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76篇“ 恶性血液病“的相关文章
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同种异体T细胞
描述了制备经工程化的T细胞的方法和使用所述经工程化的T细胞来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方法。所述经工程化的T细胞可以与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组合施用,并减少对预防性免疫抑制的需要。
蒂姆·梅奥尔保拉·塞缇马克·施洛姆奇克沃伦·戴维·施洛姆奇克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近年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断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及免疫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尽管大部分患者采用了预防策略,但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率仍呈上升趋势。IFD的临床症状常缺乏特异性,其诊断具有挑战性,通常依赖于微生物学、影像学以及组织理学检查;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新型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望提高IFD的诊断效能。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以降低IF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此外,准确把握启动治疗的时机及选择合理的抗真菌药物至关重要;IFD的治疗策略中,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和目标治疗占据核心地位。本文对恶性血液病患者IFD的流行学、原学、预防策略及治疗方案进行了系统综述,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沈汉影汤宝林强萍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侵袭性真菌病
基于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的恶性血液病与衰弱因果关系
2025年
目的基于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研究,探讨恶性血液病与衰弱之间是否存在不受混杂因素干扰的因果关联,为恶性血液病衰弱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3年12月访问公开数据库IEU OpenGWAS(https://gwas.mrcieu.ac.uk/)获取MR分析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数据集,其来源于非重叠的多种族人群。利用两样本MR方法验证两者的双向因果关系。使用虚弱指数(frailty index,FI)(n=175226)、血液系统恶性肿瘤(n=212453)、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浆细胞瘤(n=218792)和滤泡性淋巴瘤(n=18127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研究工具。结果逆方差加权分析(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 method,IVW)法结果显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OR=1.00,95%CI:0.98~1.00,P=0.797)、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浆细胞瘤(OR=1.00,95%CI:0.99~1.01,P=0.982)、滤泡性淋巴瘤(OR=1.00,95%CI:0.99~1.01,P=0.314)与基因预测的FI无因果关系;相反,FI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OR=0.89,95%CI:0.25~3.12,P=0.861)、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浆细胞肿瘤(OR=0.52,95%CI:0.00~3.13,P=0.473)、滤泡性淋巴瘤(OR=1.06,95%CI:0.00~5.19,P=0.944)同样无因果关系。结论研究未发现恶性血液病与衰弱相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提示可能存在影响恶性血液衰弱的其他因素。
李梦颖李剑瑶樊清珍柯美香周如意胡虹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衰弱
初诊恶性血液病合并危重新型冠状毒肺炎诊治伴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分析在2022年12月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奥密克戎传播高峰时期初诊恶性血液病(HM)合并危重新型冠状毒肺炎患者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重症监护房(HCU)收治的8例初诊HM合并危重新型冠状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合既往文献总结此类患者的救治经验。结果:8例患者均因呼吸衰竭接受了机械通气,其中4例为有创通气,3例患者接受升压药治疗,3例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7例接受诱导化疗,经血液专科治疗结合ICU生命支持后院内生存率为62.5%。结论:初诊HM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在大流行的背景下感染后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毒肺炎,血液专科ICU能充分结合血液专科治疗和高级生命支持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李倩谢妍梁佩淇刘子溢李渭阳王栋高梦李冰清吴德沛陆茵付建红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重症监护病房
恶性血液病人非计划性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5年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人非计划性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治疗的3241例恶性血液病人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269例)和验证组(972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mser-Lemeshow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验模型的拟合度和区分度,并绘制列线图。结果:建模组恶性血液病人非计划性再入院发生率为14.50%(329/226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纳入风险预测模型的危险因素有疾类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肺部感染、中心静脉置管以及合并基础疾。建模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8.569,P=0.38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约登指数为0.45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70%和66.60%;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3.491,P=0.900;AUC为0.771,准确率为76.23%。结论: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识别中高风险人提供参考。
崔岩陈明明宋振马跃申张会娟吴桂彬靳兆娜张倩倩解文君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护理
延长美罗培南给药时间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
