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14篇“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章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9月至2022年12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8例,根据院内结局分为死亡组(36例)及存活组(8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冠脉造影、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及其并发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年龄及血肌酐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心源性休克、左主干罪犯病变、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在死亡组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源性休克、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介入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心源性休克、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安恒郭勍白旭鹏李利军罗建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心源性休克
-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于发病3 h后接受治疗,试验组于发病3 h内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作次数、治疗效果、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1.15±4.73)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0.21±5.16)mm均小于对照组的(57.21±4.79)、(43.85±5.72)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2.52±5.18)%大于对照组的(36.15±5.82)%(P<0.05)。试验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2.49±5.46)、(73.42±6.03)、(71.52±5.56)、(78.42±6.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8±4.48)、(62.53±5.41)、(60.03±5.03)、(66.47±6.28)分(P<0.05)。试验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作次数分别为(1.61±0.32)、(0.47±0.02)、(1.36±0.45)、(0.89±0.24)次/月,均少于对照组的(3.03±0.39)、(1.96±0.09)、(3.63±0.83)、(2.39±0.65)次/月(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 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时间窗,相比于发病3 h后,发病3 h内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获得获得良好的疗效。
- 林进爵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
- 不同治疗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间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1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70例患者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3 h作为<3 h组,70例患者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为3~8 h作为3~8 h组。术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 h组总有效率(98.57%,69/70)高于3~8 h组(84.29%,59/70)(P<0.05)。<3 h组治疗后心肌损害指标低于3~8 h组(P<0.05)。<3 h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少于3~8 h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2.36±4.24)%、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rly diastolic peak blood flow velocity of mitral valve opening/late diastolic peak blood flow velocity,E/A)(1.33±0.18)高于3~8 h组[(47.13±5.16)%、(1.29±0.20)](P<0.05)。随访6个月,2组均未见病死者;<3 h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均低于3~8 h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尽早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更佳。
- 李钰陈寒艳林桂芬
- 关键词:时间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左心室射血分数
-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其疗效的影响和安全性探讨
- 2024年
- 观察不同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为研究范围,7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是样本病例,39例在发病3h内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另39例在发病3-12h内进行介入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差异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更佳,本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少,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得到更好地恢复,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 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更早进行冠脉介入治疗,能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徐静静徐令奇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梗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施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远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远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心源性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对患者进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 王晶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心功能替罗非班血栓抽吸
-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87±5.33)%,高于对照组的(54.11±5.65)%,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为(112.57±7.11)ng/L、(32.11±3.27)mm,较对照组的(126.35±9.45)ng/L、(38.56±3.24)m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反应发生率为5.71%,较对照组的22.8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行急诊PCI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减少不良心血管反应。
- 苏士奎
- 关键词:急诊冠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探析
- 2023年
- 随着饮食以及物质生活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已经不再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在青年患者中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提升整体治疗优势,打造良好治疗体系,值得临床推广。
- 李昌汶
- 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 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 2023年
- 分析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作为分析目标,电脑随机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前者患者在发病4h后接受治疗,后者患者在发病4h内接受治疗。对比不同时间段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各项数据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发作次数以及心律失常发作次数都要比对照组少,组间数据对比后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尽早介入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赵雪漂
- 关键词:不同时间窗
-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分析、研究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有关的各种临床因素。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术后是否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分组。对照组(50例)纳入术后未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观察组(50例)纳入术后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对2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两组在合并病史、尿素氮、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各项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心功能等级、血肌酐等指标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有可能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可造成心脏功能不稳定,诱发心血管事件或心肌梗死,甚至导致患者发生猝死。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体内有炎症反应的患者、心功能KILLIP等级较高、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易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通过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白细胞计数,心功能KILLIP等级,血肌酐指标,有助于预防术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
- 郭秀丽
- 关键词:临床危险因素
- 左西孟旦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23年
- 观察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的临床疗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早期应用左西孟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纳入129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图表法将其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式;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本次单中心小样本量的研究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尽早启动左西孟旦治疗,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在提升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改善肾功能等方面的益处,且安全性高,能降低心衰、再发心梗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AMI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作用。此次研究属于探索性研究,今后需要进一步在多中心纳入较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证实该项研究结果。
- 郭佳敏
- 关键词:左西孟旦心肌梗死
相关作者
- 张建维

- 作品数:35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造影剂肾病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后 无复流现象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高峰

- 作品数:137被引量:52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无复流 腹腔镜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 曹树军

- 作品数:43被引量:276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造影剂肾病 心肌梗死 血栓弹力图
- 柯元南

- 作品数:445被引量:2,258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冠心病 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 王风

- 作品数:148被引量:41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