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1篇“ 慢性高原病“的相关文章
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高原病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高原病(CMS)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CM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左心室结构及左心室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心钠素(ANP)、内皮素(ET)均降低,一氧化氮(NO)升高,研究组NE、E、ANP、ET均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室间隔厚度(IVS)均降低,研究组LVEDD、IVS、PW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A)降低,左室快速充盈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均升高,研究组A低于对照组,E、E/A、LVEF、CO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动脉压(PAP)降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6分钟步行试验(6MWT)均升高,研究组PAP低于对照组,FVC、FEV_(1)、FEV_(1)/FVC%、6MW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CMS患者心肺功能结构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疗效较好。
杨丽鲁雪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复方丹参滴丸慢性高原病心肺功能
一种用于检测人类尿液中慢性高原病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慢性高原病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为NQO1、ADAMTSL2、TUT4、CRELD1、BNC2、CEACAM1、ZNF541、OLFM4或上述8种生物标志物分子的特异性抗体。所述生物标志物为...
徐忠伟范开元朱文清李恒吴志东张妍孔令佳李自灵申国政史贺王栋
慢性高原病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2023年
慢性高原病是由高原低压缺氧引起的一种高原特发性疾。由于高原病的发机制十分复杂,仍有许多问题迄今尚不清楚。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显示,慢性高原病患者血浆中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参与高原病相关细胞因子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高原病的发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李梦醒李文倩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促红细胞生成素缺氧诱导因子-1白细胞介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慢性高原病中Notch1、DLL4的表达研究
目的:1.研究慢性高原病(CMS)患者血清中的Notch1、DLL4蛋白表达水平。2.比较CMS组、高海拔健康(HAH)组及低海拔健康(LAH)组3组间血清中Notch1、DLL4表达的差异,分析在CMS患者中Notch...
杨新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NOTCH1蛋白血管新生蛋白表达
大鼠模型的轮休制度预防慢性高原病形成研究
2023年
目的 本研究利用低压低氧舱构建大鼠模型模拟高原环境下职工的轮休制度,筛选出能够有效预防慢性高原病形成的最佳轮休间隔时间。方法 将大鼠置于低压低氧舱内模拟海拔5 000m的高原环境,舱外为常压常氧环境。根据高原驻留时间与平原休息时间比值为1∶1的轮休模式将大鼠分为1d轮休组、2d轮休组、4d轮休组,对照组为不出舱休息的低压低氧组和常压常氧环境饲养的常压常氧组。实验时间共24d。通过肺循环血流动力学、肺血管重构和外周血红细胞来评估大鼠有无慢性高原病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4d轮休组大鼠无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红细胞增多,2d轮休组大鼠有轻度的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红细胞增多,1d轮休组大鼠有显著的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红细胞增多。结论 在高原驻留时间与平原休息时间比值为1∶1的轮休模式中,每4天轮休一次可以预防大鼠慢性高原病的形成。
郭世坤李佳邓会魏华英薛新颖潘磊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红细胞增多
慢性高原病与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检测久居高海拔地区人群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情况,并探讨其与慢性高原病(CMS)之间的关系,为常驻高原人群健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2880~5400 m海拔生活1个月以上的252例男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检测,并通过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和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判断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异常情况;应用CMS量表调查CMS患情况,并比较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在CMS患人群和非患人群之间的差异;分析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与CMS的关系。结果①多项血液指标在常驻高原人群中存在异常,其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小板体积以及尿酸(U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的人群分别占比71.0%、75.8%、96.4%、82.1%和72.1%;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的人群占比76.3%。②与非CMS患人群相比,CMS患人群的HGB、HCT、总蛋白、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增高;③与非CMS患人群相比,CMS患人群的血小板计量和总胆汁酸水平的异常率显著增高;④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EOS%)、HGB升高和TG增高是CMS患的主要危险因素;⑤T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CMS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710。结论EOS%、HGB和TG增高是CMS患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TG水平增高可用于CMS早期预警,值得重点关注。
高志奇谢慎威何文娟赵力赵力张春梅张春梅王玲陈德伟
关键词:低氧慢性高原病血常规血生化
慢性高原病糖代谢关键酶的表达以及与表型间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红细胞中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分析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探求红细胞增多的发机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CMS患者作为CMS组,白细胞>3.5×109/L的20例愿意接受骨髓穿刺且结果正常的男性作为对照组,PCR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骨髓上清及血清中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比较两组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和蛋白的水平,以及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S组HK2、GLUT1和GLUT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而HK1、OGDH和COX5B m RNA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CMS组HK2、GLUT1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MS组骨髓上清及血清葡萄糖、乳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而骨髓上清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HK2和GLUT2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均呈正相关(r=0.511,0.717)。结论:CMS患者可通过增加HK2的表达增加糖酵解,通过GLUT1和GLUT2的高表达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满足供能的需要。
高云梅韩国雄薛成辉方来福李文倩沈括解友邦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糖代谢表型
CMR-FT联合Mapping技术对慢性高原病心肌组织特性改变的研究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特征组织追踪技术(CMR-FT)和Mapping技术对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患者心肌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其心肌形变及心肌纤维化程度,研究CMS患者的心肌...
张留斌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心脏
对识别慢性高原病的识别模型进行训练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对识别慢性高原病的识别模型进行训练的方法及相关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眼底图像并对所述眼底图像进行慢性高原病分类标注,以形成训练集;使用所述预处理网络提取所述训练集中与识别慢性高原病相关的第一特定特征...
李文雪张海彬马彤冯伟琚烈王斌戈宗元张大磊
青藏高原相近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微环境的两地慢性高原病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通过调查青藏高原相近海拔高度但不同气候微环境的两地移居人员慢性高原病率及部分生理指标,了解除海拔高度以外高原不同气候微环境对移居人员慢性高原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平均年龄、人员结构、平均移居高原时间、居住地海拔高度(甲地4 270 m、乙地4 295 m)相近,但气候微环境不同的2组移居人群[甲地(甲组)106人、乙地(乙组)为145人],进行慢性高原病情况调查。慢性高原病的诊断标准采用2004慢性高原病青海国际标准。比较2组慢性高原病率、高原指甲凹陷症发率及指端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值。结果 甲组慢性高原病率为31.13%,乙组为1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指端氧饱和度为(87.99±3.33)%,乙组为(89.61±3.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高原指甲凹陷症发生率为30.19%,乙组为9.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高血压发率为2.80%,乙组为1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心率为(82.61±14.15)次/min,乙组为(75.79±12.34)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心动过速发率为12.26%,乙组为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除海拔高度因素外,恶劣气候微环境差异是移居人员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柏雪烨紫黄学文康龙丽李尚师王宇亮高文文刘慕源杨宇王授衔李茂仕胡博徐鹏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

相关作者

崔森
作品数:106被引量:203H指数:7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高原病 高原病 骨髓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单个核细胞
冀林华
作品数:124被引量:315H指数:9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高原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高原病 骨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李占全
作品数:116被引量:280H指数:8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高原病 高原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 骨髓单个核细胞
何昆仑
作品数:481被引量:76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 高原环境 微生物 心力衰竭 存储介质
鲍海华
作品数:213被引量:579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肝泡型包虫病 慢性高原病 磁共振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