2025年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感染的患者中,延长美罗培南给药时间与常规间歇给药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取开放性随机对照单盲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感染的患者,完成观察8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方法,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传统的间歇给药方法,对比两组的疗效与安全性。试验组根据是否合并粒细胞缺乏分为试验-粒细胞缺乏组和试验-非粒细胞缺乏组,分别为19例及21例;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粒细胞缺乏分为对照-粒细胞缺乏组和对照-非粒细胞缺乏组,分别为16例和24例。分别比较试验-粒细胞缺乏组和对照-粒细胞缺乏组、试验-非粒细胞缺乏组和对照-非粒细胞缺乏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比较:(1)疗效:试验组的临床治愈+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P<0.05);细菌清除率试验组(69.57%)高于对照组(5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5,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试验组(12.20±4.97)d和(17003.08±8513.30)元,均低于对照组(16.98±6.60)d和(24343.18±12471.6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6、-3.074,P<0.05)。(2)试验组治疗72 h后体温及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37.09±0.83)℃、(0.49±1.19)ng·mL^(-1)、(27.65±22.83)mg·L^(-1)、(40.20±33.08)mg·L^(-1),均低于对照组(37.55±0.61)℃、(2.47±4.03)ng·mL^(-1)、(53.53±48.90)mg·L^(-1)、(74.91±67.17)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4、-2.975、-2.997、-2.864,P<0.05)。(3)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00%及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P>0.05)。亚组比较:粒细胞缺乏患者中,延长美罗培南给药时间组疗效(78.95%)高于常规给药组(43.75%),延长美罗培南给药时间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14.7
邵群方玉燕葛剑李文君林云飞刘凌霄丰雷胡晓武
关键词:美罗培南恶性血液病化疗
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年
本项研究致力于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情绪调节及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位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心理护理的元素。随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了细致的评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相较于对照组有了显著提升(P<0.05)。结论,针对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何贺荣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化疗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GM-CSF或GM-CSF受体的配体用于在已接受Allo-HCT的患者中治疗恶性血液病
本文描述了与GM‑CSF或与CD116、CD131和由CD116和CD131组成的GM‑CSF受体中的一种特异性结合的非激动剂配体,特别是抗体,用于在已接受allo‑HCT的患者中治疗白血或用于治疗因来自免疫学上不同的...
S·图格斯B·比彻
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人亲密关系在二元应对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效应
2025年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人二元应对、亲密关系和癌症复发恐惧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恐惧疾进展简化量表、中文版二元应对问卷、Locke⁃Wallace婚姻调适量表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及复查的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人242例进行调查。结果: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人癌症复发恐惧总分为(31.57±8.66)分,其与二元应对总分、积极二元应对、亲密关系呈负相关,与消极二元应对呈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亲密关系在积极二元应对和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效应为-0.212,占总效应的33.02%。在消极二元应对和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效应为0.235,占总效应的40.87%。结论: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人亲密关系在积极二元应对、消极二元应对和癌症复发恐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夫妻间的亲密关系,提高二元应对水平,从而降低人的复发恐惧感。
张秋会徐丽张玲张会娟刘贵英刘玉秋管伟解文君姜尔烈张清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亲密关系中介效应
Morse跌倒评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恶性血液病住院化疗患者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究Morse跌倒评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恶性血液病住院化疗患者跌倒风险、跌倒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4年2月至6月收治的94例恶性血液病住院化疗的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Morse跌倒评分结合预见性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14 d。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Morse跌倒评分,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Morse跌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事件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坠床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Morse跌倒评分结合预见性护理可帮助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掌握跌倒知识,降低跌倒风险,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周丽萍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化疗预见性护理

相关作者

吴德沛
作品数:1,332被引量:4,085H指数:2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移植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
仇惠英
作品数:537被引量:1,126H指数:1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干细胞移植治疗
孙爱宁
作品数:666被引量:1,773H指数:1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移植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
达万明
作品数:395被引量:96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骨髓移植
孟凡义
作品数:475被引量:1,182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恶性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