富,但其手稿在其身故以后四散而出,至于海外。目前所见翁方纲的诗集版本类型多样,主要有手稿本、手抄本、清稿本、刻本等四种,其中有些版本较为常见,有些则需要挖掘、甄辨。翁方纲诗集的这四种版本类型也恰好构成了其诗集从最初手稿本到最终刻本的成书过程。文中对四种诗集版本类型中的各版本分别加以述说,同时选取其中的诗作为例考察其诗集的成书过程
赵宝靖
关键词:版本源流成书过程

相关作者

苗怀明
作品数:201被引量:389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学术史 戏曲研究 《红楼梦》 古代小说 红楼梦
沈治钧
作品数:95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研究主题:《红楼梦》 红学 红楼梦 红楼梦新证 甲戌本
陈辽
作品数:353被引量:281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罗贯中 《三国演义》 瞿秋白 作家 文学
李夏青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成书过程 FIT 就业 明代 宗唐
陈来
作品数:326被引量:2,054H指数:2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儒学 中国哲学 冯友兰 儒家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