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0篇“ 慢性腹泻病“的相关文章
- 肠胃散贴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病疗效观察分析
- 2023年
- 以慢性腹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予肠胃散贴剂+蒙脱石散治疗,评估疗效。方法 选患儿106例(收治于2020.01至2020.12),按照不透明信封分配法,分A、B组,各53例。予蒙脱石散、肠胃散贴剂联合蒙脱石散,对两组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A组为81.13%,B组为94.34%,B组较A组高(2=4.296,P=0.038);止泻、大便性状恢复、腹痛缓解及住院时间:B组较A组短(P<0.05);IL-6、CRP、TNF-α水平:B组较A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9.43%,B组为7.55%,A、B组相比(2=4.711,P=0.030)。结论 小儿慢性腹泻病予肠胃散贴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效果优良,可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优选。
- 李爽
- 关键词:小儿慢性腹泻病蒙脱石散疗效观察
- 62例儿童慢性腹泻病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科2018年4月-2021年12月来收治的年龄>28天的慢性腹泻儿童病例,探讨儿童慢性腹泻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等,以期提高对儿童慢性病因的认识,协助临床诊疗,改善疾病预后。方法:以2018年4月-...
- 陈星谷
- 关键词:儿童慢性腹泻病因
- 肠胃散贴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观察肠胃散贴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慢性腹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肠胃散贴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考察治疗后各组患儿止泻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治愈率和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各组患儿治疗后TFN-a、IL-6和CRP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止泻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外周血炎性因子TNF-a, IL-6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胃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斌
- 关键词:蒙脱石散小儿慢性腹泻
- 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口服对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疗效及对其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3
- 2022年
- 目的观察对小儿慢性腹泻病联合采用蒙脱石散和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腹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乳酸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和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拟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两组治疗后拟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较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拟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慢性腹泻病联合采用蒙脱石散和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可以有效平衡患儿肠道内的微生态结构,在保障患儿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孟祥会陈营
- 关键词:小儿慢性腹泻病蒙脱石散复合乳酸菌胶囊肠道微生态
- 复合乳酸菌胶囊对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疗效及对其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对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疗效及对其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患有慢性腹泻病的小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液盐、纠正水电酸碱平衡、抗感染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止泻时间及排便频率;比较两组小儿慢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肠道微生态结构及复杂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止泻时间[(2.24±0.45)d]显著短于对照组[(3.56±0.71)d](P<0.05),排便频率[(1.59±0.32)次/日]显著低于对照组[(5.18±1.04)次/日](P<0.05);两组小儿慢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小儿肠道微生物门水平组成基本一致,但不同菌门比例差异显著(P<0.05),且肠道中优势菌属丰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双歧杆菌属[(9.98±1.99)lg拷贝数/g湿便]、乳杆菌属[(8.68±1.74)lg拷贝数/g湿便]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65)lg拷贝数/g湿便、(7.34±1.47)lg拷贝数/g湿便](P<0.05),大肠杆菌属[(6.12±1.22)lg拷贝数/g湿便]、肠球菌属[(6.43±1.29)lg拷贝数/g湿便]显著低于对照组[(7.86±1.57)lg拷贝数/g湿便、(7.86±1.62)lg拷贝数/g湿便](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道微生态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5.32±1.06)]及菌群多样性香农(Shannon)指数[(3.17±0.6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68±0.54)、(2.34±0.4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病可有效缩短小儿止泻时间,降低排便频率,增强疗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结构及复杂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熊学敏邵荣昌方丽玲姜勇超何茹
- 关键词:腹泻益生菌复合乳酸菌胶囊肠道微生态
- 84例儿童慢性腹泻病临床分析
-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腹泻病临床特征、病因及合并症等,总结目前诊治过程中的难点,为临床诊治慢性腹泻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主要诊断为慢性腹泻病患儿的完整临...
- 谭明佳
- 关键词:儿童患者慢性腹泻病合并症
- 文献传递
- 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 2020年
- 对慢性腹泻疾病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的疗效探究。方法:以确诊为慢性腹泻疾病的病例为观察对象,筛选100例,遵随机数字表法以两个实验小组展开治疗:采取常规对症方法治疗的小组为对照组,另外采取乌梅丸加减治疗的小组为观察组,结束6周的疗程之后比较组间有关效果情况。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慢性腹泻疾病者使用乌梅加减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孝全
- 关键词:慢性腹泻乌梅丸加减
- 乳母饮食回避对6个月以下牛奶蛋白过敏致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将乳母饮食回避用于6个月以下牛奶蛋白过敏致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婴幼儿中,分析其对婴幼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6个月以下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婴幼儿进行研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n=30,牛奶蛋白过敏)与参照组(n=34,无牛奶蛋白过敏),所有患儿均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严格执行饮食回避,回避期间改为游离氨基酸配方奶喂养,参照组应用普通配方奶喂养,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相关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各项症状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更少(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参照组64.71%相比,相对更高(χ^2=7.643,P<0.05);两组干预前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体重均有所增长,研究组干预后体重与干预前及参照组相比,相对更重(P<0.05)。结论乳母饮食回避可有效改善6个月以下牛奶蛋白过敏致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婴幼儿的临床症状,回避期间应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喂养可有效增强饮食干预效果,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值得应用。
- 赵彤杨慧敏赵宁
- 关键词:牛奶蛋白过敏
- 食物过敏在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中的检测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食物过敏在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中的检测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原因不明型迁延性慢性腹泻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受试者食物特异性IgG检查是否为阳性,分为过敏组以及非过敏组,每组100例。分析临床表现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和非过敏组相比,过敏组的IgG明显更高,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和非过敏组相比,过敏组的便潜血、便脂肪球、大便白细胞、大便红细胞、肠道菌群异常率无明显差异,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比非过敏组高。在过敏组内,3种阳性人数最高,其次为4种阳性,再次为2种阳性,最后为1种阳性。过敏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00%,非过敏组为55.00%,过敏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大部分不明原因性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存在食物过敏现象,其对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敏感性高,开展此类IgG过敏原抗体检查,有助于尽早做出临床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
- 向守珍
- 关键词:迁延性慢性腹泻食物过敏小儿患者
- 结肠灌洗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结肠灌洗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行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灌洗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治疗时间、脱水纠正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结肠黏膜修复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脱水纠正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结肠黏膜修复时间及呕吐停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灌洗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结肠黏膜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志锋
- 关键词:结肠灌洗思密达保留灌肠
相关作者
- 王宝西

- 作品数:182被引量:1,086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儿童 功能性便秘 CAJAL间质细胞 先天性巨结肠 小儿
- 王珺

- 作品数:7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慢性腹泻 病因分析 慢性腹泻病 迁延性慢性腹泻
- 刘泉波

- 作品数:86被引量:372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腹泻 肠道双歧杆菌 慢性腹泻 维生素A
- 黄永坤

- 作品数:317被引量:1,427H指数:19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肠道菌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患儿 轮状病毒
- 陈洁

- 作品数:343被引量:2,161H指数:2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幽门螺杆菌 炎症性肠病 儿童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