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68篇“ 急性脑损伤“的相关文章
CD177蛋白糖基化修饰在急性脑损伤神经炎症治疗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CD177蛋白糖基化修饰在急性脑损伤神经炎症治疗中的应用。特别地,提供了St3gal5蛋白或St3gal5蛋白上调剂在制备CD177蛋白上调剂中的应用。
李佩盈黄婷婷俞卫锋谢婉晴郭昀璐
FOXO3a的表达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FOXO3a的表达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研究中发现,FOXO3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损伤中高表达,进一步发现敲低FOXO3a改善SAH小鼠神经功能损伤...
李明昌刘承力田其王贵俊
急性脑损伤患儿脊液中1-磷酸鞘氨醇水平检测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损伤患儿脊液中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51例急性脑损伤患儿,根据临床诊断的不同分为化脓性膜炎15例(化组)、病毒性炎19例(病组)、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17例(SE组);另选取同期入院的经脊液等相关检查排除急性脑损伤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4组患儿脊液中S1P生物标志物的水平。结果SE组、化组及病脊液中S1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E组脊液中S1P水平高于化组、病组,化脊液中S1P水平高于病组。结论脊液中S1P可能参与儿童急性脑损伤发病过程并具有对不同类型脑损伤进行初步鉴别的价值。
刘嘉怡苏学文
关键词:儿童急性脑损伤
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年
针对于急性脑损伤患者,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应用初级创伤救治(PTC)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试验对象为10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起始与结束日期、各组急救护理方法、各组命名、各组患者例数均见表1,对比分析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PTC是否有益处。结果 2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经对比P<0.05,有意义。结论 针对于急性脑损伤患者,经试验分析得知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PTC有益其预后,值得应用。
薛兰芳韦红刘春蔼黄丽红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预后
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究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2019年6月—2021年2月诊治的8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时间顺序分成2组,对照组(2019年6月—2020年4月入院)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2020年5月—2021年2月入院)患者给予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和急诊科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残疾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除死亡患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率,极大地避免意外事件发生,改善急救效果及预后,值得推广。
王蓓
关键词:急性脑损伤院前急救并发症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指导下的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研究初级创伤救治原则指导下的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急救站收诊的9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分组。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初级创伤救治原则指导下的院前急救护理。结果 观察组急救指标、意外事件、残疾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指导下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病情恶化,提高救治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提供有力保障。
李艳潘海琴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脑损伤
急性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中乳酸水平与EIT中背侧通气分布关联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通过电阻抗断层成像(EIT)研究急性脑损伤(ABI)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动脉血气相关指标与背侧肺通气及肺血流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12例ABI并发ARDS患者的EIT监测肺通气与肺血流数据,以及该时段患者动脉血气与炎症相关临床指标。根据入组患者的背侧通气感兴趣区域(ROI)之和(ROI3+ROI4),以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背侧通气低水平组(n=6)和背侧通气高水平组(n=6)。根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以中位数为分界点分为PaCO_(2)低通气组(n=6)和PaCO_(2)高通气组(n=6)。对患者背侧通气ROI之和与乳酸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患者EIT下死腔、分流比率及通气血流匹配水平。结果在ABI并发ARDS的患者中,EIT背侧通气之和(ROI3+ROI4)与动脉血乳酸水平呈负相关(r=-0.700,P=0.011)。背侧通气低水平组和背侧通气高水平组动脉血气指标及炎症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_(2)低通气组和PaCO_(2)高通气组动脉血气指标及炎症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可获取的5例EIT肺通气及灌注成像数据显示,患者的平均通气血流匹配水平为(49±11)%(<60%),存在通气血流匹配显著失调。结论ABI并发ARDS患者的通气血流匹配存在显著失调,通过动脉血乳酸水平可监测背侧通气状态。
王缓郑欣钟鸣
关键词:电阻抗断层成像急性脑损伤乳酸
BIS、RSO_(2)联合血清S100β、NSE水平评估急性脑损伤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电双频指数(BIS)、局部氧饱和度(RSO_(2))联合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评估急性脑损伤(ABI)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科监护室治疗的82例ABI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肺炎患儿4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估研究组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n=16)、中度组(n=36)与轻度组(n=30);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估研究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2)与预后不良组(n=30)。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BIS、RSO_(2)及血清S100β、NSE水平,比较研究组中不同程度脑损伤患儿BIS、RSO_(2)及血清S100β、NSE水平,比较研究组中不同预后患儿BIS、RSO_(2)及血清S100β、NSE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对ABI患儿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BIS、RSO_(2)低于对照组,血清S100β及NS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着脑损伤严重程度逐渐增加,BIS、RSO_(2)水平逐渐降低,血清S100β、NSE水平逐渐升高(P<0.05);研究组中预后不良组BIS、RSO_(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S100β及N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BIS、RSO_(2)、S100β、NSE单独及联合应用评估预后的AUC分别为0.886、0.911、0.811、0.890及0.954。结论ABI患儿的BIS、RSO_(2)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100β、NSE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对ABI患儿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李小磊高刘炯苏军
关键词:急性脑损伤局部脑氧饱和度预后
Ⅰ型mGluRs在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药物研究进展
2024年
谷氨酸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参与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包括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其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可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并且被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mGluRs(mGluR1和mGluR5)在精神类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其在急性脑损伤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近年来更是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多项研究证实,Ⅰ型mGluRs能够参与改善急性脑损伤中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神经网络紊乱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因此,Ⅰ型mGluRs有望成为治疗急性脑损伤的潜在有效靶点。现对Ⅰ型mGluR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功能,及其在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探讨靶向Ⅰ型mGluRs的药物开发潜力。
侯逢生(综述)吴超然刘刚廖红
关键词:MGLUR5MGLUR1急性脑损伤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成人患者发生急性脑损伤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观察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成人患者急性脑损伤(ABI)发生情况,探讨AB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月—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CMO支持治疗的成人患者584例,ECMO期间发生ABI者为ABI组,未发生ABI者为无ABI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ECMO上机前心脏骤停比率、ECMO上机适应证、ECMO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上机前血压、ECMO相关并发症以及上机4、24 h时乳酸、pa(CO_(2))、CO_(2)清除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MO支持治疗的成人患者发生ABI的影响因素。结果(1)ECMO期间118例(20.2%)发生ABI,其中缺血性卒中13例,出血23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64例,水肿7例,癫痫发作11例。(2)ABI组ECMO上机前心脏骤停(41.0%)、体外心肺复苏上机(18.6%)比率均高于无ABI组(16.5%、6.4%)(χ^(2)=33.330,P<0.001;χ^(2)=8.932,P=0.003),ICU停留时间[9(4,17)d]、住院时间[15(7,26)d]均短于无ABI组[14(9,22)、26(14,41)d](U=34367.000,P<0.001;U=35336.000,P<0.001),上机4、24 h时血乳酸[7.3(3.3,15.0)、3.5(1.9,7.5)mmol/L]均高于无ABI组[3.0(1.6,7.0)、2.1(1.3,3.2)mmol/L](U=12793.000,P<0.001;U=15186.000,P<0.001),上机24 h时CO_(2)清除率[0.174%(0.123%,0.240%)]高于无ABI组[0.161%(0.112%,0.227%)](χ^(2)=11.170,P=0.040),出血(66.9%)、高胆红素血症(63.6%)、急性肾功能衰竭(50.0%)、继发感染(55.1%)发生率均高于非ABI组(41.2%、48.9%、28.8%、34.5%)(χ^(2)=10.170~26.040,P均<0.05),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ECMO支持时间等其余指标与无AB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ECMO上机前心脏骤停(OR=6.130,95%CI:1.063~17.660,P<0.001)、体外心肺复苏上机(OR=8.027,95%CI:1.473~24.767,P=0.001)、上机4 h时血乳酸(OR=3.178,95%CI:1.061~15.230,P<0.001)、上机24 h时血乳酸(OR=8.166,95%CI:1.061~13.667,P<0.001)、上机24 h时CO_(2)清除率(OR=4.123,95%CI:1.601~11.566
黄明君赵高峰尹礼义李军
关键词:急性脑损伤体外膜肺氧合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杜凤和
作品数:181被引量:643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高血压 心肌损害 动态心电图 颅脑损伤
杨喜民
作品数:166被引量:93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一氧化氮 颅脑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脑脊液 血浆
张立克
作品数:148被引量:384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缺血 再灌注损伤 11,12-EET 心肌缺血 大鼠心肌
吴巧艺
作品数:35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核酸适配体 核酸适体 特异性 心脏移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芦玲巧
作品数:99被引量:253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11,12-EET 再灌注损伤 缺血 EET 再灌注